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袁志欢 《体育教学》2008,(8):130-131
一、设计理念 本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采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选择多种练习形式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练学中练,练中思,启发学生利用“竹竿”开展多种活动,力求一物多用。课中适时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及时渗透《两纲》教育,力争展现一堂平实而富有生活化的体育课。  相似文献   

2.
查维克 《体育教学》2008,(8):107-108
一、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材选择紧紧围绕着体育新课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基本理念,在设计中注意了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据此进行了教材处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了体育学习与活动的乐趣,在成功的体育中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如在“强身”环节的设计中:在第一层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体育器材进行有效地学习与锻炼。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思想 本课努力体现学校省级课题"三环六步自主学习法"的教育理念,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探求一种适合学生发展、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良好心理品质养成的体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张旺 《体育教学》2013,(7):49-50
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中努力体现"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念。在进行垫上滚动教学中,始终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动作方法,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验运动的乐趣为主线。课中,  相似文献   

5.
刘兵 《体育教学》2008,(8):112-112
一、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发展学生身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本课以体操棒为教学道具,在活动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动脑、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思维,初步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发展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6.
郭韶琳 《体育教学》2008,(8):115-116
本节课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水平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结合我校独特的“三分”教学模式而设计的。以安全体操运动为主导线,以运动技能为载体进行本课。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健康第一"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从实际出发,遵从技能形成发展规律,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积极思考、认真练习、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中,逐步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思想本课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运球跨步急停跳投技术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运球跨步急停跳投和专项素质练习(砸篮板球接  相似文献   

9.
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运动技术学科的教材研究中,运动项目教材的建构以"运动制胜"为出发点,很少涉及运动兴趣培养和运动快乐获得问题,其原因是受早年竞技体育教学观和机械还原方法论的影响。基于运动项目教学理念的思考,对"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在当前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现实社会,除专业运动队外,均应在大体育观下以"运动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转俗成真"的运动项目教材研究要"向俗回转",建构适应多元教学目标需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倡导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理念为理论依据。根据水平二的目标要求,遵循体育教育教学原则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及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力基础、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和场地器材情况,对本节课进行设计。力求体现小学中高年级小篮球教学"以赛代练,练赛结合"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张永进 《体育教学》2011,(12):52-52
本课特点:1.问题教学策略和比赛教学策略的结合运用。本课在主教材的教学中以问题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探索中,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辅教材中采用了比赛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2.
1指导思想 本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相信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成功”为主题,遵循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对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理念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动中思、动中健、动中乐"为主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教学中以游戏为主线,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玩中学、学中玩。运用"鞋盒"作为障碍器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力求一物多用。  相似文献   

14.
跳跃小树叶     
毛利琴 《体育教学》2008,(12):36-37
一、设计理念1.这是一节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的新教材展示课,尝试以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的内容。把教材中的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以及体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运用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郝敬光 《体育教学》2011,31(3):50-51
一、指导思想 本课对常态体育课中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行为进行探索,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动作,提高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武术教材的健身、攻防、娱乐等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本课围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教学理念,运用平板电脑、脚靶等教具辅助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为指导方针,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在教学中创设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反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良好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合作、创新、享受。  相似文献   

18.
顾伟 《体育教学》2006,(6):34-35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创编游戏和游戏拓展为主教材,旨在挖掘废旧资源(编织袋)的另类用途。根据初二学生身心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执行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以比赛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练习转向自主练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充分给予学生表现与展示的机会;以集体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理解、宽容等优良的社会适应品质,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快乐体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李亚琼 《体育教学》2011,(12):55-56
本课设计思路仰卧推起成"桥"为人教版小学体育(水平二)技巧平衡类教材,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身体倒置的体位和运动感觉,发展学生的前庭分析器,提高控制身体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1月19日上午在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的操场上,来自上海静安外国语小学的陆倍倍老师,为参加长三角地区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的与会者展示了一堂充满乐趣、富有海派特点的低年级体育课,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一、本课的总体评价本课执教者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了以学习"立定跳远"为主题内容,采用了基本教材游戏化的形式,创设了"五彩纸砖"的自制学练器材,设计了以《超级玛丽奇遇记》为主题背景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动思结合"、"学练并重"参与身心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身心发展。特别是执教者对基本教材的充分内化与激活,觅到了学生生活中的结合点,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