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属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门诊或出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性康复指导的基础上,康复组接受系统的家庭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Fugl-Meyer积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初、中、末三期评价。结果:初期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疗程后,两组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家属介入早期康复治疗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学周刊C版》2017,(16):35-36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治疗的86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康复技术治疗,分析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功能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因其具有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优势,且尽可能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维持在正常水平,有较高的临床运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上池饮加早期康复治疗对脑中卒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104名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用FIM评定表进行评定后分为两组,一组运用西药常规治疗,一组运用中药上池饮加康复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定。结果:FIM评定对比,显示中康组与西药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上池饮加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比西药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经络导平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60例,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内科药物脑复康和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组采用经络导平治疗,二组均结合康复训练,根据简式Fug1-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记分法(MB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上升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络导平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好,值得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黄欢  陈锦萍 《考试周刊》2015,(25):2+197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简易康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对照组各30名。前者进行简易康复,后者为传统治疗。以患肢肢体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评定标准。结果:两组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有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7):195-196
目的:观察早期胫前肌加强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取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患者。一组接受早期胫前肌加强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即治疗组,另一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即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并都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结果:将踝背屈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胫前肌肌力、小腿三头肌肌张力、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胫前肌i EMG值进行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胫前肌加强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足下垂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的研究,论述科学的治疗方案对于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找出合理的运动康复方案。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后即对两组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发现,56例患者经治疗后情况均有好转,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较治疗前则显著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能力,较常规疗法具有较强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变化状况,评价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 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合并用药情况分为无合并用药组(A组,8例)、合并使用降压药组(B组,12例)和合并使用治疗脑梗死口服药物(C组,20例)3个组,对所有患者连续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14天,在患者用药前和用药结束后3天内分别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3个组别,组内比较时,患者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指标用药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时,除了B组与C组患者用药后的舒张压、A组与B组患者用药后的肝功能AL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比较,患者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指标用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影响甚小,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成分变化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藻酸双脂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观察14d。对比分析二组治疗前后脂蛋白(a)、血脂、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脂钠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对脂蛋白(a)无影响;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可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起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近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潘南金(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泵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我院1998.3~1999.10月收入CCU病房的40例患者进行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1~5天给予潘南金静脉输注,第6~15天改为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第5、10天的血清钾、镁离子浓度,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及第一天24hHolter,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合并用药等方面无差异,所有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第5、10天的血镁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的心衰、室早、室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5、<0.01及<0.05),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潘南金可以减少AMI后心衰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溶栓的患者,潘南金能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小再灌注损伤.但潘南金对血压有较大的影响,尤其血压在正常低限时,静脉输注潘南金可使低血压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祛痰、镇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佳,且用药安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病人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 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 2 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 1 0 0例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对照组 1 0 0例未实施干预 ,运用生化控制指标对干预后 6个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比较 ,干预组疗效显著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 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手法整复加针刺穴位治疗体育运动中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急性期治疗30例"治疗组"与单纯针刺治疗2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5天内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5%.5天内两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中踝关节损伤急性期用手法整复结合刺比单纯用针刺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配合Vojta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对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46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BTX-A位点注射结合Vojta训练)和对照组(仅采用Vojta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双下肢痉挛与ADL改善情况。结果经过4个月和8个月治疗后分别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双下肢痉挛、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BTX-A注射结合Vojta训练能显著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脑瘫患儿肢体痉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中医头针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探讨中风偏瘫治疗的较适宜方案。方法运用中医头针疗法和康复训练结合治疗中风偏瘫132例,并与西医维脑路通、低分子右旋糖酐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31例(23.4%),显效52例(39.4%),好转44例(33.3%),无效5例(3.7%),总有效率96.2%。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11.4%),显效7例(20%),好转19例(54.3%)无效5例(14.3%),总有效率85.7%。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脂肪肝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法、效果,临床病理变化。方法:将42例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静点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肝穿刺活检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两者间不同时相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大肝脏恢复正常大小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穿活检证实代谢紊乱纠正后脂肪肝可以逆转。结论:提示静点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