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废名是中国二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的“乡土文学作者”之一,他的伤口以其独特的眼光,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诗意的美,以渗透作品的佛禅底蕴形成“禅趣”,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学在抚摸过伤痕并进行反思之后,新潮迭起,旌幡林立,种种“主义”纷至沓来,各家路数变幻无穷,风云际会,蔚然大观。陆文夫自带着《献身》复出文坛后,眼看着五花八门的旗号轮番过场,呼啸奔涌的潮头此消彼长,他却始终坚守着现实主义的美学基地,努力追求艺术本身所相对独立的美学价值,时有佳作获得读者的青睐而显示出艺术生命的活力;同时,他对小说美学的理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新的建树。他的小说美学观是对小说审美表现的经验描述,凝聚着他自身创作的甘苦和心血,因而我们可以从他的审美机制的嬗变过程中,探讨小说创作的美学规律和价值表现,无疑是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思想家,而且还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最早介绍西方美学的先驱之一.他历来重视小说的美学特征,追求小说的艺术性,在这方面,他进行了长期的挖掘和辛勤的探索,从而使他的小说成为了“中国文坛少见之作,那样的讥讽而沉挚、那样地描写深夜,似乎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用刀刻在木上的”;“那是一个新辟的天地,那是他独自别出的国土”,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也逐渐形成了他那系统、完整的小说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郭保林的“系列式”散文,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在当今散文界可谓独标一格。他的散文创作和美学追求是建构在前人崇尚“刚健”美学的基础上,表现出他追求主体人格的崇高和艺术上高度凝炼的力之美。他的散文能充分调动诸种辞格,使之文辞飞动,诗意盎然,达到“发蕴而飞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曹文轩是当代文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儿童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及通过他的作品所传达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美学精神引起了国内外文坛的广泛关注.他的小说个性鲜明、独具风格,有着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创作中洁净纯真的儿童视角、自然怀旧的人性人情以及静谧古典的意象意境,来研讨曹文轩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在普遍追求思想,追逐深刻的当代,曹轩却半注美感,倾心雅致,并通过其对少年独特题材与视角的准确把握,对美好人性与商尚情操的永恒追求,充满忧郁但却优雅的审美情怀,以及其对古典美学意境的深刻感悟,充分展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同时这些也构成了作家丰厚的创作实绩,本将通过地曹轩小说中关于“成长小说”,“悲剧意识”,“儿童视角”,“审美意境”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阐释曹杆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是现代文坛上的文学大师和文化大师,这与其丰富且深邃的近情美学思想不无关联。“近情”是林语堂词典中的关键词,也是建构其美学体系的枢纽。林语堂把“近情”具化为对和谐境界的追求和艺术自由本质的坚持,并把艺术与人的生命方式联系起来,颂扬生活艺术化和艺术近情化的理念,其美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革结束后,大部分的作家都忙于进行“反思”,批判文革中各种不人道的行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在文坛大行其道。这一时期,汪曾祺带着诗性、温馨的短篇小说重返文坛,他的小说很少直面地涉及文革题材,他更多的是在高唱人性的赞歌,回归民族的传统。九十年代,当“伤痕文学”逐渐淡出文坛的时候,汪曾祺却开始批判文革,直面文革中人性的丑恶。有些研究者认为汪曾祺在九十年代写的“文革系列”使得“作品的美学意味褪减”,但是笔者认为汪曾祺在八九十年代创作的“文革系列”短篇小说看似是对其八十年代诗意化小说风格的背离.其实却暑一种正面回归的蛮调体.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家。他的沧桑经历,他的处世哲学,他的思想情感,从他的创作中读者都能细细体会。他是复杂矛盾的,却也是真实具体的。王蒙是当代文坛上高产的作家,在他小说作品中,读者看到了一个熟悉而独特的字———“海”。王蒙对海情有独钟,孜孜不倦地在小说作品中对其进行描写,海折射出了王蒙的思想情感与理想追求,而王蒙自身也似一片汪洋大海般博大精深。另外,王蒙的语言具有一种“海”的气势,排山倒海,洪浪袭来;他笔下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更具有一种“海”的气质。  相似文献   

10.
月下酒歌     
你醉了。当日狂歌“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而今却只有你一人,在这浩浩江面上、皎皎明月下,独自啜饮着这浊酒一杯。是啊,当日你何其意气风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子降圣谕,招你进京都。只是当日你如何能知长安花虽好,却难容得青莲一席地。然后,你醉了。长安的酒醉心沁脾,天子唤你你不去,却自称“臣是酒中仙”,你睥睨君王左右,那是些阿谀之人,你昂起那高贵的头颅,唤高力士为你脱鞋。其实,当你满怀壮志来到长安的那一刻,你的心就倏地冷却。眼前的玄宗已不再是盛世时的天子,他要的不过是那编撰香词艳曲的风流才子,而…  相似文献   

11.
李渔的词集<耐歌词>是一部很好的文化载体,具有浓重的时代文化特色.李渔在清初文坛虽无显赫地位,但是他留给我们的350余首词作却展现了词人的心路历程,在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文章主要研究雅俗并存的社会审美风尚对李渔词的影响,尤其是俗文化对其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李煜词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魁力,正在于他把创造优美生动,新颖完整的意境作为自已在艺术实践中所追求的终极,因而,他的词境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方面作一初步地探索,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3.
高跃铭 《教学考试》2024,(19):76-77
<正>喜爱阅读,却总是囫囵吞枣地乱翻一气,除了情节一概不管,到最后甚至连人物姓甚名谁都搞不清楚。可书的奥秘又怎能浮现在这样的一带而过中?在反复体悟中“思辨”,于对比阅读中“自辩”,最终实现“蝶变”,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后,最终,我选择将这三个词藏于心间。思辨“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朗读着这首气势磅礴的《饮中八仙歌》,我心潮澎湃,脑海中勾勒出一幅“醉诗仙不上天子船”的“可笑”图景。  相似文献   

14.
韩愈(公元七六八——八二四年),字退之,河南人.他出身中小地主家庭,二十五岁考中进士,二十九岁开始做官,当过节度使的幕僚、国立学校的教师,曾两次被贬到广东任阳山县令和潮州刺史,晚年当过中央兵部、吏部侍郎.韩愈的一生,除了做官以外,还致力于文学活动.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当时,他一方面针对佛教、道教盛行,严重妨碍社会生产发展的情况,提出文学必须努力宣传儒家道统,抵制佛老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针对六朝以来那些内容空泛、追求形式的骈文充斥文坛的局面,强调继承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做到“词必己出”,不袭陈言,“文从字顺”,流畅自然.他以自己的实践,写出一批别开生面的文章,使骈文相形见绌,在文坛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古文运动”的主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谈到杨万里,人们非常熟悉他的诗,知道他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讲他的“诚斋体”,说他的“活法为诗”,却不知他也有八首词,人们很少注意、研究他的词。本力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诚斋词被冷落、被接受的情况,对他的词的题材、写法、风格进行再评价,并且试着分析他的词不被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邓廷桢作为晚清词坛一位重要词人,他和林则徐的词被誉为“大臣词”中“双璧”。邓氏词学观以“寄意”为中心,求雅,斥艳,推崇白石、玉田的同时,兼采苏、辛,融合两派,从而锻炼出“返虚人浑”词学主张。他的词高朗疏阔,款款情多而又婉曲清扬,实为晚清词史平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学风貌。对邓廷桢词学的研究实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天子临朝的属性决定了北宋诏令用典不可尖新,“语重体宏”是其基本准地,故出自经史的典故常成为词臣之首选;不过,对于出自经史的故实,词臣也非简单套用,多是在“衬者相称”“用语不蹈袭”等既有轨范的约束下创造性进行,故而对“生新”的渴慕遂成为词臣在择取、裁剪典故时所追求的另一向度。  相似文献   

19.
韦庄是唐末、五代文坛上一位诗、词兼擅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在诗、词的创作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提出了自己明确的文学思想——清丽。韦庄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他的诗也具有清丽之美。他以清词丽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境界,在唐末诗坛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为总结一代词章而《词源》。在论中,他推崇白石,力倡雅正,标举清空。“雅正”是张炎论词的基本原则,“清空”则是他论词的理想境界、最高的美学要求。形成于康熙前期的浙西词派,以及嘉庆年间由浙西词派衍变的常州词派,其二的词学理论虽和张炎主雅正、清空的理论一脉相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的理论却不尽相同。由此,可以说《词源》代表了词论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