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老师的崇拜,他们对老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我们教师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教育要面向全体,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  相似文献   

2.
徐曼曼 《教育》2012,(11):31-31
“小孩子没有自知之明,需要从身边的‘镜子’中去寻找自己,要从欣赏的角度去反射孩子,让他们看到一个‘美’的自己。”这是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语文教师毕莉媛力主“欣赏教育”法的依据,她主张时时、处处、事事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们的优点,通过信任并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毕莉嫒的“欣赏教育”法已经应用了10年,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徐曼曼 《教育》2012,(31):31
"小孩子没有自知之明,需要从身边的‘镜子’中去寻找自己,要从欣赏的角度去反射孩子,让他们看到一个‘美’的自己。"这是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语文教师毕莉媛力主"欣赏教育"法的依据,她主张时时、处处、事事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们的优点,通过信任并尊重孩子,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毕莉媛的"欣赏教育"法已经应用了10年,收效甚佳。与"欣赏教育"异曲同工的是"赏能教育",最早  相似文献   

4.
尊重是"悦纳"学生的沃土,欣赏是"悦纳"学生的甘霖,倾听是"悦纳"学生的阳光。如果我们能时时想到以尊为重,用欣赏去善待孩子的不足,用慈祥的倾听与孩子交往,那么这触动心灵的弦将永远谱出不老的音符。  相似文献   

5.
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为重要,一个对美不会欣赏的人,很难想像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其实,生活中、社会中、大自然中处处都有让孩子欣赏美的内容,问题是教师如何挖掘、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美的存在。我力图让孩子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一切美的事物,从而激发孩子美的创造力。我选取的欣赏内容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欣赏环境美幼儿园的教室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只能用耳朵去聆听溪流,用鼻子去感受玫瑰,用双手去认识建筑,用心灵去欣赏彩虹。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白天"或"黑夜",对他们来说,最奢侈的一个词,就是"看见"。但这群孩子,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上天虽然没有给他们一双明亮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忘不了一个普通的孩子带给我的自贵与震撼。从那以后,我学会了欣赏每一朵“花”,学会了欣赏学生的优点,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的缺点。工作中应该怎样去做,那是要用一种超越年龄,超越家庭的博大的爱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8.
赏识孩子首先应从欣赏开始。教师要真正地去欣赏孩子的每个小小的进步与成功。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孩子们来讲,都是他们心中的大事。老师应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一排排端正的文字,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表达……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在用喜爱的心情欣赏他,品读他,这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就会用同样的眼光或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对孩子来说,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就是最好的培育;当我们相信孩子的能力,提供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就是鼓励孩子的好方法。因此,自尊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填充;有人说,孩子是一幅多彩的画,需要我们去仔细欣赏;我说,孩子是一本书,需要我们去用心解读。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个性独特的书,只有用心去读,才可以读懂。  相似文献   

11.
本栏目主持人婴音我很高兴地约到了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的稿子,他谈的是关于家长不应该去欣赏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个话题。我想,这个话题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孩子的天真可爱,欣赏他们的聪明乖巧并不等于去欣赏赞同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欢迎来信来稿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要得其真味,就需要赏析。但文本的欣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工作,小学生无论是理论修养,还是阅读能力,都是达不到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推迟文学欣赏的步伐?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阅读从一开始就要起点高,口味正,手高眼也要高。我们需要在儿童的心中播下阳春白雪的种子。这样看来,小学的文学欣赏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用传统的方式带着孩子欣赏吧,学生功力不够,行不通;不带着孩子去欣赏吧,又会错过对儿童进行文学欣赏启蒙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填充;有人说,孩子是一幅多彩的画,需要我们去仔细欣赏;我说,孩子是一本书,需要我们去用心解读.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个性独特的书,只有用心去读,才可以读懂.  相似文献   

14.
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没有瑕疵。教师要认识到问题——往往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犹如幼儿将饭吃到脸上,将玩具放进嘴里,将大便拉倒裤子上,将鞋子反穿着也感觉舒服一样。这些是成长的过程、成长的必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必然,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用赏识的语言去夸奖,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用赏识的动作去鼓励,爱是最美的语言,微笑是最具感染力的行为,赏识是最大的认同,是孩子最好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学会欣赏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情: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却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进步了,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相似文献   

16.
一些家长在辅导孩子画画时,急于求成,强迫孩子一线不差地临摹成人作品,要求画面排列整齐,涂色不出线外;过分辅导孩子,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愿自己动手、动脑.家长应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不要过多干涉和强制孩子,应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画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这样才能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要得其真味,就需要赏析.但文本的欣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工作,小学生无论是理论修养,还是阅读能力,都是达不到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推迟文学欣赏的步伐?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阅读从一开始就要起点高,口味正,手高眼也要高.我们需要在儿童的心中播下阳春白雪的种子.这样看来,小学的文学欣赏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用传统的方式带着孩子欣赏吧,学生功力不够,行不通;不带着孩子去欣赏吧,又会错过对儿童进行文学欣赏启蒙的最佳敏感期.  相似文献   

18.
<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离开"听",音乐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到:音乐课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培养终身热爱欣赏音乐的人。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欣赏也是表现音乐的基础。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歌喉去展示表现音乐,但是我相信百分之一百的孩子都有一双正常的耳朵,能欣赏音乐。教会孩子欣赏音乐,应该比教会孩子唱几首歌更重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填充,你要什么就填什么,红的、黄的、绿的、蓝的,或者花的;有人说孩子是一幅多彩的画,需要我们仔细去欣赏,是美、是丑、是新、是旧,只怕我们的欣赏水平不够。我要说孩子是一本书,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用心去解读。多年的幼教生涯告诉我,尽管孩子这本书不易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还是可以读懂的。一天邻居家的孩子园园(系化名,下同)迈着不太稳定的步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突然跑到我的面前,用勉强让人听得懂的话对我说:“阿姨,给我一个好东西。”我两手伸进衣袋里,摸来摸去实在拿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20.
答:首先,让孩子发现并欣赏环境和生活里大自然的美。可带孩子去植物园、动物园、郊外等地方,四季不同的景色、有趣的动物、植物,是孩子美术欣赏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的美给孩子的感受直观、具体并且深刻,能铭刻在其情感和思想里面,甚至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