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9,(22):55-56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为了给后续的探究性实验打好基础,对该实验取材进行了改进,即不选用洋葱的外表皮,而是运用实验处理过的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是生物学的典型特征,而在演示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拘泥于教材的限定,有必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对实验材料、仪器、设计过程等进行改进,提升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直观感受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深入理解。就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和"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演示实验改进为例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1.教材及学情分析1.1教材分析“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的内容,为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延续,是本节“被动运输”概念的实践铺垫。该实验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除帮学生理解质膜(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作用之外,教材重点展示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流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为今后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统编教材自然第四册第65面,有一个“植物用根吸收水份”的实验,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用根吸收水份,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教材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试管和一棵幼苗,在试管里装大半管水,把幼苗的根漫在水里;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防止水份蒸发到空气中去;然后把试管口塞好,在试管壁上标出水面的高度。按这种方法进行演示实验,至少要到第二天才能见到实验结果,不利于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植物用根吸水”的滑晰概念。为此,我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种“植物用根吸水”实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对高中《生物》教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材上只有观察渗透作用传统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水分的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感性认识,拟引导学生再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体积大小一样的萝卜块,分别放在装有等量的清水和30%蔗糖溶液的两个烧杯中;第二个实验是教材上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第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自行增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这节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要做实验,这节课安排在实验室上。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实验器材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1节安排了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探究活动与以往旧教材中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不同,不再是以实验来验证教材的知识内容,而是通过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发现细胞壁的全透性,这样可使学生很好地领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的第1课,本单元是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一)、《植物的叶》(二)、《植物的茎》五课组成,主要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浙教版《科学》第四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一节中关于植物根毛细胞吸水原理的实验是这样安排的:①选取两株生长旺盛的(青菜等)幼苗。②将两株植物根部洗净,分别放人盛有清水和浓盐水的两只锥形瓶。③过20~40min后观察两株植物,并加以比较。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做了如下的说明: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细胞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土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超过根毛细胞液内溶质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8,(2):46-47
<正>1教材及学情分析"细胞融合技术"是中图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3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的内容。细胞融合技术是细胞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前面两节学生已经学习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都为这一节做了知识的铺垫。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知识综合性很强,内容较为抽象,不仅涉及前面的动物培养技术,还和必修教材中"细胞  相似文献   

10.
1实验目的 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二册第七章第2节"有丝分裂"的教学中,安排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观察"学生实验,实验中推荐使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作为染色体的染色剂。在做这个实验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教学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中第三节"生殖器官的生长"第一课内容。教材安排使用的实验材料是桃花。  相似文献   

12.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制教材初中第一册生物学教科书第50页,有关植物叶片下表皮的观察实验,是用镊子撕取蚕豆(Vicia faba L)等植物的叶片下表皮进行观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两个困难:一是由于季节原因,实验时不易采集到蚕豆叶;二是学生实验用具质量不高,很难用镊子撕下植物叶片下表皮,因此,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将此实验作了部分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是高中生物大纲教材及新课程标准"分子与细胞"模块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大学植物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等课程的经典实验。因此,不管是高中生物还是大学的植物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等课程均安排有该实验,但依据教材所采用的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在实际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5-3]演示实验,说明了无定形碳具有吸附性,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用几块烘烤过的木碳做实验,其实验现象并不明显,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葛金成 《生物学教学》2008,33(12):36-37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第三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中介绍了用溶液培养法验证某种矿质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实验方法。教材是这样介绍的:“溶液培养法是指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中除去或加入某一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在营养液中生长发育的状况:如果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仍然正常,  相似文献   

17.
1教材分析 "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第二课时"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中的实验.本课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细胞吸水的原理"和"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其中"细胞吸水的原理"是重点,也是难点."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的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
上教版初中《生命科学》教材在组织和编写上都充分体现以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作为主要的教学活动模式,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发展性处理,才能更充分体现教材的特色,使教材更能获得学生的欢迎。在教材下册第四章“植物”一节中花、果部分包括“花的结构与植物的繁殖”和“果实的结构与类型”,同时包括了1个“实验与实践”“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铝与可溶性铜盐溶液反应置换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课堂探究活动的1个范例。在该教材第11页"活动与探究"中安排了"将1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的实验;而在该教材  相似文献   

20.
冉永胜 《成才之路》2009,(7):I0006-I0007
现行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版生物学,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二节“呼吸作用”中。第一部分内容“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