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伟 《内江科技》2012,(12):126-127
近年来,分数阶微积分被广泛的应用于信号处理与控制、流体力学、地震分析,已经在较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地震解释人员主要是通过地震同相轴的变化来判断砂组、岩性和岩相的变化,而振幅往往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地质情况。尤其是厚度较薄的地层,地震反射同相轴较弱甚至不以区分,因此将地震二阶微商变换引入地震属性,用以薄层砂体的识别和反射界面的横向变化。对胜利油田某区块实际三维地震资料二阶微商变化试处理,结果表明分数阶导数剖面能很好地描述薄层砂体的尖灭线,更能够反映实际界面的横向变化。  相似文献   

2.
大牛地气田煤系地层发育多套煤层,横向上较为稳定,但是纵向上煤层厚度以及层数各不相同,由于煤层低阻抗特性所造成的强反射,对层间以及上覆下伏储层有着极强的遮蔽性。因此,如何从连续强反射中识别煤层分布并将其有效剥离,使储层反射特征显露是煤系地层储层预测的一个难点所在。通过理论及实验结果说明,对于地震资料的低分辨率,应用高阶统计量分析技术在强同相轴中进行高分辨率煤层定位是可行的,可以为进一步去除煤层干扰及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动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水平叠加能否对干扰波进行有效压制,同时它也是一种用于速度分析的手段.常规动校正处理是利用 DIX 双曲线公式拉平同相轴,但双曲线走时的假设只适用于偏移距等于和小于反射界面深度的条件.为解决长排列采集数据的叠前处理问题,我们引入不用速度参数而结合了随偏移距变化的走时曲线同相轴斜率及其曲率来进行与速度无关的NMO 方法,经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处理,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济阳坳陷的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对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这些复杂的地质体在地震反射特征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效反射同相轴能量弱,掩盖在背景信息甚至背景噪音之中,波形也常发生畸变。笔者主要通过正演分析几种典型的油气藏地震响应特征,以便能更好的识别储层。  相似文献   

5.
正90°相位旋转技术是通过地震相位旋转90°,使地震反射的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的岩层对应,从而使地震相位具有岩性地层意义。该技术运算速度快、完全尊重原始地震资料,无需井资料和模型的约束等特点。相位转换技术适用于渭北4井区浊积岩的研究,相位转换后的结构形态可用于清晰识别浊积体发育形态,尤其是增加了薄层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6.
提高地震定位精度一直是地震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方法用于台网定位。这些方法的共同弱点是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差、震后处理时间过长开发地震台网资源,使之实现地震预警的功能,必须解决地震快速定位问题。为此,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方法震源扫描算法(Source-Scanning Algorithm,SSA)来对地震定位和地震破裂面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在不用精确拾取到时和计算理论地震图的情况下达到比较理想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有涛 《内江科技》2012,(11):112+114
春风油田近缘沉积体系中的沙一段1砂组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弱反射或空白反射现象,造成储层描述难度加大,本文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目标性处理和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以精细的层位解释为基础,在该区建立符合地质规律的波阻抗模型,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反演得到了高分辨率的波阻抗数据体,对有利砂体的展布规律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强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28+19-28,19
煤层由于密度低速度低,在地震剖面呈现强反射同相轴。在三角洲相的沉积体系下,煤层的影响使得常规振幅类属性无法展开应用。本文为实现国外某区块侏罗系储层的预测,采用复分析方法结合频谱分解以及波形聚类方法来克服煤层对储层预测的影响,达到储层横向预测目的,为此区域类似情况的预测提供了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9.
A油田某油层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大部分地震反射连续性差,能量变化大,空间分布非常不稳定,沿等时切片进行属性提取分析存在穿时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地震沉积学基本理论,结合工区实际沉积特征,采用地层切片属性分析技术对该区河道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开展了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的研究,以胜利某区块海陆过渡带的地震资料为主要研究区块,从振幅拾取、分解、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采取了优选振幅拾取类型、加入优势频带约束、全区块的整体地表一致性振幅分解及加强质量监控等优化措施,将振幅补偿工作做的更精细、更优化。随着地震勘探的目标由最初的构造解释转变到岩性识别、精细描述,现行的地震处理技术及流程多注重以构造成像为目标,处理过程中不太注重相对保幅处理,而忽略了处理方法及参数变化对地震波形的改造。现阶段地震处理技术的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11.
针对梨树断陷构造复杂以及勘探现状等问题,对地震资料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叠前时间偏移预处理和关键参数的试验,保证偏移成果质量。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的资料三维构造形态合理,地质现象清楚,分辨率和信噪比有了较大提高,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面也得到了改善,重新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体能够满足实际生产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前期地质研究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有孔洞型、裂缝型、孔-缝型等多种类型。储层横向变化较大,同一构造带内储层也不尽相同,现有地震资料中发现一些"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如何寻觅本区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进而预测本区有利储层的展布是目前勘探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趋势面差异分析技术、反射异常体刻画、AVO效果分析等技术,开展了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反射地震法技术是水工环调查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既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同时还有广泛的适应性。该技术的出现使得我国水工环地质调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单纯的就反射地震法技术而言,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严重阻碍了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对反射地震法的含义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其次对水工环地质调查反射地震法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随机变量独立性度量的盲反褶积算法,构建了用于地震信号盲反褶积的目标函数,用以衡量输出信号的独立性;为了简化目标函数的优化过程,采用Neidell的子波模型,使得盲反褶积优化过程变为简单的一维搜索,无需设定初值,也取消了人为干涉。该算法可以在较短的数据集里对信号进行反褶积处理,能够有效拓宽地震记录的频带,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得到提高。仿真实验及对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高俊  赵燕红 《内江科技》2009,30(5):74-74
方差体技术是检测地下断层及地层不连续变化现象的卓有成效的一种技术。文章介绍勘探区的概况和三维地震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并阐述了方差体技术的原理。通过该技术在新桥井田的实际应用,显示了方差体技术对三维地震地质信息自动拾取以及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精度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视觉的道路图像提供了车辆运行局部环境的丰富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适用于自主驾驶系统的车道线检测与跟踪算法。它采用了广义曲线的车道线参数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将图像的预处理算法和基于坐标变换原理的拾取算法相结合(即RRF算法),在感兴趣区域中成功提取道路边缘。最后,在2维计算机图像坐标系中重建车道线曲线,为以后的数据提取打下了基础。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车道线检测与跟踪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让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其中。然而反射地震法由于有着较强的使用性,而且适应范围也比较广,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从而使得水工环地质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过,从反射地震法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水工环地质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水工环地质调查的质量。通过对反射地震法技术原理进行介绍,讨论了反射地震法在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深层天然气藏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反射特征复杂。通过设计不同的地质模型,借助有效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手段,得到各个模型在不同炮检距下记录到的地震反射振幅与偏移距(入射角)的关系及叠后地震响应。将模型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地质构造相结合,设计已知井典型气藏模型,进行叠前、叠后地震模拟,与实际地震反射特征对比,研究含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对利用实际地震资料进行深层气藏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层位标定的目的是建立地震同相轴与地层或岩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地质认识的可靠性。以高青油田高17块为例,提出了层位标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应用统一的时深关系进行层位标定,需要其它方法来验证。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时,要在构造稳定的区域选取声波曲线较长、目的层完整的测井曲线。提取子波的质量判断标准有子波长度、子波起跳时间、频带宽、时窗长度、时窗位置、波形、相位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当前的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以及设备层出不穷,而随着这些层出不穷的技术和理论以及设备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使得水工环地质调查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当前的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反射地震法技术是当前水工环地质调查中最为常见且实用性极强的方法之一。随着反射地震法技术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发展应用,使得当前水工环地质调查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我国的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反射地震法技术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水工环地质调查的质量和效率,甚至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反射地震法技术的深入分析,然后对反射地震法技术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