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沿黄灌区为弥补黄河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引黄灌溉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布设了较多的机井灌溉设施,在引黄条件较差时,启动机井灌溉,对缓解农业旱情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是沿黄灌区地下水超采监管不到位,超采现象明显,因地下水超采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增设地下水超采补偿网路,在引黄条件便利时对地下水开采区进行回灌,能够极大地维持地下水动态平衡,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科学家提出将长江水调至黄河以北,解决北方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饮水,方便航运的南水北调设想大体上可分东线、西线、中线三个调水方案。由于西线和中线工程浩大,暂未实施。东线南水北调是通过江苏江都翻水站,沿古运河逐级翻水,穿过黄河,再自流而下灌溉山东、河北,可将水送至天津,甚至到北京,解决沿线北方大中城市工业用水、生活饮水和部分农业灌溉用水,能促进工业、农业发展,有利于改善居民饮水不卫生的状况,也可以使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焕发青春。如果黄淮平原每年得到300多亿立方米水的补充,可增  相似文献   

3.
垦利县,地处黄河入海口,土壤盐分较重,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含氟量大,不宜直接开发利用,可利用灌溉水源基本为黄河水。而黄河近年来水情况呈明显减少趋势,黄河水远远不能满足该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要求,黄河水资源已经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垦利县,地处黄河入海口,土壤盐分较重,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含氟量大,不宜直接开发利用,可利用灌溉水源基本为黄河水。而黄河近年来水情况呈明显减少趋势,黄河水远远不能满足该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要求,黄河水资源已经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河断流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断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体制因素,本文通过博弈分析指出现有指令配水模式的症结所在。在对沿黄地区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黄河流域经济与市场共同体,引入流域水资源“准市场”,建立合理高效的水分配机制,进一步推进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区域,流域面积位列全国第二。近年来,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内蒙古围绕黄河流域的重点开发,推出了一系列实际举措,将沿黄生态经济带打造成高集聚度、绿色低碳的示范经济区。当前抓住沿黄经济带发展契机,对寻找区域经济增长点,培植优质税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介绍了当前沿黄经济带发展现状,对沿黄经济带发展瓶颈期、改革阵痛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内蒙古自治区沿黄经济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 ,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然而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黄河水资源过度的需求使黄河不堪重负 ,以致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提醒人们 :解决黄河问题刻不容缓。黄河是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是我国下一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心。黄河断流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分析断流原因 ,正确评估其危害 ,预测趋势 ,指出必要措施以缓解断流 ,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中科院地学部组织院士及专家进行了黄河断流实地考察 ,并与沿黄地方部门组织了多次研讨会 ,对黄河断流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 ,兹…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阐明了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依据与重点任务,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着重强调了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地区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农业、生态地区,但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状况不容乐观,盐碱程度大、范围广,严重制约黄河三角洲资源、农业、生态的发展和稳定,利用暗管排碱技术,合理布设暗管,利用黄河来水浇灌土地,在合理的时限内地表残留水及浅层土壤潜水能够及时排出田间,既能达到来水压碱,又能做到残水及时排走,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现状。  相似文献   

10.
苏金秧 《科技风》2014,(18):138-138
农田的水利节水技术在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中国的国民经济收入中,农业收入占了很大一部分,农田灌溉是农业发展所离不开的,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作业的灌溉方式多数是以粗放式来进行灌溉农田的,这对于中国的水资源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浪费现象十分的严重,这就因为中国的灌溉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中国走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重中之重,所以通过加强水利水道的建设来达到农业灌溉节水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应用这种技术在全国农村地区加以推广。本文通过结合农业田地灌溉的发展走向,对加强水利水道基础建设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封丘站")建于1983年,位于黄河北岸的河南省封丘县潘店镇,隶属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1—2015年连续3个五年评估周期均被评为CERN优秀野外站,是中科院部署在黄淮海平原,特别是沿黄河及黄河泛滥地区,致力于农业、资源、生态和环境研究的最主要野外实验基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目前为止,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3000多万亩。随着沿黄地区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黄河下游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保证黄河下游两岸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农业灌溉中的几个节水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浪费严重,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十分严重,灌溉用水利用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农业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针对现实情况研究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途径,对缓解我国现有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发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如何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是很关键的技术问题。在实践和农业生产中,应充分发挥单位水的利用率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利用科学合理的农业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位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地区,上地瘠薄,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差,人民生活贫困,是陕西省三大特困地区之一。为了探索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早在196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就将黄河沿岸红枣林带列入8条经济林带建设之一。1981年的陕西省果树区划和1988年的陕北老区脱贫致富重点资源开发规划,都把榆林地区的沿黄6县列为红枣基地县。1989年,国家科委、省科委和省陕北建委在清涧、佳县实施了“陕北红枣优质丰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黄河下游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复杂,矛盾日益突出,定量评估其和谐发展水平对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4方面构建和谐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评价方法(SMI-P方法),评估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沿黄17个城市2010-...  相似文献   

16.
海冰资源淡化研究与利用技术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总结了正在执行的"863"项目"海冰资源淡化与利用技术"课题的有关海冰资源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最近几年在陆基海冰淡化技术开发及集成、海冰水种植与灌溉技术、海冰水灌溉技术体系和农业安全利用模式,以及陆基海冰淡化及农业灌溉应用示范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海冰资源淡化与利用技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长久以来,多数地区农业发展都需要依靠灌溉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往往增大了农业生产成本,不利于经济收益,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灌溉方式改革,倡导用水户追求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本文将分析当前灌溉用水的现状及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来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的方法和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方法,旨在基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巴盟河套灌溉区是我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北方典型的灌溉农区,灌溉是这里农业生产的命脉,黄河是它的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河套地区位于黄河中游,是黄河冲积形成的大平原,整个地区的农业全部采用引黄灌溉,地质结构是以粉细砂、亚砂土、亚黏土及黏土为主,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在0.5~1.5m水利工程较密集,在这一地区修筑高等级公路,困难较大,桥梁较多,因此桥梁的基础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就更为重要。通过哈磴高速在河套地区的施工,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滨城黄河河务局紧扣治黄新理念这个主题,及时调整思路,要求景区建设要紧跟新的治黄形势,适应新的发展变化,要抓住正在建设的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景区建设,介于黄河堤防工程与控导工程的特殊性,在建设景区的时候必须考虑其最重要的防洪功能,在园地制宜,完善生物防护体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沿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全新的、系统的景观面貌,所以植物遣景成风景区建设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