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把生活内容引进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加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生活化的数学意识。学生学习数学在体验生活中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计青 《教师》2014,(24):80-80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数学学习最终又要应用于生活。新课改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生活化,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进行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刘青艳 《成才之路》2012,(21):34-3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便增强学生的生活体会,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最后做到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罗兰兰 《中学生电脑》2011,(11):52-52,54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的精神,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相似文献   

5.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除了课堂教学这个途径外,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要提倡生活化教学,要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并且逐渐学会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本文对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做了简单的探究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潘海斌 《考试周刊》2013,(47):75-7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文章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数学语言生活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情境生活化,数学作业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灵活的数学情境."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向生活化回归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鉴于此,教师就要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文就对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生活数学的教学观:既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又要注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只有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才能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经历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0.
马海亮 《考试周刊》2014,(27):56-56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在推进课堂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是"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到生活实际中解决问题,将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欲望,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些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并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生活数学的教学观:既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又要注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只有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才能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经历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如何实现数学生活化呢?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其实就是让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小学数学生活化。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出发,将课本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发现问题与自己生活的相似点,然后自己主动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述: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设计生活化问题,拉近课本距离;解决生活中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本文作者从情景设计要注意生活化;手段采用要关注生活化;教法选择要渗透生活化;作业编拟要体现生活化四个方面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详尽地阐述。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特点有着明确要求:"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内质联系,教师要转变教学认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创设生活化教学问题、设计生活化教学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启动学生数学思维.这样才能有效打造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时,我们必须努力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化数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1.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培养数学思维。在生活化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教学质数、合数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