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佤族文化是以“司岗里”文化和木鼓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多元民族文化。从自然环境看,佤族主要生存环境为内陆山区,山是孕育佤族文化的母体;从人文环境看,云南悠久的葫芦种植历史,是佤族“司岗里”文化得以产生和形成的人文环境;从内部因素看,“司岗里”文化的产生是以佤族古老的生殖崇拜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由此,可以推断,佤族“司岗里”文化至少可以说是在新时器时代就产生了。由于佤族长期受到封建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双重统治,被迫过着漂泊不定、不断遁入山林的生活,这使得“司岗里”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或者根本性的变化。纵观“司岗里”文化与其他南方民族葫芦文化的关系问题,“司岗里”文化不仅仅是佤族一个民族的,而且也是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各民族共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对少数民族特色节庆活动的开发有助于塑造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形象,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带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云南沧源佤族的司岗里文化是佤族先民传承至今的优秀民族文化,司岗里狂欢节汲取这种文化的精髓,将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世人面前并赋予了新的时代文化内涵。政府在对其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好保护工作,以正确的方式引向市场,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以品牌铸就经济基石。  相似文献   

3.
“葫芦里来,司岗里生;阿达最初,阿达是根”,这是佤族在正式的宗教仪式和重大节庆时必唱曲目——《司岗里》。它是佤族的创世史诗,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历史、现实、宗教、制度、法律、道德等复杂文话体系的“史诗”,是佤族现存最古老的活形态神话传说,是其文化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云南较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的佤族,没有文字,刻木纪事,那么,千百年来佤族的历史和文化靠什么来延续和传承.通过佤族典型的文化特质司岗里神话和木鼓文化,来探讨佤族文化传承的方式,那就是深植于民间,存在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歌谣.正是歌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无文字民族文化信息这种神秘文化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民族学者、民间文学研究者开始了"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50年来,"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司岗里"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司岗里"神话传说的整理与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司岗里"神话传说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整理与研究,从而保护"司岗里"这一佤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是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广泛的流传于我国佤族聚居地区。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开天辟地、日月形成、人类起源、民族形成、部族迁徙、物种进化、火种的发现、以及语言的产生等各种万物起源的神话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佤族"司岗里"神话的传承情况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指出在口承文学日益消失的今天,"司岗里"神话的影响仍然渗透在佤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佤族传统文化得以存留延续的内在依据,在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冲击下,它正面临着断裂消失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历来人们对“司岗里”的解释与佤语对不上号,更未揭示岗、里是西盟佤族始祖父、始祖母的名字这一千古之谜。通过从佤语、司岗里祈祷词、司岗里祭祀歌及神话故事入手,力求对司岗里作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佤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均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为佤族历史文化的解读提供了诸多可能。佤族创世神话《司岗里》流传于整个阿佤山地带,乃至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内容不仅涵盖了宇宙、人类及万物的起源,还包括了佤族及其先祖数千年颠沛流离的迁徙史。当我们将这部神话传说与失落千年的古滇国文化、夜郎文化、哀牢文化和石佛洞文化进行链接的时候,佤族那段走失的文明便会以另一种方式再现。  相似文献   

10.
佤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及外来文化对佤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构建新的文化体系,让各种新的文化元素与佤族传统文化之间相互协调、融合,使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中,形成稳定和良性循环的态势,是佤族固守民族文化阵地、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司岗里》是佤族最有代表性的创世神话,全面反映了佤族先民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蕴含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观念、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庭婚姻的演变及社会生产力由低到高发展历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能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各民族语言文化造成冲击和威胁。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教育,肩负着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应成为英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英语课程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西方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自觉性,从而实现英语教育与文化自觉的统一,使多元文化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由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佤族学会、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27日至5月4日在临沧市临通大酒店、沧源佤族自治县王朝酒店举行。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相似文献   

14.
佤族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自然条件的变化影响着佤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因此。在佤族的意识形态里,人类来源于自然、人类依赖于自然、人类回归于自然的观念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观念在实践过程中,成为了指导佤族生活行为的准则,规范着佤族的言行,所以,善待自然、珍爱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与自然协调和睦的观念经深入佤族民心。成为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藏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是提高藏族教育质量和民族整体素质的百年大计,在青海藏族聚居地,使儿童成为理解藏汉两种文化的双文化人,首要的前提是学前教师的"双文化"化.建构以培养学前教师双文化素质为目标的项目课程,使民族地区学前"准教师"形成个人民族认同和对他民族的认同,将这一认识融合到其教育理念中,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中营造一个认可、鼓励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表达的教育环境,使学前儿童能够在所处的生活世界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佤族虎豹祭是一个古朴神秘的古老仪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针对宗教信仰,巫术及人神交流三个方面,对佤族虎豹祭仪式进行文化释读,认为佤族虎豹祭实质上是一个通过赎罪、巫术和人神交流,来达到祈福的宗教仪式.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中有一种趋势,即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忽略了民族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批判大学英语课、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化的文化观所导致的。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还要输出本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撼人心魄的木鼓舞 罗正友   云南西盟、沧源地区的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古老而又富有特色的舞蹈艺术.佤族的木鼓声音铿锵有力,舞蹈节奏欢快,反映出佤族人民剽悍的气质和粗犷朴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佤族文化产品既然是产品,就要按照产品的一般规运作。美国市场学家麦克塞把各种营销因素分成四大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售渠道(Place),销售促进(Promotion),即所谓"4P"。本文结合云南西盟、临沧的佤族的文化产品营销情况对以上"4P"进行思考,探求佤族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组合策略,以期对佤族地区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一)撼人心魄的木鼓舞 罗正友   云南西盟、沧源地区的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古老而又富有特色的舞蹈艺术.佤族的木鼓声音铿锵有力,舞蹈节奏欢快,反映出佤族人民剽悍的气质和粗犷朴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