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人类出现以来 ,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并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演进而变化。环境伦理建构的基础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公正原则 ;合理消费原则 ;生产活动的生化原则。环境伦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使人在进行自己的行为时 ,自觉考虑和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后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而实现这几者的和谐互惠共生。环境伦理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国营企业传统工资制度的依据和弊端 我国国营企业的传统工资制度,是在1956年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对旧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概念是: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主要是在国家统一控制工资总额前提下,改革工人个人工资制度。形成这种概念的主要依据是:(1)当时的经济形式主要是产品经济形式,与之相适应的是国家直接对劳动者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在这种分配体制中,国家是分配者,个人是分得者。因而认为工资改革主要是考虑国家通过什么形式对个人进行分配。(2)当时工资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改革公私合营前私营企业遗留下来的人剥削人的工资制度,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实行人与人之间的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所以主要考虑劳动者个人工资报酬问题。(3)当时的工业生产力是以手工和半机  相似文献   

3.
为社会提供知识和技术服务是高等工业院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学需要建立主动适应企业技术需求的工业技术服务体系。在企业和大学的双重影响下,大学工业技术服务系统具有典型的界面连结属性和界面治理机制,成为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嵌入式连接界面。建立大学工业技术服务体系应当遵循多样化、模块化、冗余度三大设计原则,并在管理过程中加强不确定性管理、建立自适应机制、实施服务创新改善流程、深化信任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意识到企业人力资源主要产生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开发,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企业员工培训。但在实践中,他们发现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营者们还没有发现企业文化与员工培训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和相辅相承的作用。一、企业文化是员工培训的重要外部条件1.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它是:(1)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2)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根据国情改革中国的社会组织,有效改善社会组织内部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效率,以及它们与国家和政府的关系,这给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组织及其与国家、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新思维。西方多元主义理论认为,作为整体的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然而,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国家的互依联盟实践表明,国家和社会组织之间也可能是合作共赢关系。国家和枢纽型社会组织构筑互依联盟的内在动力在于,互依联盟有助于确保双方获得各自所需的资源。互依联盟的国家法团主义本质,具有以下优势:促进国家社会的良好合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等。同时,互依联盟也存在以下不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政治化"和"行政化"倾向、抑制其他社会组织的成长以及发展方向的不确定等。因此,枢纽型社会组织应采取去行政化、社会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相互依存等改革措施,推进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转型。  相似文献   

6.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演进而变化。环境伦理建构的基础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公正原则;合理消费原则;生产活动的生化原则。环境价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使人在进行自己的行为时,自觉考虑和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后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这几的和谐互惠共生。环境伦理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指不同的社会组织之间,不同的群众团体之间,领导机关与群众之间,基层单位内部领导与群众之间,以及这部分群众与那部分群众之间,依照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对国家、对地方、对基层的重大事情直接进行对话沟通和协商讨论。建  相似文献   

8.
在2 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科学主义的思潮中,中国的科学主义者对科学的基本特征(内部问题)及其人文社会意义(外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思考和辩论。从这两方面分析其中的利弊,会发现科学主义者对作为科学内部问题的基础的逻辑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失误,同时表明了正确认识逻辑以及科学的人文社会意义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是商品经济?这是当前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国营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是商品关系.多年来,我们受斯大林“产品经济”、商品“外壳”论的影响较深,理论界对此缺乏研究,实践中也吃了不少苦头.近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方针的鼓舞下,不少同志提出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产品是商品,国营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特殊的商品关系。我们同意这种看法。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认识这种特殊商品关系存在的原因.本文仅就这方面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协同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它既利于政府又利于社会组织。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既存在分离关系又存在互补关系,而互补性是二者建立协同关系的基础,协同是高度科层化的政府机构和扁平化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功能性互动。协同管理通过承认机制的运行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包括信任关系的建立、政府授权行为、制度化的互惠规范和社会组织网络良性运行能力。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加强自身建设能力,积极主动地同政府沟通,采取社区策划模式、社区发展模式帮助地方基层政府做好社区服务和管理是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发展制度化的互惠规范、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协同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对影响企业中员工个体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作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中,预期的互惠关系、自我价值感、知识权利损失对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影响显著。针对实证研究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以人为本,在企业内部,其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企业要承认员工的需求,设法满足、尊重员工的个性,鼓励员工的创造并给予资助,还要对员工的行为予以规范;对员工而言,就是要认同企业  相似文献   

13.
35 什么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法是调整国家组织管理城镇集体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与服务活动中所发生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的调整对象是:国家机关与城镇集体企业之间在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城镇集体企业内部上下级组织之间、企业内部各级组织与其成员之间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城镇集体企业相互间,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在经济协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城镇集体企业内部各级组织之间在经济协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查方法研究了西北营村存在的“亏呈”现象,对营村的交往互惠原则与维系机制做了深入探究.“亏呈”作为一种西北特殊的乡土互惠原则,影响到乡土社会的婚丧仪式、日常交往及鬼神信仰多方面,从实践层面来讲,其维系受到乡土组织、“报”的观念、面子及越轨惩戒的多方面约束.  相似文献   

15.
利已主义(或个人主义),是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特征。但真正把利已主义直接作为道德原则,并形成了完整形态的,则是资产阶级。它的特点不仅是把个人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专致于谋取和扩大个人的特殊利益;而且不惜违反、损害、牺牲社会的公共利益与他人利益,损公肥私,损人利已。社会主义是对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的否定,它不但要同一切私有制经济关系决裂,而且要同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改革不断深入,雇佣体制发生重大的调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要想能够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稳定是关键。本文对衡量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至关重要的两个变量心理需求满意度、组织承诺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充分处理好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让二者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百货企业普遍已经进入一个发展瓶颈,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企业和员工共铸一个梦想,可以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助力企业度过难关.本人根据百货业界现状,结合本企业实际,探讨了百货企业在巨大的市场挑战面前,如何构建企业梦与员工梦互动机制,应从企业与员工两个层面上,采取相应对策:一是,企业给予为先,赐福员工,给予更多的实际利益.二是,员工合心合力,发挥主动性,为企业创造营销辉煌,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互惠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集体主义伦理原则的形成与组织性依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考察共和国建立以后的中国社会现实尤其是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可以了解集体主义在历史上的获得过程,通过集体主义这一原则与组织性依附的关系的说明,明确 “单位性集体主义了”的概念,揭示出改革开放以前集体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运作机制,以期对集体主义原则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体制基本实现了从"国家福利模式"向"福利多元主义"模式的转型。然而在我国的多元社会福利主体中,国家、社会组织、企业间的关系并不协调,仍存在着种种矛盾与冲突,未能形成合力,阻碍了人民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挤占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福利的空间;二是国家的政策设置导致了企业的福利异化,即一方面民营企业漠视职工的社会权利,违规从社会福利领域退场,另一方面国有垄断企业却滥发福利,乱慷国家之慨;三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均衡、不到位,对社会组织支持力度不够。我们应在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重建"国家—社会—企业"三者之间的和谐互补关系,以克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志愿失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是以价值目标确立为基本前提,这种价值目标建构的理论逻辑,既需要个体主义范式,也需要关系主义范式;既需要客观关系主义,也需要主观关系主义。从主观关系主义范式出发,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价值目标,一方面是提高社会组织对党的全面领导认同,另一方面是增进党对社会组织的信任。高质量社会组织党建是实现两个价值目标统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