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厘清权利性质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然而由于对办学自主权的性质认识不清,导致落实无力.权力与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法理概念,办学自主权是高校的基本权利,厘清权利性质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关键.实现高校办学自主权利的回归,首先高校自身要把落实办学自主权看作是权利的回归而非权力的赋予;其次要积极主动地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再次,政府部门、全社会法律制度等要对高校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予以支持和尊重.  相似文献   

2.
一、高校学生的基本权利高校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主体意识的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同时,其作为受教育者,在"学生"特定身份之下,又享有不同于其他公民的权利。《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是确认、保护、尊重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的基本法律依据,是其他教育法规法律制定的基本依据,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基础,明确规定学生的基本权利和特殊权利,其规定的基本权利为:平等受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这是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和重要标志.国家法律法规赋予了高等学校学生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两大类基本权利.但我国高校学生的权利救济仍存在不足,应该更进一步切实有效的完善高校学生的权利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震  晋保山 《文教资料》2007,(10):65-66
学生权利是学生作为学校中的主体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其它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者对学校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的基本原则和依据,也是学校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本机构亦享有一定的教育和管理权。本文试图界定两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并找出学生权力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程序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力 《教育科学》2002,18(1):12-15
受教育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面对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公民(包括学生)受教育权利被侵害却难以得到应有的法律救济的现状,当务之急是在从实体法上完善对受教育权利保护障的同时,从程序法上明确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受教育权利真正从一种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实际享有的现实权利,这是21世纪法治国家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公民权利的优先性对教育,立法和司法领域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教育权利与教育权力是教育公平的两个核心概念,要实现教育公平,不仅要实现教育权利的平等,更要做到教育权力的公正.权利的平等不仅是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平等,更重要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对待.实现教育权力的公正要注意界分教育权利与教育权力,强化教育权力与责任的对等以及加强对教育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的教育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随着高校与在校学生之间纠纷诉诸法庭案件的逐渐增多,依法调整高校与在校学生的关系,通过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违宪审查途径保护学生利益,对于学生教育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学习者权利的认同与维护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对现代远程学习者的权利的关注和研究,将直接作用于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具有国家公民、受教育者和消费者的三重身份,既享有公民应享有的一般的法定权利,又享有受教育者应享有的特殊的法定权利,还享有作为高校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大学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其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常常受到高校的侵害,其中最易遭到侵害的权利是人格权、财产权、受教育权以及公正评价权。而明确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确保大学生权利不受侵害的基础与前提,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建立多元的救济途径则是保障大学生权利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事事皆与学生权利息息相关,只是我们还普遍缺乏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意识,或是虽然有了学生权利的意识,但看问题还欠深刻。比如,学生在学校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似乎尽人皆知,但事实上是这样的权利往往仪被肤浅地理解成为不能随便开除学生、不能随意停课。法律中规定的人权,以生存权、发展权和自由、平等权为基本权利。受教育权是一种具体的发展权,是公民获得自身发展与人格完善的前提条件。人们都有追求幸福、追求成功、追求过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这样的追求只能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得以实现。这里不仅仅有能不能受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受教育。其中,要涉及教育需要怎样的价值导向以及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的,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和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有利于推行这种模式.在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使该模式有效开展.并不是所有的历史课都适合该模式,教师要结合实际选用.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与健康安全是学生人格权利之根本,应当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要协调好以下关系:尊重学生自由权与学校纪律的关系,维护学生名誉权与学校评价学生方式的关系,学生隐私权、知情监督权与学校管理教育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rends in white and minority student experiences in the high schools, the community colleges, and the universities of the greater Los Angeles area since the mid-1970s. Black and Hispanic access to educational mobility is shown to have been severely hampered by high rates of dropping out of high school, by increasingly rigorous standards of admission and the high cost of attending 4-year public colleges, by the failure of community colleges in their transfer function, by the deemphasis on minority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programs, and by the curtailment of civil rights enforcement. To the extent that Los Angeles area trends forecast broader national patterns in our increasingly multiethnic society, the evidence from the area has fundamental nation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根据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建议采取多种教育措施,促进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加强化责任,当主人等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其带共性的心理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国家实施教育职责的专门场所 ,具有行政主体的性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应是教育、管理与被教育、被管理的法律关系。在未成年学生损害赔偿案件中 ,各主体应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承担不同的民事责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有过错的 ,监护人、学校可减轻责任 ;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在学校的损害承担过错责任 ;学校对学生造成侵权责任的性质和构成要件有其自身特点 ,学校侵权的法律适用包括民法和教育法律、法规。依据不同标准 ,对此类责任可做多重分类 ,这有利于该类问题适当、合理地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 ,邓小平把群众利益放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认识 ,既看到社会主义与群众利益的历史统一 ,更注重两者现实的具体的统一。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基础上 ,通过对领导个人思想作风和组织制度对实践影响作用的对比 ,提出用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观点 ,为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对群众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作用的对比 ,提出要辩证看待群众运动 ,群众运动不等于群众路线 ,它只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这些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学校与在校学生屡屡发生的维权诉讼中,日益凸现出公立高校与学生关系的法律规制的模糊和滞后。关键的问题是在于,公权的运行机制与私权的利益平衡机制二者之间,由于公权运作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公权力扩张渗透到私权法律关系中所造成的学生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问题解决的关键也就应当着眼于实现对高等学校的公权力的法律规制。其侧重点也就在于厘清、明确高校公权的权力边界,高校公权力行使的法治化原则,切实保障学生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9.
Conclusion Desegregation has generally been presented as an outgrowth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and as an attempt to redress the educational disadvantages blacks have suffered as the result of a racial imbalance. Given the general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assumption has been that reallocations of resources to blacks would necessarily mean realloc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to blacks from whites. This view is also part of the popular culture where the process of desegregation has caused turmoil and disturbance among whites based, manifestedly at least, on the notion that improving educational benefits for blacks necessarily means a reduction in the same benefits for whites.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one polyethnic inner-city high school, we suggest that not only have whites at this school not been disadvantaged by the desegregation process but that there is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there have been more advantages for whites than for blacks. What, then, are the advantages of desegregation for whites,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is school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vantages differed for white students and for white teachers, with white students experiencing more positive outcomes than white teachers experienced.  相似文献   

20.
本文剖析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探讨了学生家长和学校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分析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法律地位与适用性,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中授权的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