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评价机制的运用、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提高小学中年段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我尝试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定向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定向预习甚至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可以体现于定向预习的水平上。培养学生的定向预习意识,定向设计预习作业,指导训练学生的定向预习能力等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3.
董红霞 《知识窗》2013,(22):71-7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预习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听讲,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因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预习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一、明确预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习范围,  相似文献   

4.
一、预习的方法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加强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鞭策,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预习可分为:对整个初中学段语文学习的预习;对整本语文书的预习;对一个单元语文课的预习;对一篇课文的预习等。(一)初中学段的预习: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指导学生在学习前对初中学段语文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定向控制。魏书生老师将中学段的语文学习内容比喻为一棵“知识树”,分…  相似文献   

5.
唐丽红  沈理明 《科教文汇》2011,(28):149-150
本文依据对初三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预习、听课、笔记、小结、作业、复习、实验等学习方法运用现状的调查,提出了指导学生运用化学学习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萍 《知识窗》2010,(1X):57-57
<正>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可从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指导预习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通过预习、  相似文献   

7.
黄明惠 《知识窗》2014,(10):32-32
不少小学高年级教师容易忽视数学的预习环节,学生也对预习缺乏兴趣。本文在分析有效预习的功能及探寻预习作业指导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8.
林哲英 《科教文汇》2012,(5):103-103,155
近几年的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始终坚持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这就要求在高考政治教学中,教师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通过在预习、课堂、复习和做题四大环节中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高考政治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保持他们充足的学习冲劲,轻松应对高考.  相似文献   

9.
蒋燕 《科教文汇》2011,(8):32-32,42
大部分的预习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本文以计算机F]ash学习为例,讲述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预习,指导、评价和检测预习结果,设计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整个策略。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与阶段,却常因学生不会预习或预习的低效率而流于形式。本文结合初中科学课前预习的实践研究,对如何采用"三管齐下"的策略,提高初中科学课前预习有效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三管齐下"指:(1)设计合理、科学的讲学稿,(2)布置适量、适度的预习作业,(3)改变授课方式等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加强预习的方法指导,对预习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检测,课堂上让学生有效的运用预习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在教学中如何通过预习这一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预习什么,练习什么,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网络信息和已经具备的知识及能力,自渎、自悟,使学生主体位落到实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戴凤青 《科教文汇》2009,(28):158-158
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每个学生就能掌握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学习技巧,从而保证学生具有最基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背景出发,讨论了图式理论与预习的关系。然后从预习大纲的制定和预习步骤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最后,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预习指导及教学为例,分析了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策略,使小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4.
刘孝华 《科教文汇》2013,(12):147-147,156
我们应该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预习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预习是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预习的多种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孝华 《科教文汇》2013,(4):147+156
我们应该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预习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预习是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预习的多种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的实施高校课堂,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10年首先在英语组采用了导学案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英语导学案流程包括八个环节:教师指导预习、预习检测、合作质疑(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师生共建(师生合作)、合作探究、巩固检测、小结和作业。在八个环节中,学生自主预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重视对预习作业单设计的研究,精心设计的预习作业,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邱忠勇 《知识窗》2020,(2):108-108
预习是学生课前自主认知的一种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预先了解、质疑、思考课文的求知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更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着重要的探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志娟 《科教文汇》2013,(11):72-73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通过预习能把握学习进度,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学习能做到张弛有度。部分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没有提前预习的必要。其实,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及预习中发现问题并总结原因都是预习环节缺失的根源。教学中应倡导学生重视预习,科学地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陈香 《知识窗》2014,(2):27-27
预习是指学生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即在上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