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付智茜 《文教资料》2006,(36):173-175
诗歌,是语言最集中、最精练的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也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是语言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词汇和句法的独特之处,也就是对常规来说的变异,更是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正是这种对常规的暴力的变异,成了读懂诗歌、欣赏诗歌的"拦路虎",更是诗歌翻译的"克星",甚至造成诗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译".本文将着手于语义变异和书写变异在诗歌中的运用,并探求这种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翻译并非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翻译活动受制于译者意识形态并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历史语境下进行。目标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翻译受语言及非语言双重因素的影响,意识形态便是影响翻译的重要非语言因素。新闻文体(特别是政治新闻)包含极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我们还应在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对时事新闻的翻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需要理论,而只需要实践,这一观点在今天无疑是错误的,翻译在外语学习和文化交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一种新翻译理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重点探讨该理论对人们理解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及其意义观和功能理论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用翻译提倡使用语用等效理论来解决翻译实践问题。旅游翻译主要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民俗风情画册、旅游标示语等内容,好的翻译效果可加深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内涵的了解,引发其观赏情趣。为此,旅游语用翻译就需要贯彻“突出汉文化特色”和“语用意义等效、话语规范等效、文化内涵等效”等两大原则,运用语意明示和语境补设等策略,为实现信息意图、审美意图和导引意图服务。  相似文献   

5.
亚历山大.蒲柏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不可否认,他的名望也同样建立在他的翻译贡献上。本文旨在总结蒲柏之前的荷马译本之优劣,以及蒲柏译本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假借·原始文字·网络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假借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流行的网络符号和假借的关系。假借的产生缘于形、音二者表现词义的方式不同。由于早期语言中很少有相同的音节,一个音节基本上由一个字形记录;随着同音词不断产生,同音的文字不能以相同的速度递增,于是产生假借字。网络符号可以分两种,一种本质上和假借一样,另一种与原始文字的产生、运用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7.
电影片名是一件凝练的艺术精品.它是电影内容的眼睛,电影思想的灵魂.翻译影片名则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本文从语言学家约翰·卡特福德的语言翻译理论出发,对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分类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翻译所进行的是语言的翻译,就必然与文化相联系,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信息的传播。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论述了翻译的文化传播特征及其传播属性,以及翻译的文化传播对我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高度浓缩。其意境深远,蕴含着许多美学元素。本文探讨了古诗词英译中的美学特质以及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并阐述了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原则,并用其理论赏析了不同的英译版本,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关于翻译体     
翻译体是我们自身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潜文本,它不代表译文不通,也不完全等同于异化.它的存在有它自身的合理性.通过翻译体可以了解他民族的语言表现形式及其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丰富本国的语言表达及拓展本国的思维方式.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待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的首要读者是儿童及青少年,读者群体的特殊性使一些译著片面追求文稿的简明通达,而忽视了译稿的准确忠实。与此相仿,一些译者论及儿童文学翻译,也倾向于强调译稿的语体特征,对忠实这一基本的翻译原则却鲜有论及。只要稍微仔细地阅读几本儿童文学译作,就会发现不忠于原文、进而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的实例绝非少见。儿童文学翻译仍应以忠实为先,“通俗晓畅”等文体特征,仅仅是忠于原文之果,不宜作为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06,1(10):48-48
中国德育杂志社从2006年6月1日至7月1日面向全国举办了“征集建议,免费赠刊”活动,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杂志社共收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上千名读者的来信,编辑部将陆续选登部分读者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培训》2006,(11):1-1
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是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指明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工作策略。可以说,15号文件的出台,从历史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确立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15号文件的出台,将对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关爱是教育的源泉,赏识是教育的本质,信任是教育的基础。只有把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化作绵绵细雨洒向学生的心灵,才能浇灌出灿烂娇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15.
翻译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对它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其自身普遍的、本质的特征,然而目前人们对翻译文学特征的论述明显不够,甚至往往把它和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混为一谈。本文引入"杂合"概念,论述了杂合性是翻译文学普遍的、本质的特征,是文学翻译具有跨语言、文化"再创作"性的必然结果。杂合性彰显了翻译文学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研究,它本质上是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语言、文学、文化译介研究。杂合性是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进一步建构翻译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房玉靖 《陕西教育》2009,(11):60-61
文章介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及其指导作用,根据他的理论对一些英译汉的译例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停留在表层结构的分析,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结论;对其理论的理解将会给翻译工作者进行有效、正确的翻译带来良好判断的感觉,进而表达出深层结构的分析对于翻译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百余年来,我国翻译界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异议也有争论,但人们还是基本接受和认可这个标准。翻译工作者和出版界应少一点“商业观念”,多一点职业的责任感,尊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使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得以真实再现,免遭践踏。  相似文献   

18.
翻译过程论--论翻译的过程与过程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英语语言学一些重要发展阶段的追溯,证明了语言的本质即是过程的反映,并由此得出结论,语言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讲其实是关于客观世界行为过程(包括静态过程)的研究,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尘封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只想通过对它的回顾,还其本来面目,同时也想说明,翻译的过程本身其实是对语言过程中所包含的行为过程的翻译,从而还翻译实践者一个切实可行的理论出路。  相似文献   

19.
[案例背景]二OO五年度宁波市镇海区语文七年级(七)期末统考试题中,有这么一道题语言积累和运用题:“诸葛”是复姓,其实我们国家还不少复姓,如“上官”、“司马”、“公孙”、“欧阳”等等。  相似文献   

20.
我带的班是省重点中学的高一实验班,由50位学生组成,汇集了全市各初中学校的尖子生。刚组建这个班时,全班学生就共同讨论,确立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团结、特别负责任、特别有作为”的班级精神。一学期后,有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学习上没有了昔日的风采,产生了失落、自卑,在班集体中变得沉默、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