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叶公好龙》这则寓言出自西汉后期刘向所著《新序·杂事》,选人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教学《叶公好龙》这则寓言时,在探明寓意之后,有学生向我提出了疑问:“老师,叶公画龙怕龙是表里不一,是不是喜欢老虎的画家就不怕老虎呢?否则,是否也属于表里不一呢?”我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大加赞赏,因为他敢于大胆质疑所学知识,敢于挑战书本、...  相似文献   

2.
邵仁赓同志对拙作《复式教学的动静观》表示异议,借此机会再谈一些个人的见解,以就教于仁赓同志。(一)“动为了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动为了静”的基本内涵是说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是原文所讲的,“要从静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服从静的发展需要,要为提高静的活动效益与质量水平服务”。一句话,“教师要把解决学习问题的希望放在学生身上”,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学会学习”,要求用创新的教学理念,点燃孩子心中求知的火种,其中就阐明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语文实践活动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斜”字究竟怎么读“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教材注音为xie,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注音为xia。“斜”字究竟怎么读?“斜”的古读音为xia。《山行》第二、四句末尾分别是“家”和“花”。从诗歌押韵的规律看,“斜”应读xia。但是,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教材对汉字的古音一律未取。如成语“叶公好龙”,过去曾把“叶”读成she,1963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表初稿》中,取消了该读音,规定统一读ye。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斜”不是一个生字。教材特意注音为xie,目的就是要教师不受古读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那就是教者吃亏吃力 ,平平淡淡 ,学者枯燥无味 ,恹恹欲睡。究其原因之一 ,是教师缺乏激情。激情 ,即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语文教师怎样用激情之火点燃学生心灵呢 ?首先 ,要做一名充满“激情之火”的教师。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 ,无不是作者激情荡漾的倾泻。鲁迅滚动着“激情之火”写出了《藤野先生》、《孔乙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是他自己被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他心中首先点燃了“激情之火” ,这名篇点燃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心中的“激情之火”。苏轼的《念…  相似文献   

6.
《叶公好龙》这则寓言出自西汉后期刘向所著《新序·杂事》,选入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教学《叶公好龙》这则寓言时,在探明寓意之后,有学生向我提出了疑问:"老师,叶公画龙怕龙是表里不一,是不是喜欢老虎的画家就不怕老虎呢?否则,是否也属于表里不一呢?"我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吉颖娴 《教书育人》2013,(12):63-63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原先《实验稿》的基础上,将第三学段中关于习作(写作)字数的要求作了修改,将《实验稿》中“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改为“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可见,新课标在淡化对小学生习作字数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抛弃传统的“以字数论英雄”的观念,在学生习作指导方面字数“不为”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鼓励学生自然而大胆地表达心中所想。  相似文献   

8.
一、文本细读,直抵作家心灵深处,心中似有一片汪洋大海 在以前,教师需要“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那现在呢?如今已不是一桶水的问题。而是需要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只有在这片汪洋大海里“挣扎”一番,“出生入死”一番,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就经历了一番“挣扎”。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文本细读,只觉得我们教师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对课文主人公进行深刻了解.从心底激起敬佩之情,你的课堂才会真情流露。你才能真正感动学生。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学参考》2009,(22):F0004-F0004
巫文坚《普通中学初高中过渡英语教学之我见》、潘美琼《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覃世伟《教师课堂评价贵在“巧”》、廖水兰《语文教师如何发挥语言魅力》《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唐宗毅《课堂教学“忌”与“要”》、黄展图《以情动人,宽严结合,三位一体,全员参与》《让学生在写作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写文章,要求作者要把人物形象树立起来;学文章,更要求读者把人物形象永远铭记心中。《一定要争气》叙述了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学生时代经历过的两件事。对文章的主人公童第周,学生应随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认识,最后树立起人物形象。 一、谁要“争气”——初步了解人物生平 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时,要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的主人公。为此可设计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存新课程理念下必须有新的教材观念,不仅要学会理“材”,还要学会用“材”。只用这样,才能使“材火”(柴火)在学生心中越烧越旺!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但研究性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这是教师们一直关心的问题。2003年6月29日上午昆明市盘龙区东华小学四年级师生在《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培训者培训会上,就题为“我心中的社区”的社会综合实践课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会上,首先由指导教师介绍了课程活动的基本情况,即创设性情境(学校提供东华社区现状录像材料)、问题生成(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形成活动的主题“我心中的社区”)、制定活动方案(根据不同问题归类分组:环境绿化组、治安管理组、交通秩序组…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这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点燃学生心中创新意识这个“火把”,教师的心中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这个“火种”.所以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学方法,以求灵活,多开展创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相似文献   

14.
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时。一些教师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恰好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因此.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地理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  相似文献   

15.
“《小学德育纲要》在基本内容和要求中明确指出:小学德育要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纲要》在实施途径中指出“任课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拓展课。教学思考: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后学生心中往往会存在一些疑惑点,针对这些疑惑点,教师一方面要善于给学生搭建空间,另一方面则要善于体察学情,并根据学情来开发拓展性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疑惑点获得点拨,并最终内化,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梁桂 《广西教育》2004,(1B):24-25
“愤”“悱”源于孔子的《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当学生学习时,不到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中有了体会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恰到火候的启发,它要求教师不能坐等学生的“愤”“悱”,而是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8.
上好思想品德课,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教学过程的构成因素———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得到最优调控和组合。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树立“心中有学生”的观念,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树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教学”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教学观。(2)要尊重学生,把课堂看作师生间互相交换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信息的过程,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3)要备教更要备学。教师应该站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高度,了解…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这一新课程理念已经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只按照预先设定的教案施教,“心中有案,行中无人”,导致课堂缺乏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拜读了贵刊今年第二期刘伦斌、支玉恒两位老师的《反思“带着问题读”》一文(下称《思》文),心中积语颇多,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在此直陈己见,与刘、支两位老师商讨。《思》文在揭示“带着问题读”的第一大弊端中写到:“学生所‘带’的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的、方法设计的,它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既说“不一定”,说明不肯定,它还有“可能”的意思。对于这样一个还有“可能”、还有“希望”的方法,作者却下了“因此,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的……”这是不是太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