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希望收回对山东的主权,却由于日本的种种阴谋以及列强间的勾结与妥协而未能如愿,直到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才得以最终解决.从巴黎和会的悬而未决到华盛顿会议上山东主权的收回,美国在这一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背信弃义出卖中国利益,与日本关系敌敌友友,进而主导华盛顿会议,这些都成为解决山东问题的微妙却又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外交活动家 ,也是世界著名的外交活动家之一。早在 1912年 ,他留美学成归国伊始 ,就进入外交界 ,先后在历届北洋政府中担任驻墨西哥、美国、古巴和英国公使。他在任驻外使节期间 ,于 1919年和 192 1年被北洋政府委派为出席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 ,使他有幸参与了关于中国山东主权收回的国际交涉的全过程。所谓的“山东问题” ,是指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德、日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和蓄意吞并山东而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而导致的山东主权的丧失。“山东问题”的由来 :第一 ,1897年 11月德国…  相似文献   

3.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近代中国争取权益的一次重要机会,而山东主权的收回是会议上最重要的一项议题。顾维钧的活动贯穿于山东问题的始终,他运用所熟知的国际法知识在会议上据理力争,采取联美制日的外交方针,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上使山东问题有了较好的结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为收复被列强夺去的主权,实现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进行了不懈努力,先后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十项原则、六项要求,等等,强烈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归还租借地,撤除在华外国邮局、无线电台、驻军等等,特别是为收复山东主权展开了艰苦斗争。虽然代表团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收回了部分主权,但因当时国家积弱不振,许多收复主权的要求均告落空。事实说明,列强不会给弱国恩赐“平等地位”;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国家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全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5.
1928年4月,日本政府违反国际公法,悍然出兵我国山东。5月初,在济南连续制造残杀中国同胞事件,受害民众达5000多人,史称“济南事变”或“济南惨案”。“济南事变”的缘起山东地处华北战略要冲,物产丰饶,又挟水陆交通之利,很早就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觊觎的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攫占了我国山东的青岛要塞和胶州湾。不久,又提出旨在灭华的“二十一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人民强烈要求收回山东主权,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功,震动了日本朝野。这时,美  相似文献   

6.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竟然遭到无理拒绝,引发了“五四运动”。尽管中国代表拒绝签字,但和会还是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交给日本。这怎么谈得上“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怒了中国人民,北京大学等校学生首先发难,集会、游行,得到了广大工人、商人的同情和支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北洋军阀政府被迫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了第一个初步胜利。尽…  相似文献   

7.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当时的吉岛问题是引发这一运动的直接原因,而运动的深入发展又对日后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巴黎和会中的青岛问题做一点探究。关于青岛问题要从德占胶澳说起。1897年11月山东发生“知野教案”,花国以此为借口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强租胶州湾为军港,租期99年。从此,胶澳地区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成为格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国内舆论强烈要求对或宣战,从格国手中收回青岛。由于袁世凯政府的…  相似文献   

8.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在不妨碍其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支持中国收回部分权利,如促使中日解决山东问题,在租借地等问题上的让步,表明英国对华政策的新变化,即通过《四国条约》替代英日同盟,利用美国制衡日本,来维护自己在华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王朝及军阀的统治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既没有民主又没有科学。1915年,北京出版《新青年》,激发起青年要求民主和科学的思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巴黎和会,理应收回山东主权,并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然而,和会却作出决议: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一概让给日本。这样,中国就以“战胜国”的资格受到“战败国”的待遇。消息传来,举国上下,群情激愤。  相似文献   

10.
张国庆 《历史学习》2003,(11):24-25
第11题题目是: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权益一、角度问题教材(本文所讲教材指人教社2000年3月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44页小字有“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一句,与题干表述很相似,属于教材第143页“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一目。教材强调“人民”收回,平时教学中,当然强调人民在收回英租界中的作用,国民政府的决定则顺应了人民的要求。高考题强调“国民政府”收回,强调国民政府在收回英租界中…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九国条约规定的关税特别会议的议事范围不包括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问题在内。会后,北洋政府为关税会议作准备而发起召开的关税研究会对“税权”问题的讨论,虽已含有突破华会条约所定议事范围的趋势,但北洋政府本身却无法实现这一突破,它需要一种外在的力量加以促成。正在国人为关税会议的前途担忧之际,五卅运动爆发。其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兴起,一是各界对扩充关税会议议事范围的要求,正是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关税会议的议事范围突破了华会条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初的上海,既是国家门户开放,中外观念碰撞的一大空间,也是竹枝词空前繁荣的一个胜地。如果说,条约口岸的地理空间造就了一大批条约口岸知识分子,那么,通过对于这一时期流传的竹枝词中夷洋等涉及民族观念词汇的语料库语言学分析,则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在国家社会转型时期,这批条约口岸知识者的民族文化观念是如何由直呼为夷,到夷洋混用,再到去夷用洋,表达出自己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心境,由此也可看到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知识分子嬗变的一个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 ,中国政府推行“一面抵抗 ,一面交涉”的政策 ,不断寻求西方列强的同情和支持 ,希望列强介入、干涉中日军事冲突 ,借助列强的力量对抗日本。列强也曾出现于事变的前前后后 ,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西方列强没有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海停战协定》对中国来说仍然是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的中国依赖外国势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极其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水主权构成了严格限制,表现在经济、政治与军事三个方面。经济方面主要是指沿岸贸易权与内河航行权的攫夺;政治方面则表现为租借条约、租界条约、不割让协定等对领水主权的限制;军事方面,列强租借水域布置军事设施和外国军舰自由航行中国领水,大沽至山海关不设防规定是领水主权限制的重要表现。总之,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意味着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5.
The 22nd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GCCCE) was held May 25–29, 2018, a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Broadcasting live on the Internet, the Conference had 424 onsite participants with 299,816 online view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Conference hosted five keynote speeches, two expert symposiums, over 200 concurrent presentations, eight workshops, three teacher forums, one doctoral consortium, and two poster sessions. This report synthesizes the keynote speeches and award-winning presentations to share some of the Conference highlights with readers.  相似文献   

16.
在二次台海危机中,美台联盟关系实际上陷入了合作困境,一方面由于联盟的约束力,美国不得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美国又不希望台湾的自行其是将美国拖入更大的风险。因此,美国对台湾采取了既扶持又抑制的做法,并采取各种手段将自身风险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采取了两手对华政策。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不承认态度,中国政府制定了“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与苏联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在阻止中苏结盟的构想落空后,美国很快确立了“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两国进入全面对抗时期。  相似文献   

18.
清末,西方传教士取得了在中国传教的权利。引发了很多教案。扬州教案就是其中一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在解决冲突中,英国政府和传教士,是按照条约规定来处理的。在法律上,传教是一项条约权利。清政府和普通民众应该予以尊重。即使清政府与士绅不认同基督教,也应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外国人的传教权,而不是煽动冲突,恶化中外关系。  相似文献   

19.
晚清的政治使全体国民面临着国际与民族千年未有的巨变和千年未遇的空前危机,晚清政治是典型的“危机政治”,而导致“危机”的根源则是特殊的八股科举及其教育的滞后:造就麻木的灵魂包括愚昧的军官和愚蠢的政治家,因而,科举成为阻滞中国发展的关键。从《纽约时报》的攻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废除科举成为晚清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中朝边务纠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间岛"领有权问题,即对越境朝鲜人垦居之图们江以北的领土所有权问题;二是由此引发的中朝疆界划分问题。中朝两国"间岛问题"纠纷的近代后果是中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间岛协约)。中日在"间岛问题"的交涉中,虽说中国保住了东北边疆主权,但付出了"东三省五案"等沉重的权益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