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当代我国弱势儿童德育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弱势儿童道德情感淡漠、道德判断标准模糊、道德意志淡薄等问题。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对我国弱势儿童德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迪,在实践中应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关怀式道德教育体系和道德情感作用机制,建设弱势儿童德育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多样化促进弱势儿童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使上学距离和家庭经济状况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受此影响,处于相对弱势的偏远和交通不便地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低龄学生、留守儿童、寄宿学生与被关闭校点学生的公平受教育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弱势伤害是弱势群体自身的弱势地位与布局调整政策的负面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确立布局调整合理政策价值取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受损弱势受教育群体进行必要的补偿。  相似文献   

3.
弱势学校问题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我国弱势学校缺乏一套良好的评估与扶助机制,而美国各州在对弱势学校的鉴定、评估、扶助方面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制度,对我国弱势学校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弱势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新兴理论。任何校长相对教师集体智慧和能力而言,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智慧校长,要使教师内动力、才智充分发挥并主动与自己合作,实现学校预期目标,就要善于运用弱势管理。弱势管理的核心在于以教师为本,依靠教师,凝聚师心,激发师能,合作共事。校长运用"弱势管理"需要对机构资源、师生奖惩、制度信息、专业发展、处事人格五种资源支配条件进行审视。要有效实施弱势管理,必须信任尊重教师,营造尊师文化;发展教师个性,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依靠信念宗旨,凝聚教师力量;坚持民主决策,按照章程管理学校;优先教师需要,切实为教师服务;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认识和处理好刚势与柔势、过程与绩效、法治与德治、独裁与民主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5.
儿童保护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儿童保护机制的不稳定、儿童保护主管部门较为单一以及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较为缺乏等制度性因素,严重妨碍着西部地区弱势儿童保护事业的发展,造成弱势儿童权益侵犯事件屡屡发生。为切实提高西部地区弱势儿童的福祉,应建立健全儿童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儿童事务管理的党和政府双重管理体制,构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全程化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提升弱势儿童保护的专业性,注重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受虐儿童等弱势儿童的保护与救助。  相似文献   

6.
现行学校中存在着弱势学生。理解教育认为弱势学生是一群在教育过程中丧失或被剥夺了某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正当权利的人。为了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 ,教育要重构主体观 ,关注“边缘”地带 ,让弱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彰显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弱势学校问题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我国弱势学校缺乏一套良好的评估与扶助机制.而美国各州在对弱势学校的鉴定、评估、扶助方面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制度,这对我国弱势学校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护弱势儿童教育权利,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和健康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采取多种扶助政策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研究发现,国际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主要特点有:1.立法明确并保障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权利;2.强化政府扶助弱势儿童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3.坚持公平导向的财政投入原则,优先扶助弱势儿童;4.以公办学前教育为主体确保弱势儿童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5.建立多种扶助制度,为弱势儿童提供免减和有资助的学前教育;6.依托国家专项行动计划优先发展弱势儿童学前教育.国际政策与经验对于我国制定和完善弱势儿童教育扶助政策,进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建文 《云南教育》2010,(21):40-41
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产出三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学校管理,关注儿童特别是弱势儿童和女童的需求,以便为项目县儿童提供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校长能力的提高,学校发展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切实转变。其中,学校发展计划对于构建新型的学校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解教育:理解和改变弱势学生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学校中存在着弱势学生。理解教育认为弱势学生是一群在教育过程中丧失或被剥夺了某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正当权利的人。为了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教育要重构主体观,关注“边缘”地带,让弱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彰显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培智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培智教育学校办学形式多样但规模较小,招生出现多种类型残疾学生同在一所学校的情况。培智教育学校的办学困难既有办学条件方面的也有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发展培智学校教育有利于教育体制与体系的现代化,因此,应对培智教育学校性质进行界定,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培智教育学校的支持、管理与督导,提高培智教育的规模效益,提高教育管理者依法治教的意识及对培智教育的认识;重视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新课程的研究,加强对培智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以逐步构建培智教育的理论,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2年6月—2005年5月利用近3年的时间,在辽宁省14个市、地的19所弱智学校开展了课程教材改革与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研究从弱智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入手,对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进行思考和定位,提出弱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思路,构建校本教研指导下的“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模式,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南京、深圳三地10所培智学校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家庭性教育状况的调查表明: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性教育比较薄弱,甚至在一些家庭中是空白的。表现在家长性知识匮乏;不少家长存在观念深处的问题,在对子女进行性教育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应扮演的角色认识不足:家长对智力落后儿童有被动的性教育行为,而主动、正面、积极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与指导的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生态化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除了受智力影响外,更与环境产生着交互作用。通过环境影响与教育介入,适应能力是可以得到改善与提高的。学校、家庭、社区是智力落后儿童生活的三个主要生态环境。环境生态课程是弱智教育理想的教育模式。本论文以此课程理论为基础,充分开发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潜能,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相互支持的生态化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低期望值、忽视认知训练、同一性的要求,影响了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破除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正确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将个别化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职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 ,了解北京市 16所培智学校中度班言语训练课开设的具体情况 ,虽然目前大多数中度智力落后班已经开设了专门的言语训练课 ,但是在课程内容、形式和师资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加强言语训练课的师资培养 ,促进学校间的经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估办法 ,促进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现代英语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语法教学,能力培养,特别是口语能力的运用成为教学重点。智障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智障学校开设英语课,要从残疾儿童的言语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文章通过大量教学实践,从英语口语的特点、智障学生的言语特征、如何培养智障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 ,基础教育中校本课程的研究如火如荼。与此同时 ,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也不甘落后 ,每个学校都力求凸显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八所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各个培智学校在校本课程研究中 ,没有充分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 ,扩大了校本研究的范围 ,造成校本特色不明显 ,甚至违背了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同时 ,也说明我国培智教育国家课程改革的滞后性 ,误导了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度弱智学生数学教育训练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度弱智学生数学教育训练状态,以及面向中度弱智学生的数学课程—实用算术的实施情况,本研究对部分培智学校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弱智学生在学习1 0 0 0以内数的认读、1 0 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及应用、简单的找赎法等知识非常困难;在学习1 0 0以内数的认识等知识时比较困难。因此,对中度弱智学生数学教育训练必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编排、课程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依据可逆性思维过程理论(R:APOK模型),针对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编制了实用思维训练教程,并对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了为期半年(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接受过可逆性思维训练的实验组的智力发展比没有接受过此训练的对照组有更显著的进步。虽然可逆性思维训练还不能将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训练成为智力正常的普通儿童,但它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他们认知、智力(思维)发展。因此,教育者不能忽视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而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思维训练途径进一步促进他们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