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二元背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信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天然统一论多少带有些天真的浪漫主义色彩,无论如何乐观的人都无法漠视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的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二元背离的事实,这一背离的必然性在于;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与道德利他精神相悖;经济人道德关怀的他律性、功利性易导致道德形式主义,人的形式化和拜物教与作为主体的人自由发展相抵牾。  相似文献   

2.
考试伦理之微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具有功利性和伦理性。考试伦理是由公正和诚信共同维护的道德体系。当前我国考试伦理建设应从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建立现代考试制度、调整考试价值取向、实行依法治考,以及严格查处腐败行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功利性价值取向不仅是道德的一个必然维度,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贯立场.但是功利性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的“应然”道德相比很显缺憾.为实现对个体功利性道德的超越,我们应该对“现实的人”进行“人的应当”的伦理价值引导,并且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商业伦理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及具体规范在商业活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是一个集宏观、中观和微观于一体的内在价值系统。从本质上看,当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主义商业交换关系基础上的独特的经济伦理精神,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商业行业性质和要求的特殊的职业伦理精神,是一种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实践伦理精神。当代中国的商业伦理精神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价值追求上功利性与道义性的辩证统一;经营理念上竞争性与协作性的辩证统一;主体意识上理智性与情感性的辩证统一;观念构成上民族性与全球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把“审美无利害“作为审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它有别于对善的追求所引起的愉悦.报告文学无法摆脱社会道德观念、摆脱对善的追求却与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道德的、具备无功利性的审美之间并无悖论.报告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中,而审美的超功利性发生在审美主体的接受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系统的发展,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文艺活动中王客体的关系决定了文艺是具有社会功利性的。文艺的社会功利性,从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看,包括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方面;从文学接受角度看,包括认识、教育、审美、交流四个系列,而以审美为基础。它具有时代性、间接性、不平衡性、可附加性。我们应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社会功利观。那种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社会功利观与审美功利观割裂开来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韩愈、柳宗元赠序文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功利性、审美性、功利性与审美性的有机融合。其深刻处在于集天人合一的哲思、实践理性精神的重视和人道主义情怀的高扬三个方面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大学德育应注重伦理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伦理关怀在本质上和功能上与大学德育是一致的,注重伦理关怀是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伦理本性的再现。大学教育是一种具有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道德共同体。这种道德共同体一方面以伦理关系为基础,以一定伦理价值为行为取向;另一方面,以社会价值导向和道德主流为合理性依据。它的对外关系是大学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对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特定道德价值取向是其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其基本特征是非功利性和非强制性。无论是教育关系还是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的主体———教师必定有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他们代表着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9.
功利性与审美性是我国传统教育呈现出的鲜明特点。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教育的功利性并没有因为走进现代而被削弱,而教育的审美功能却日趋黯淡。学生幸福,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功利性与审美性二者关系的调和上,而要实现二者关系的矛盾统一,审美教育是重要手段。审美教育是以教育的审美性为"先天条件",以审美活动为"媒介",以培育"审美的人"为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文道关系已成定论,然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挑战致使对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作进一步思考。文与道密不可分,是双向互补的关系。困惑来自于对“世俗僵化的道德规范”和“真正的道德精神”的理解的误区。“道”乃是不同于伦理范畴的体现“颠倒道德精神”的“人性的光辉”,而非世俗生活之“伦理”。文学是审美与道德和谐统一,而道德与审美的一致性来自道德的中介作用。美善合一,是文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