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二力的合成演示实验无论用教材上的一套器材还是用J04052力的合成分解演示仪(在引力器挂着下端系着绳子的橡皮筋),都需让一同学先用钩码沿水平或竖直方向拉绳子,将橡皮筋伸长到一定长度,再用钩码以一定角度沿两边拉绳子,将橡皮筋仍伸长到相同的长度。而另一同学帮忙用粉笔打点,做好标记。最后,把两点联成一条线,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五册中“水的浮力”一课是用四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前面三个实验学生会做、会说 ,效果也很好。最后一个实验是 :用橡皮图 1筋吊着土豆 (见图1) ,量一量橡皮筋在空中和水中吊着土豆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由于学生用橡皮筋吊土豆时有的吊不稳 ,而在量橡皮筋的长度时有的也量不准 ,所以我作了如下两种改进 :图 21 用橡皮筋吊着钩码 (见图 2 ) ,将橡皮筋的上端挂在木条的钉子上 ,这样便于量出橡皮筋在空中和水中的长度。图 32 如果有条件的话这个实验还…  相似文献   

3.
二力的合成演示实验无论用教材上的一套器材还是用J04052力的合成分解演示仪(在引力器挂着下端系着绳子的橡皮筋),都需让一同学先用钩码沿水平或竖直方向拉绳子,将橡皮筋伸长到一定长度,再用钩码以一定角度沿两边拉绳子,将橡皮筋仍伸长到相同的长度.而另一同学帮忙用粉笔打点,做好标记.最后,把两点联成一条线,得到二个分力和合力的方向,根据记录的力的大小和力的图示法画出三个力的图示,再用四边形法则验证二力的合成.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是很好.譬如:钩码用起来很不方便,有的老师就改用弹簧秤.但用弹簧秤的时候,用的拉力不能太大,橡皮筋就容易断.可如果用的拉力太小,实验产生的误差就大了.  相似文献   

4.
王雅炯 《物理教师》2002,23(5):36-36,38
【实验准备】(1 )制作一个带有支座的安装板 ,在安装板上固定两个挂轴 ,如图 1所示 .(2 )准备两个 1 0 0g钩码 (1 0 0g钩码可用 2个 5 0g钩码粘接起来 ) ,并用绿色胶条包裹外表面 ,再准备一个 2 0 0g的钩码 ,并用红色胶条包裹外表面 .(在实验演示前 ,可用圆管测力计对钩码进行测量 ,向学生们进行直观交待 .)(3 )准备 2个小滑轮、1根丝线和 2条彩色胶条 .【实验一】如图 2 (a)所示 ,使上端固定的弹簧S的下端同时钩挂两个绿色钩码 ,即F1=1N ,F2 =1N(将钩码质量图 2换算成重力 ,以后也是如此 ) ,弹簧伸长 .用彩色胶条在弹簧S下端指…  相似文献   

5.
在力的分解一课中,对力进行分解时,力的作用效果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但力的作用效果的确定,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常常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如果稍加改进给学生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例如,三角支架问题,如图1所示,物体通过绳子使支架上O点受到向下的力F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力F对两根梁产生怎样的作用呢?可以对装置改装如图2所示,用一条橡皮筋代替斜梁,一细杆代替横梁,橡皮筋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细杆上。将杆的另一端垫一块较厚的图1图2OO橡皮筋细杆F海绵顶在木板上,移动海绵的位置,找一…  相似文献   

6.
小狗翻双杠     
用几张厚纸就能做一个有趣的玩具——小狗翻双杠,真有意思!赶紧动手做一个吧。制作双杠:按照图一、图二、图三的形状、尺寸大小,用厚纸板分别制作底板、木杠、支架。每个支架要用两片厚纸板做成,厚纸板用浆糊粘在一起,上端插木杠,下端翻起直角,粘  相似文献   

7.
1.如图1所示,一长为2L~(1/2)的木板,倾斜放置,倾角为45°,今有一弹性小球,自与木板上端等高的某处自由释放,小球落到木板上反弹时,速度大小不变,碰撞前后,速度方向与木板夹角相等,欲使小球恰好落到木板的下端,则小球释放点距木板上端的水平距离  相似文献   

8.
《中学科技》2014,(11):36-37
木板和金属丝做的支架、酒精灯、带橡胶塞的试管、玻璃注射器、玻璃球、橡皮筋、气门芯。1.在橡胶塞的正中钻一个小孔,穿一根细铜管,铜管尾端向下弯曲。2.用一小段气门芯将铜管尾端与注射器连接在一起,注射器要用活塞运动阻力很小的玻璃注射器。连接完成后,检查注射器的气密性。  相似文献   

9.
学生:老师,前天你在课本上作实验,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时,橡皮鹿振动得慢,音调低;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时,橡皮筋振动得快,音调高我爸爸的二二胡卜有两根弦,一伽弦粗,一根弦细,道理跟这一样吗‘!老师:是的,把粗弦和细弦部周旋钮上紧,用弓子拉粗弦发的六比细孩低4度,比方说粗弦发5,细弦发2,这就算走好一面厂‘生:若发其它昔,该怎么办呢?师:用手指在弦上滑动啊!在蟒皮上有~个小圆柱体,叫琴码,把两根弦撑起,这是振动弦的下端,弦的上部计}一个小约,紧紧地钩付两根弦,这里振动弦的*端,手指向下滑动时,振动弦变幻…  相似文献   

10.
需用器材:线圈两只(可用实验室用的原副线圈中的副线圈),强磁棒两根(可用条形磁铁),两根弹簧(可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校办厂生产的气垫仪器所附的弹簧),钩砝码两只(也可不用钩砝码)。演示之前,先把每根磁棒用线径较细的漆包线固定在钩砝码上(也可用其它办法固定),然后把钩砝码挂在事前已悬挂在支架的弹簧上(如不用钩砝码,可直接用漆包线把条形磁铁的一端与支架上的弹簧结牢),使悬挂的条形磁铁能在线圈内上下自由运动,并把两个线圈串连起来(图1)。  相似文献   

11.
一、材料与装配如图1所示,铁架台的最上端用双顶丝固定一根金属杆,金属杆左边悬挂一只弹簧秤,弹簧秤下面通过细线吊着一只小桶,右边通过双顶丝固定一根下端带钩的金属杆;另一弹簧秤挂至钩上,秤下端吊着实验用立方体(可用边长4cm左右的正立方体金属铝块)。铁架台中部用双顶丝固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通过实践研究,对初、高中教材中的摩擦力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现将改进后的实验介绍如下:1 结构实验装置由平板测力计、定滑轮、塑料滑块、带有轨道的支架和长木板组成.测力计固定在支架的坚直部分,其下端挂钩用一根细绳通过一个高度可调的定滑轮与放在长木板上的滑块相连接.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自然与初中物理教材中,都是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拉钩码的方法来研究动滑轮的作用。在操作时,由于动滑轮重力的影响,弹簧秤的读数并不能减小一半,所挂钩码越轻误差越大,如果钩码小于或等于滑轮重时,甚至会出现不省力的错误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把滑轮和钩码合二为一,组合在一起,设计制作了“滑轮钩码”,如图1所示,即把滑轮安装在一段小圆钢管内,让它既能做滑轮用,又能当钩码用。这样,在运用“滑轮钩码”进行动滑轮的作用实验时,便可以避免上述误差的出现,从而确保这一实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动滑轮实验器材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一、特点和用途 1.特点。 (1)将小磁铁或其他小物体从竖直的空心铝管上端放人,可看到小物体迅速从铝管下端管口落出,而小磁铁则要等数秒钟后,才从铝管下端管口落出。  相似文献   

15.
“摩擦力”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积30年教学体会,倍感做好摩擦力演示实验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摩擦力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1 使弹簧秤静止,以便观察  图1中弹簧秤竖直固定在铁架台(或其它静止的部件上),细绳绕过固定的滑轮一端连着木块A,一端系在弹簧秤下端的弯钩上,木块A放在水平长木板B上。长木板置于水平台面上。图1 使弹簧秤静止的摩擦力实验装置1.1 静摩擦力的演示用F力向右拉长木板,使长木板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且一起向右运动了一小段距离X1后停止下来,这时由于细绳的牵拉,弹簧秤中的弹簧也相应伸长相等的长度,故…  相似文献   

16.
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A为支柱,B为滑杆(可用8号铅丝制作),两端弯成环形,可在支柱上上下滑动,C为两根橡皮筋,上端固定到横梁上,下端平行地接到滑杆B上,  相似文献   

17.
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测定比较困难,许多老师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都避开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测定,往往采用课件或是通过直接讲授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和动摩擦因素的关系,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妥。我对于该内容的采用的实验教学方式,供老师们参考。1实验器材测力计(弹簧秤)1个,方座铁架台1套,钩码1组,白纸,铁板等。2实验方法在水平桌上放好长木板,板上放摩擦块,用长线与测力计连接,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不动,如图1所示,当以适当的速度向右拉木板,使木板不动并且测力计有稳定的读数F时,则板与摩擦木块间的摩擦力f=F。向摩擦块上面的凹槽中放入…  相似文献   

18.
教学材料准备 1.演示用的材料:方向盘(轮盘和轴)、自来水龙头、木板、图钉。 2.录像材料、挂图。 3.分组实验用的材料:支架、自制的轮轴装置(共用一根轴的三种轮)、钩码、测力计。 4.学生自带的材料:水龙头、扳手、起子等。 课堂教学过程 一、观察汽车方向盘,了解轮轴 师:这是汽车上的方向盘,它有什么特别的作用?现在我要请两位同学来试试。  相似文献   

19.
按下图自制一个木板支架: 制作时先用木条做好木支架,再按框的大小取0.5cm厚的胶合板或其它木板两块,用胶粘牢或用小钉固定在框上。然后在按图中所示的位置打孔,能刚好穿过4×100mm的圆铁钉。最后在板的正、反两面涂上白漆,正面画一根蓝色水平线,反面画间距为5cm的蓝色水平线。用这块木板支架和几根圆铁钉可做简单机械实验。板上的圆孔穿上铁钉,可做杠杆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新教材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于木板上滑行,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作出曲线等措施来进行定量关系分析。这个实验对于橡皮筋的要求很高,小车受力为零的位置不好确定,并且要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重力沿木板斜面上的分力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平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平衡摩擦力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并且木板上每处的动摩擦因数不可能完全相同,这都会给实验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