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展创新教育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对于学生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的束缚就是学校教育观念中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问题。《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个性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学生只有得到了教师的尊重,有了自己的“尊严”,才会有“自尊心”。而这种尊重,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承认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有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的行动口号,更是指导教学改革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的发展,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思想之一。为改变传统的较为封闭的教学,为学生创设相对开放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活动得到加强,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  相似文献   

3.
徐明 《学前教育》2005,(7):13-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我也一直认为,个别教育既可以保证幼儿个性的发展,又能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培养,但最近做的一次活动使我对个别教育有了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4.
汤明明 《课外阅读》2011,(10):322-32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 ,传统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不够 ,“一刀切”、“齐步走”,只重应试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制约了学生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作为农村小学 ,如何立足实际 ,对学生实施个性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呢 ?为此 ,我校成立了以全体教师为主研人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经过近几年的大胆实践、总结 ,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小学实施个性教育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路子。一、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现代教育观是前提。实施个性教育 ,培养创造型人才 ,教师观念更新是前提。为…  相似文献   

6.
市北中学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创办于1915年。学校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引领学生登上巨人的肩膀”为教育目标。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拓展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校外教育三大领域,并将三者层层扩展,环环相扣,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校把提高学生“自学、自锻、自管”能力作为突破口,开展“四个一”校外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组织“学生自管会”,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开设“未来学者论坛”,为学生提供展…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是促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的一种教育。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个性 ,使每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教育不要求人人升学 ,而要保证人人成才。所以“发展性”、“整体性”及“个性发展”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命题。个性 ,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强烈地影响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 ,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然而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个性教育密不可分,而要实施个性教育,就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在个性教育中要转变四个理念,即:变“唯师独尊”为“民主和谐”,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自主性;变“告诉教育”为“生疑教育”,以充分挖掘个性中的创造性;变“异质教育”为“同质教育”,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独特性;变“单维评价”为“多维评价”,为个性培养创调科学的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真正明确创造能力的含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本管理”就是要让学生在“以人为本”的活动中成长,“个性培养”是充分弘扬其个性,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实行人本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回顾三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我总结了人本管理与修改培养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忽视个性培养现状分析”开始,围绕“个性特征与影响因素”、“个性培养与教育措施”、“个性培养对教师的要求”诸方面探讨了中小学个性培养的问题,阐述了培养中小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个性品质,应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只有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如果教育仍然片面强调培育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偏废其他方面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整体教育就会失去平衡与和谐,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将被削弱。  相似文献   

13.
《教育导刊》2008,(1):F0003
广州市越秀区云台里幼儿园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研究,在实施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研究过程中,该园教师设计了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系列游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愉悦了身心,培养了自信、乐于合作、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幼儿园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和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中小学生的自立能力辅导 (一)改革学校教育教学美国孩子的自立能力强,源于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性。而我国的传统教育重视“传道”、“授业”、“解惑”,注重教师的权威作用,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是受教育者。“老实”、“听话”、“成绩好”是衡量学生的标准,造就出一批批书呆子,墨守成规,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我们必须彻底改革教育思想和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学科活动导学研究与实验”(简称“活动导学”,下同)是以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为主阵地,把家庭、社区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多途径、多形式、多手段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界经历了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反映到教育上,就是培养“乐学”的态度、“会学”的技巧和“自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摘     
将“创造学”的一般原理,通过教育途径,较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这种教育叫做“创造教育”。“创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介绍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树立创造发明的自信心;论述社会发展同创造发明的关系;训练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发明所需个性品  相似文献   

18.
“分层培养创造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分层培养创造个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首先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其次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层学习和教师的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开放型”的教学真正体现了这一崭新的教学思想,因为这种课堂教学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各层次的学生参与创造了条件:能很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促进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持续稳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三自”能力是“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觉创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的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在开放教育试点教学中,尝试通过培养“三自”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