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又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如果,我们要把声乐这门课教好,首先就得研究如何教,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教无劳”,部分学校的劳动课老师只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空洞的说教,纸上谈兵,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二是“有劳无教”,只是让学生参加劳动,没有制定明确具体的劳动课教学计划和目标,抛开课本,不授于学生劳动知识和技能,出现了为了劳动而劳动的形  相似文献   

3.
教师常感觉到常识性课文很难教,特别是对於怎样通过常识性课文贯彻劳动教育,觉得心中无数。从本期介绍的顾心瑜老师的“我教‘种瓜得瓜’一课是怎样贯彻劳动教育的”这篇报告看来,她的这课教学基本上是成功的。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它的优点很多。“种瓜得瓜”一课属於常识性教材,她这样教常识性课文是教对了;她这样在常识性课文教学中贯彻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我校加强了四项研究,狠抓了四个结合,逐步形成了学校劳动教育新体系。 一、加强四项研究 1、研究大纲,明确目标。为了深刻领会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精神,明确劳动课教学的目标,劳动课教研组在教导处、教科室指导下,对大纲多次开展学习与讨论,请市教研室抓劳动课教学的老师来校指导,还派人听取省教研室行家的专题报告。并让其他教师也参与学习,了解劳动课的培养目标,以便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更好地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 2、研究教材,确定序列。几年来我们认真研究了教  相似文献   

5.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劳动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阵地。那么,在劳动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营造愉悦的氛围劳动课堂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方法很多.如:利用问题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灵魂。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因此,音乐教学始终伴随着节奏教学。尤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与训练应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用老师教唱、学生跟唱,老师教击拍、学生学击拍的方法来学习节奏。小学  相似文献   

7.
徐秀英 《辅导员》2012,(9):24-25
解读文本,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特殊的决策意义。因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笔者认为,"怎么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也就是说,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8.
解读文本,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特殊的决策意义.因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笔者认为,“怎么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也就是说,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开设劳动课,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学期,我们学校做了一些初步探索。1.落实劳动课课时和任课教师。按照劳动课教学大纲,我们学校从一至五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并安排在课程表上。劳动课教师不宜太分散,应相对集中,当然有专职教师更好。这样便于开展教研活动和积累教学经验。我们全校十五个班共安排了四个劳动课老师,其中有一人是以教劳动课为主,每周有六节劳动课。劳动课教  相似文献   

10.
<正>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一项融知识、能力于一体的科学性工作,具有极强的技巧性。从自己的数学教学生活中,我深刻认识到,完成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业也是家长、学生、老师之间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家长来说,从作业上可以反映出孩子一天在校的学习情况,对孩子和老师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交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张青海 《学周刊C版》2011,(3):155-155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它要求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完成和实现"任务"为线索.  相似文献   

12.
教师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取长补短;做到集思广益、扬长避短;达到助人自助,形成良性互动;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把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智慧.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教师的素养,有利于增进同事间的友谊.一、教学是一个集体劳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集体劳动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虽然教学在课堂上是由教师个人劳动去完成的,可从备课的角度来看,教学在本质上应该是集体劳动的过程.我校政史地教研组教师,虽然他们学科不同,但他们的劳动所带给班级的结果相同,即他们的教学成绩非常优秀.以初三年级教师为例,胡英顺老师50多岁,是个"老三届",高中学历,没有职称;有的是多年政治教学的经验,擅长政治学科教学.刘树奎老师多年担任政治、历史学科老师,擅长历史学科教学.王茜老师最年轻,已经连续多年担任初三政治学科老师,尤其擅长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方面能力强.他们三人都教初三年级政治历史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编习作集,就是一项强化作文教学的自主综合性活动,它符合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项须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虽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若没有台下学生的积极响应,也算不得是一次良好的教学尝试,因此,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时,"教"与"学"这两个方面理应同时顾及,决不能盲目侧重,下面,笔者就从"教"与"学"这两个角度来切入,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编习作集,就是一项强化作文教学的自主综合性活动,它符合学生的实际,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自主发展、多元发展,是既能适  相似文献   

16.
王艳 《语文天地》2015,(11):32-35
龙玫译著《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提到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故事:一位语文老师问历史老师是否教历史,历史老师回答“我不教历史,教学生”。以此类推,语文老师教语文还是教学生?文言文教学是教文言文知识还是教学生学文言文?答案是肯定的。文言文教学应重点提倡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情,也指体裁。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教学重点要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一 培训选择带教老师 在护生到岗之前,护理部应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在岗培训。由带教成绩优秀、最受学生欢迎的临床带教老师以及邀请一些教学单位的老师来传授教学经验,内容包括带教老师的素质和职责、学生心理特点、如何上好临床小课、如何组织教学查房等,帮助带教老师培养教学兴趣,丰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因为带教老师是护生进入护理角色的指导者,也是护生开始从事临床工作的启蒙者。带教教师必须敬业爱岗,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规范的护理操作技能,动作敏捷、娴熟。这样,往往会得到学生的敬重和模仿,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各科…  相似文献   

18.
培养和发展小学生个性教育"是我校教科 研确立的主课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我 们觉得这一主课题得以实施的主阵地离不开课 堂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和发展 小学生个性 1.制定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目标 我们的实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从提高 整体素质出发,精心设计好思想道德、科学文化、 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创新再造等具体标准,这些 目标是就教学设计的整体而言,并非各有必须同 时同等得以体现,老师可根据所教学科、所教内 容、所教学生来制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力争 使…  相似文献   

19.
一、师生的角色要换位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这样培育出来的所谓的优秀教师只不过是一名典型的"教书匠",这样培育出来的所谓的优秀学生只不过是一名典型的"录音机".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  相似文献   

20.
开设选修课,可以说是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方面的一项大的改革。2008年9月起,选修课将开始大量进入课堂教学。2008年的4月中旬,北京市顺义区教委就在顺义一中开展了新课程改革经验成果展示、研讨活动,其中,吴欣歆老师就选修课的教学,做了“京味小说”选修专题的教学展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的刘宇新老师结合如何开展选修课的教学问题对这节课做了详细点评。这里辑录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以及刘宇新老师的点评,以期对教师们新学期的选修课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