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雨桥     
我的家乡最美丽的风景是风雨桥。风雨桥又叫花桥、福桥,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公共交通设施。人们走累了,走到风雨桥,就会歇歇脚。风雨桥由桥塔、亭子组成。桥两边有栏杆、长长的凳子和长廊式的走道。经过人们精心修筑的芷江风雨桥,长252米,宽12.2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风雨桥,2000年时,它被载入了世  相似文献   

2.
友谊     
真正的友谊是不怕经历风雨的,因为无论多大的风雨都会让它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更加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3.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相似文献   

4.
友谊     
真正的友谊是不怕经历风雨的,因为无论多大的风雨都会让它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更加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5.
坚强,是在风雨中学会的。春天的风雨是温柔的,是滋润的,像母亲的手。在和风如酥的春雨中,沉寂了许久的万物蠢蠢欲动,但最先露头的总是小草,它们悄悄地但坚定地从地里钻出来,为山野铺上一层绿色,充当着春的使者。在春天的风雨中,小草学会了坚强。夏天的风雨是疯狂的,是肆虐的。万物都接受着夏雨的恩赐,同时臣服于夏天。只有荷花坚强地屹立在自己的那一片小水潭中,偶尔有雨滴落在它那宽大的荷叶上,它却固执  相似文献   

6.
“八方风雨”这个作文题目与近几年来的高考上海卷作文题—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大气、开放、文化味道浓郁,给人以开阔的想象余地和发挥空间。题中的“风雨”,显然不是单单指自然界的“风雨”。关于“风雨”的象征与寓意实在很多,它可以泛指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人生的抑或个人所经历的“风雨”。再说,“八方风雨”往往  相似文献   

7.
我心如歌     
高丽华 《河北教育》2005,(13):46-47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我不知道这首歌的磁力有多大,只知道我有声、无声,口中、心中哼唱了它十遍、数十遍。它是我风雨经历的再现,是我真挚情怀的放纵。  相似文献   

8.
迎向风雨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迎向风雨@刘墉  相似文献   

9.
迎向风雨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迎向风雨@刘墉  相似文献   

10.
我心如歌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我不知道这首歌的磁力有多大,只知道我有声、无声,口中、心中哼唱了它十遍、数十遍.它是我风雨经历的再现,是我真挚情怀的放纵.……  相似文献   

11.
我心如歌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我不知道这首歌的磁力有多大,只知道我有声、无声,口中、心中哼唱了它十遍、数十遍.它是我风雨经历的再现,是我真挚情怀的放纵.  相似文献   

12.
“风雨故人来”是大家熟知的佳句,可出处却一直不详。据我们考证,它有一个形成过程,《诗经》中的《郑风.风雨》篇似乎是本源,由南朝民歌、唐宋诗词、元曲直到明清部分相关作品,经递相师法与创新,反复点化而成。清代学者孙星衍集句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可能是定型之作。  相似文献   

13.
徐海霞 《辅导员》2009,(3):9-10
雄鹰之所以能飞得那么高、那么远,因为它的目标是无垠的天空; 蛟龙之所以能翻江倒海、驾驭风雨,因为它的目标是广阔的大海;  相似文献   

14.
感悟苍山     
仰望苍山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肃穆。那似乎只是一种与生俱来、万世不更的面孔,然而却令古今哲人难以捉摸,更无法解读。几万年,沧海桑田,风雨摇曳,然而苍山却始终巍峨于天地之间。它经历过太多的风雨和沧桑,也注视过太多的新生和毁灭,它沉默如禅般化解一切,冷静的思考却永恒不变。  相似文献   

15.
曾经,它满布泥泞;曾经,它面目全非。一条小路,风雨载途;一条小路,单薄蜿蜒。隐匿于山坳,埋没在林间,浑浑噩噩,沉默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16.
关于河的梦     
我怀念那条河。 远远地看去,它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紧紧地绷在田野问,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相似文献   

17.
选择     
张丹 《辅导员》2009,(4):I0007-I0007
猎鹰选择了蓝天,从此天空成为它自由翱翔的天堂;海燕选择了与风雨搏击,它才成为勇者与正义的化身;种子选择了破壳而出,于是它便成就了生命的绿;珍珠贝选择了破裂,所以它才孕育出夺目的珍珠。  相似文献   

18.
向山顶跑     
一天.有人问一位登山专家:“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回答:“你应该向山顶跑。”那人觉得很奇怪,不禁问道:“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往山顶跑.固然风雨可能会更大,它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古诗词中"风雨"意象的抒情意味入手,把诗词"风雨"的自然变化和人心的起伏波动联系起来.把古诗词中常见的"风雨"意象,与社会风雨,人生风雨和人心的风雨联系起来.主要分析"风雨"的组合意象所蕴含的多重审美意蕴.风雨小景可以触发内心的深细情感,也书写着风雨大情,关怀苍生,忧国忧民.同时,在"风雨"意象的"过程审美"中,...  相似文献   

20.
《风雨》三辨刘贞福《风雨》(人教版高中课标本《语文》必修一)是一首篇幅短小而意蕴深长的诗,对它的解读可以展开十倍、几十倍于它的篇幅,这里只选取三个角度,作一些辨析和品赏。一辨语言变异。诗的语言通常是生活语言的变异。生活的语言应是“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卷来”,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