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魏源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大转折时期的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家,他的社会改革思想,曾对近代中国有重大影响,在晚清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翻译文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近代晚清时期和现代五四以后到建国前。它对中国文学在思想、语言、艺术形式上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18 40年以后 ,中国的出版业 (主要指书籍出版 )向近代化转型。晚清出版业的近代化以戊戌维新为界 ,前期为传统出版业走向近代的转型时期 ;维新运动之后 ,中国的出版业才真正迈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科学大规模东传过程中,西方科学小说也被翻译过来,并带动了国内科学小说的创作.而近代传入的西方科学成为晚清科学小说家进行翻译与创作的科学知识资源库.反过来,晚清科学小说翻译与创作又成为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一个新途径.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晚清科学小说记载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承戊戌时期维新志士掀起国人创始近代学会的高潮而发轫,折射着晚清以降"救亡图存"的教育诉求,表征着新式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及其专门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即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是一个西学东渐时期,西学从史现、治史方法等各个方面对中国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加速了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高度中央集权的清帝国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之下,其政治结构出现松动。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中崛起的湘淮势力又加剧了这一倾向,近代中国政治权力的非统一格局形成。这种非统一的政治格局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制约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的启蒙学者,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变法救亡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权思想,虽然他的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但其中的合理因素依然闪烁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9.
试论刘古愚的爱国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古愚是中国近代卓有建树的爱国主义教育家、思想家。他作为早期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先驱者,从不同角度讨论了传统教育的性质、作用、目的,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和副作用。为清末教育改革和辛亥革命后的实业教育与平民教育思潮作了思想准备。今天学习和借鉴刘古愚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及实践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会大学曾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发端于晚清传教士来华,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的大规模合并,之后迫于形势开始中国化进程,最后因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收归于政府而画上句号。本文在梳理教会大学一百多年兴衰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教会大学发展的主要力量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揭示爱国主义基本精蕴入手,描述与分析了近代、现代和当代爱国主义基本特征及其思想内涵,认为民族性、人民性、知识分子觉醒、质的升华等是近现代爱国主义时代特征;建设现代化的精神支柱,立足点是独立自主、科学理论指引方向及国际主义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东方杂志》创刊时期,正值"清末新政"教育变革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教育正处于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过程中。该刊对清末时期近代教育普及思想的传播极为重视,对中国近代教育变革进行了积极的关注和思索,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解决了“体育事业为谁服务”的理论问题,并在体育实践中融入了爱国主义精神,进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之路,使中国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体育大国。从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标志出发,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和史实回顾,找寻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根源。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的体育思想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尚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精髓;二是借鉴了中国近代建构起来的现代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体系;三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演化进程中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也在总体逻辑上体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3次阶段性转折:从中国古代体育向中国近代传入的现代体育的转换,再从中国近代初步形成的“国民体育”体系之中“脱胎”转向“群众体育”,以及由此发展至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史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晚清五四以来以近代西方理论为参照逐步建构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古代文学逐渐失去了自主性,沦为近代西方思想的附庸。我们过去一直强调"古为今用",即古代社会的一切思想资源都必须为当今社会服务,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在当前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我们需要转变思路,由"古为今用"转向"古今对话",激活传统,构建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为民族复兴提供本土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翻译史上有三次翻译高潮,依次为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翻译(也称科技翻译)、晚清时期的西学翻译,每一次翻译高潮都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文章针对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思想进行概括,并对第二次翻译高潮的实践及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晚清以来,西方近代体育伴随着各种思潮和文化形态蜂拥而至,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在期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的<东方杂志>刊载的体育报道、译介和评论等进行梳理,认为<东方杂志>对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做出过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的体育思想应视为教育理念之先:强国保种、提倡军事体育,重视传统体育、学习现代体育,亲身实践.持之以恒的体育思想表现出了爱国主义、民生性、先进性和实践性的时代特点.推动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了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军阀的吴佩孚,在近代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领域等方面,但作为秀才出身的他对近代中国教育也非常关注,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强调忠孝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倡导"中体西用"的教育方针、推崇男女并重的女子教育思想,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虬既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也是造诣很深的中医学大师.受宋代永嘉学派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晚清社会时局急剧变化的影响,近世经世学风背景的影响,以及师友的影响,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形成了.陈虬一生执著于经世致用,倡导改革变易,其学术思想和社会改革主张,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1919年作为标志性节点,对百年来中国体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做了整体探讨。百年中国体育思想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可划分为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成熟、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与转化、当代体育思想的探索与初步发展、当代体育思想的改革与全面发展以及新时代的体育思想五个历史时期。研究认为:在近代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交汇与交融中,虽然体育思想主张存在差异,但"体育强国"与"体育救国"始终是不同体育思想论争的共同点,其论争也映射出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的曲折和艰辛;当代体育事业的演进与发展,为不同形式体育思想的出现提供了产生的条件,并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这些在不同时期体育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体育思想,既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见证,更是广大体育思想工作者关注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