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艳  于秀 《科教文汇》2009,(2):261-261
“语法化”问题是当今语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少知名学者对“浯法化”的特点、动因等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许多方面都还有待深入研究。“语法化”偏重于涪法范畴和语法成分的产生和形成,它带来的不单是语义上的虚化,还带来了浯音上的弱化、语法搭配上的泛化、语用上的淡化等。汉语中词根的词缀化就是这样的一种过程。作为词缀的那个语素最初都有实在的意义,是实词,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它们大都经历了“有意义-意义半虚化-意义完全虚化”的过程而虚化成为真正的词缀。现代汉语典型的词缀“老”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由实到虚的过程,因此,它最能反映出汉语实词的语法化过程本论文主要从“老”的虚化入手来亏察语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两种词性,是“本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的再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侯月明 《科教文汇》2007,(10X):197-197
《马氏文通》是我国语法学界的开山之作。本文以《马氏文通》中的所提供的关于“最”的用法及其用例作为切入点。从语义的变化、词性的变化以及句法功能的变化三个方面探讨“最”的语法化过程。同时从句法位置、语义的转变以及认知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促成“最”的语法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语法隐喻”是运用语法规则和话语去隐喻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它们包括灵魂语法、人的语法、生物语法和分子语法。灵魂语法以思维和行动的方式表达所预设的东西,人的语法以具体人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发生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生物语法以某个生物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分子语法以分子和分子群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语法隐喻”与“意向姿态”非常相似,它们是认知科学的“元话语”系统。这些不同语法可以在任务-工具隐喻中得到整合,并在认知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的两种词性,是“本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的再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邢相文 《科教文汇》2007,(3S):156-156,170
本文对“可”字进行了历时考察,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得出语法化的动因,句法位置的确定和语言发展演变的自组织性是“可”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红群 《科教文汇》2007,(6S):164-16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观点的问世,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转换生成语法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假说,并运用转换规则去解释一些其它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本文介绍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及发展。分析了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理论原则-“语言习得机制”和句法理论,并对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李芮 《科教文汇》2020,(10):187-189,192
法语教学语法正面临着“双重短缺”的困境。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从中国本土教师的经验性知识出发,旨在考察法语语法在《你好!法语》教材中的本土化方式。研究显示,本土教师出于他们对受众教育文化和元语言文化的考虑,对法语语法做出了不同方式的改编。本文分析了改编后的语法相较于普适性的教学语法所具有的优势,以期提高法语语法的描述质量。  相似文献   

9.
冉娅丽 《知识窗》2014,(14):65-65
一、显性语法与隐性语法 “显性语法”指语言学家通过对语料进行分析整理出来的语法规则或知识;“隐性语法”指潜意识中存在于人的大脑的语法规则或知识。语法书和语法教学中讲述的语法规则和知识都是显性语法,而每个人掌握的母语技能则是隐性语法。  相似文献   

10.
王惠 《科教文汇》2014,(1):158-159
及物动词宾语隐形结构在传统语法中被认为是一个特例,处在动词研究的边缘地位。构式语法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宾语隐形结构是一个固定存在的构式,其本身含有意义。根据被隐形宾语对语境的依赖性,宾语隐形构式可分为隐含和省略两种。宾语隐含构式独立于语境,而与词汇和语法因素相关;宾语省略构式依赖语境,省略的宾语具有已知性、可恢复性和确指性。根据构式语法中的重要理论“低凸显性原则”分析,两种隐宾结构中及物动词受事论元在失去“焦点”位置时,把原有的“凸显性”转移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受事论元即可省略。  相似文献   

11.
语法的例外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文章从偏误分析入手,对由于语法规律例外现象导致的语法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语法规律的例外导致学生“错误类推”的偏误类型大致有三种:第一,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偏误;第二,语法规律使用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偏误;第三,语言的历史“化石”语法现象导致偏误。  相似文献   

12.
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之间的转化,在成人语篇中大量存在.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是科技英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在形态、意念上有所不同,名词化程度也不一样.以语法隐喻认知模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语法隐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相关国家标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及编辑学有关的著作为依据,分析了2002年第2期《编辑学报》中阿拉伯数字“2”、汉字数字“二”与汉字“两”的用法。指出科技期刊编辑规范化工作只是编辑工作中的一部份,编辑学者化的核心是要学会鉴定稿件的学术质量。科技期刊的任何规范化标准,都必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律。离开汉语语言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和习惯而去谈各种规范化标准,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罗先群 《科教文汇》2008,(30):244-244
针对动词而言的“及物性”历来是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研究重点。后者利用认知语义学关于事件的理论。从“能量传递”和“状态改变”角度探求其语法特征。英汉分属分析性、综合性语言派别,当从认知角度分析动词及物性问题时,两者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5.
赵鸿瑜 《科教文汇》2007,(3X):194-194
就词汇语义的研究来说,词义主要是两个方面,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又称概念意义或指称意义,代表着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对应关系。语法意义则指词汇项所在的语法范畴所表达的信息。词汇项的这两种意义都可以在词典中查到,称之为词汇的“词典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法教学不应在英语教学中占主要地位,但决不是无关紧要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处于不受重视,甚至是轻视的地位。英语教学的交际化并不排斥语法教学,也不能排斥语法教学。在语法教学中,存在着两种走极端的不良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另外一种是轻视语法对语言运用的指导作用。对这两种做法进行了探究,试图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磊 《中国科技纵横》2010,(6):131-131,139
语法化的过程即实词转变为虚词的历时过程。本文通过简述语法化过程中的四个主要机制:隐喻、推断、一般化和去范畴化,论证了这四个机制不但局限于语言当中,而且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活动中,它们在本质上是具身性的。从而提出语法化过程本质上也具有具身性。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1,(10):14-15
鸟语有没有语法? 鸟类语言也许没有动词、名词或过去分词。但它们对“只有人类语言发展出了语法规则”的说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曲蕾  徐晓娟 《科教文汇》2013,(23):101-103
名词化隐喻的使用一直被看作科技语篇的一个主要特点,然而新闻标题中的名词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文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刊新闻为例,以韩礼德的名词化隐喻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报刊新闻标题中的名词化现象。名词化作为构建概念语法隐喻的最有力的手段,对实现新闻标题所要求的简洁凝练、客观公正,以及新闻报道间的语篇衔接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系统功能语法学认为语法隐喻出现在语言的三个元功能方面,而名词化隐喻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来源。文章讨论了名词化的类型,功能以及名词化在各语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