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武术挖整思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武术界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武术挖掘整理活动,时称"武术挖整",简称"挖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民间武术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彻查和整理,因为发生在十年浩劫结束不久,挖整明确具有抢救武术遗产的目的.这项工作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也为国人和全世界的华人所瞩目,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令所有热爱武术和关心武术的人们大受鼓舞,可谓不胜翘企之至!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3):8-8
到重庆后,人们向我们介绍李毅立,说要挖掘报道巴蜀武术,一定要采访李毅立老人,他可是武林中的一部“活字典”,不仅年轻时练习四川当地的武术拳种,还入重庆市国术馆,跟随朱国福、郑怀贤等武术名家学习武术,精通形意、太极、八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他担任四川省武术挖整小组副组长,直接参与了四川省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对巴蜀武术应该说是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3.
江淮武术     
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安徽武术活动得到了迅速提高,群众性武术日益普及。最近,省体委进行了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使古老的九华山拳、叉拳、晰阳拳、东乡拳、五禽戏、石头拳、五童气功拳、岳王锤等又焕发了青春。参加这次武术挖整工作的老拳师有三十余人,最大年龄93岁,共献出各种套路  相似文献   

4.
刘绥滨 《武当》2009,(1):4-5
一、传统武术的春天到来了吗?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武术活动,可谓热闹异常,自1980年代全国大规模武术挖整活动起,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全国范围内挖整出了百余个门派的武术拳法,相应汇编出了武术拳械录像和书,全国也出了《中国武术名人辞典》、《中国武术拳械录》等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5.
谭大江 《武当》2000,(6):37-39
到天津采访挖整已是好几年的宿愿了。最早是发现武当剑和犹龙派太极等几个重要武当武术门派及拳种,后来挖整线索不断出现,都使我觉得天津是非去不可的。  相似文献   

6.
《武当》2003,(9)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 (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的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当武术挖整工作历经二十余年,挖整功法套路200多  相似文献   

7.
武术运动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蕴藏着非常深刻而又丰富的古代心理学思想,挖挖掘整理中国武术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从“天人论”、“形神论”、“性习论”和“知行论”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武术与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武当》2003,(3):62-62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当武术挖整工作历经近二十余年,挖整功法套路200多种,文字材料达3000余万字,但实事求是地说有些还是泥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3,(2):64-64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当武术挖整工作历经近二十余年,挖整功法套路200多种,文字材料达3000余万字,但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0.
武宣 《武当》2013,(9):10-32
传统武当内家拳法,作为中华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然经千年封建王朝的更迭,武当道场的兴衰变迁,也让武当拳的传承传播由盛转衰,由显归隐,渐至散失。三十年来,《武当》杂志以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为己任,深入全国各地搜寻武当武术传人、功法,归并整理,总计挖整出二十八个门派,三百余套功法,这些功法套路源流明析,代有传人,且有史证记载,真实构成了武当内家拳法的基本体系、形态。今在《武当》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将武当武术二十八个门派、三百余套功法集录于此,作为三十年挖整工作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游氏武术溯源及发展的挖据整理研究,建立游氏武术保护和发展措施,撰写游氏武术人物史、游氏武术发展史、游氏式术绝技、游氏武术套路等研究成果;建立游氏武术传播途径,形成游氏武术产业链,充分展示游氏武术的活态性、地城性、群体性等运动特点.  相似文献   

12.
1986年3月25日至28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总结表彰大会,对自1982年以来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和奖励了参加这项工作和“三献”的人员,并展出了挖掘整理出的部分优秀成果。 在这次历时三年多的大规模挖掘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在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不仅武术技术理论中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传统的武术训练方法中也有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心理训练”手段。将其与近年来流行于其它项目中的心理训练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独到之处。我们认为这是武术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在现代的武术训练中,虽然一定程度地继承和发扬了这些训练方法,然而继承不力、整理不够,尤其是未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整理研究,未建立起相应的理论基础,因而未能充分利用这  相似文献   

14.
朱江 《武当》2014,(7):35-38
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那年拜师江西舞狮人习练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为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寻师,从此结缘扎根武当,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目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耗费大半生心智,将其悉心挖整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的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着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提出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加以抢救和保护。认为: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是少林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少林武术能率先想到并能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申遗”工作,相比之下其他传统武术流派明显滞后等。目前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孤芳自赏”带来的尴尬局面;挖整成果一直处于“沉睡”的状态等。发展传统武术的基本方略是重新为传统武术文化定位、为传统武术提供法律保障等。旨在为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教育思想视角,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对武术在中国近代社会背景下彰显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进行爬梳。研究认为,武术“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是中国武术近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下,尚武教育之风开始盛行。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重视,被认为与国家兴衰、民族危亡密切相关。武术“强种救国”教育思想开始滋生。在自然体育观影响下,武术“健身强体”教育思想开始繁衍。近代中国开始从注重武术技击功能向挖掘武术体育意义上的健身功能转换,开始用新的理念、整理与研究武术。  相似文献   

17.
(续上期)野火春风话“挖整”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五言律诗“草”中,写过这样一句千古佳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何感而发我未曾研究过,只是想借用这一名句来比喻劫后余生的中国武术。“文化大革命”可谓一场吞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蛮荒野火,肆虐之时,烧尽了地表上一切有生命的绿草,一时间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可是野火再凶也只能逞恶于一时,灾祸殃及于地表之上,对于深深植根于民间的被民众视为传世之宝的中华武术,野火不过是烧去了她的皮上之毛发而已,自然是春风一到又勃勃生机地幼芽破土、茁…  相似文献   

18.
"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之后至武术入奥这段时期称之为"后奥运",在此相对较长的时段里武术发展应以普及与推广为首任,这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武术普及与推广应基于武术文化遗产挖整与保护的前提、武术整体与和谐发展的原则展开,前者确保传承无虞,后者为凝神聚力之策。鉴于"普及与推广"的基础性、大众性、公益性意指,研究着重撷取武术的学校教育、全民健身、旅游3个方面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构建"地域武术特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赵宝安 《武当》2014,(4):43-46
“小连环”套路是修剑痴大师在20世纪初期到大连后,根据当时通背拳发展形势(由于祁家门通背套路极少,学者普遍喜欢学练套路)在祁家门通背套路“老采拳”基础上首次创编、整理而成。1983年,辽宁省“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组”来大连,修大师弟子、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最高奖“雄狮奖”获得者林道生先生,现场表演了“小连环”并录像存档。  相似文献   

20.
以“名”传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恰当的借“名”传播是武术传播的一个重要策略。关公文化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关公文化进行整理并探究其传播的现实意义,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关公文化和武术传播为基础,阐述关公文化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策略。研究认为,关公文化对武术借名传播的影响从“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三方面探讨关公文化实现借名传播的途径,旨在为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