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风蚀地貌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作用和风沙的磨蚀作用,叫作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河流通常具有一定的流速。流水的冲击力,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流水夹带的沙石,都会对沿岸泥土产生磨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  相似文献   

2.
魔鬼城     
雅丹地貌——魔鬼城是白垩纪的砂岩,泥板岩遭流水侵蚀与风力旋磨,雕琢而形成的各类风蚀地貌形态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2008,(8):F0004-F0004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尼亚加拉河上。在易侵蚀的软软的岩石下有一层较硬的岩石。当较软岩石被侵蚀后,坚硬岩石成片状剥落,形成急流而下的瀑布。径流和侵蚀流水产生多种地貌,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自然力。流水侵蚀是从雨点溅落在地面时开始的,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  相似文献   

4.
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被流水切割侵蚀而成的一类地貌,它是构成风景名山的一种重要地貌类型.典型的丹霞地貌群峰成林、赤壁丹崖、色彩斑斓、洞穴累累、高峡幽谷.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滑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滑坡和泥石流”是湘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中的内容。在学习过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降水在滑坡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材将滑坡和泥石流放在同一个小节中,主要是因为二者在形成机制、发生过程及危害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需要强调二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运用POE教学策略,设计了流水侵蚀作用和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河口三角洲形成3个模拟实验,探究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发育的“流水地貌”实验教学。通过预测、观察、解释3个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同化或顺应过程,实现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7.
黄土地貌是在黄土堆积的过程中或黄土堆积以后,受到其它地貌营力的作用,如流水的切割作用等形成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形态,由于这种地貌的物质基础是黄土,故称之为黄土地貌。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地貌最为典型,它主要包括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潜蚀地貌。  相似文献   

8.
流水作用是陆地地貌的主要外营力,在荒漠地区,流水作用,特别是暂时性沟谷水流和片状水流对荒漠景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流水作用在荒漠景观形成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坡面径流作用和沟谷水流作用,并对文献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特别是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过程与方法:(1)结合乡土地理知识,学会从身边地理事物入手学习地理;(2)通过动画的演示,描述河谷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3)学会运用文字、影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皖西大裂谷园区的地质地貌考察,以及对皖西大裂谷形态特征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初步得出其地学成因机制:①大别山构造抬升形成的山前盆地---凤凰台盆地构造是形成皖西大裂谷的构造背景;②凤凰台组砾岩与砂岩互层是其物质基础;③区域构造断裂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前提;④重力崩塌作用、流水作用以及风力作用等是其进一步不断深入侵蚀的外力基础。对皖西大裂谷地学形成机理的探究,有助于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价值的实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9年,沂蒙山岱崮园区被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岱崮地貌是2007年被重新命名的一种岩石地貌类型,是我国五大岩石造型地貌之一。经调查发现,五种岩石地貌在各种内外力作用下都有呈台桌状的方山地貌景观,但由于岩性和主要外动力的差异又各具特点。其中,丹霞地貌是(陆相)红色砂砾岩在流水作用、风化作用、重力作用及其他外动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岩石地貌类型。其演化过程可分为:  相似文献   

12.
草溪河绵阳师范学院河段全长仅约2. 37 km,但集中了多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和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包括水流横向环流作用形成的顺直河道边滩、弯曲河道边滩、心滩以及河流下切、侧蚀作用形成的河流阶地、河谷谷坡等.对该河段河流地貌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探讨,可为该区域山地发育及新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该河段可作为地理、环境类专业学生自然地理类课程的现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3.
【案例描述】在复习河流地貌时,我预先在周五把《河流地貌》微课视频复制给学生,让他们在双休日观看,还配套布置两道试题。《河流地貌》的微课设计包括了河流地貌上游、中游、下游各河段的地貌特点、成因、对经济建设的影响等。第一题: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  相似文献   

14.
大观园     
火星地貌形成新说科学家发现,造成火星表面沟壑、峡谷及河槽等地貌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流水,而是液态二氧化碳。防雾眼镜日本开发出不会产生雾气的眼镜,其方法是,在镜片表  相似文献   

15.
曹元 《地理教育》2014,(10):14-15
正一、地位作用本节内容选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三节,是在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和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桂林山水成因的剖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感知。从知识层面说,也是对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流水侵蚀作用"的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流水溶蚀是流水侵蚀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内容分析课程标准对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虽未作出显性要求,但作为一种地理素养和高考高频考点,有必要进行  相似文献   

16.
1土壤侵蚀的相关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流水的坡面侵蚀实验,可以探索影响流水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如坡度、土质、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实验材料长方形盒子两个(不要太深)。漏斗一个,小桶两个(或带漏斗的玻璃瓶两个),筛网两个,洒水壶(或在底部均匀轧有小孔的空罐头盒两个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1~3题。  相似文献   

18.
柯秋菊 《教学考试》2023,(18):10-13
<正>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地理过程类的综合题是近几年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大部分学生在过程描述类题目中失分严重,暴露出审题不清、逻辑混乱、语言组织不当等诸多问题。其中,地质过程描述类题目难度较大且分值较高,学生掌握较差,甚至对这一类题目产生恐惧。本文以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为例,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整理出这一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以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常见的堆积地貌有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海水堆积地貌、  相似文献   

19.
荆长城 《物理教师》2003,24(5):55-55
读过高中地理的学生都知道 ,风化侵蚀的产物有可能被风、流水、冰川和海浪夹带而离开原位置 ,地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搬运” ,在比较湿润的地区 ,流水的搬运作用非常显著 .1 995年出版的《地理》课本 1 5 3页写道 :“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水的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实验证明 ,在水中被搬运的物体的重力与水流速度的 6次方成正比 .如果某河流的水流速度是原来的 2倍 ,则它推动的物体重力是原来的 64倍 ;如果某河流的水流速度是原来的 1 /2 ,则它携带的物体重力是原来的 1 /64.”已知流体力学已经证明 :水流作用于跟水流方向垂直的平板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和平岛是位于台湾省最北部的一座孤岛,后造一桥与基隆市相连。该岛因常年受东北季风吹袭、海浪侵蚀和雨水冲淋,岛上多处出现风化地貌和海蚀地貌,造就了多处奇石怪岩景观,如海蚀平台、豆腐岩等。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受周围外力挤压,会形成大致互相垂直的裂缝,这些节理容易受到风或海水的侵蚀,从而沿着裂缝不断地切割,逐渐加深,形成明显的格子状。远远望去,岩石整齐地排列,犹如切割过的豆腐块一般,所以称这一景观为"豆腐岩"。和平岛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