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特写——频频出现在重大灾难新闻摄影中印度洋海啸才过去不久,“卡特里娜”飓风又在2005年8月底席卷了美国南部三个州,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称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世界各大报纸头版以及各新闻网站上的新闻照片多是有关这一灾难的报道。在众多的新闻图片中,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几幅大特写照片,颇为引人注意。一幅《纸拖鞋》,这是一双脚上穿着自制的纸质拖鞋的大特写。从画面可以想象,在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浸泡多时的一双脚,此时此刻穿上一双干爽的拖鞋,哪怕它是纸做的,那也是多么惬意的事啊。笔者注意到,在这…  相似文献   

2.
灾难新闻的阻碍因素及开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难事件不可避免地成为新闻事件。 人们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现实。1999年2月,美国评选出20世纪百条大新闻,其中属于战争、地震、暗杀、骚乱、空难、瘟疫、核泄漏等灾难新闻就达29条,近三分之一。如何对待灾难新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对民众所担负的责任有时决定了其表现形式。 一、灾难新闻成为“禁区”不利于中国传媒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外部控制的历史演进美国学者BernardRoshco在其《制作新闻》中指出,新闻是社会性的产物,"在这些(媒介)机制中看似独立处理运作的事物,其实都深受外界社会结构的影响。"我国的新闻报道,特别是灾难新闻报道也不例外,除了要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受到媒介内部种种报道规章的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媒介     
整个世界几乎都把记者看作灾祸惨剧和暴力行为的最先反映者,新闻界也往往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对灾害的报道中。本期的《美国新闻人如何报道灾难》中,总结了美国新闻从业者进行灾难和大规模暴力事件报  相似文献   

5.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8,(11):82-84
以下是美国新闻从业者进行灾难和大规模暴力事件报道的经验总结,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灾难是媒体的热点,相比较而言,防灾减灾是新闻的冷点.媒体应该报道哪些防灾减灾新闻?如何处理与防灾减灾组织的关系?在防灾减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媒体有一套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灾难新闻既是一只魔瓶,又如一口陷阱,如果媒体盲目浮躁,极易陷入被动,讲究艺术,把握适度,才能实现最佳的新闻效应。如何在让灾难新闻不流于俗套,不血腥暴力,不给受众以“二次伤害”,而且还可以深深地打动人,是报道灾难新闻的记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灾难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既要传达灾难信息,又要安抚人民、抚平创伤、安定社会。为了打破灾难新闻的常规写作模式,从语言和形式上给读者全新的感受,达到最佳传播效果,"陌生化"叙事手法在新闻文本中越来越常见。笔者从"解码延迟"叙事、镜头感叙事和意象的艺术化处理等方面来探讨灾难新闻的"陌生化"叙事技巧,同时指出在新闻文本中运用此叙事策略应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灾难是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所不能避免的话题,也是当今新闻报道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灾难新闻中的播音主持人在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大都流于普通新闻播报的类型。新闻播音主持人在灾难新闻当中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恪守职业规范的播报者,还是应当体现出自己的人文关怀?以汶川地震为例,从人文精神的体现的角度对灾难新闻中播音主持人的人文关怀体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近百年来罕见的强烈地震,震级高达里氏9.0级,是自1964年以来全球发生的最强烈地震。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事件,国内外各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迅速抢发新闻。中国记协的一项调查表明,这条轰动全球的灾难新闻,几乎出现在12月27日这天国内的每一家报纸的头条。从报道实践中,我们可以考量出各媒体在应对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新闻仿真图目前主要应用在社会新闻领域.尤其是对灾难的新闻报道中。为了在灾难报道这一极其特殊的新闻报道形态当中有效运用新闻仿真图.我们在实践操作中要力图规避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方达 《新闻传播》2009,(12):95-95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能否做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我们有没有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衡量标准。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灾难程度和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程度如实的报道,表现人类是怎样与灾难进行抗争,从而战胜灾难的。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是中国的一次国难,是中国人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场战争。抗震救灾期间,广大观众在24小时直播的新闻节目中重新审视个人、社会、甚至人类本身。相当一段时间,举国上下处于悲伤、哀思、众志成城的情绪中。因此,被称作“黑色新闻”的灾难新闻,实际上是一种带着“泪水”、“情感”、“价值观”的新闻。灾难新闻作为新闻文本,是一类情态信息丰富的新闻类型。  相似文献   

14.
施宛佚 《新闻传播》2013,(2):135-136
因为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显著特征,所以,在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之前,事先创建严密而精确的议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建立应急预案、对灾难信息的有效统筹、对记者编辑的专业培训、对灾难新闻的后续深入报道,以及思考新闻媒介对灾难传播的影响等等问题,以应对灾难新闻的特性,从而报道出有条不紊、深入全面、带有人文关怀的灾难新闻。  相似文献   

15.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10,(12):28-29
灾难性新闻固其具有重大性、突发性、灾难性、连续性、震憾性、刺激性等特点,往往会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处理重大灾难性新闻,媒体的“个性特质”是决定其在这场新闻战中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就近年合肥晚报编辑处理部分国内重大灾难事件报道的做法谈谈自己对如何在重大灾难新闻报道中打出个性牌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灾难,是悲剧。但是灾难新闻,绝不是简单报道悲剧。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由于其深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  相似文献   

17.
袁佩芬 《新闻界》2006,(4):70-70,67
当今社会,灾难事件成为电视新闻选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发生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灾难事件都会迅速登上我国各级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在拍摄灾难事件或者编辑灾难新闻时,如何处理好灾难类事件的电视镜头,从而使灾难新闻既能体现出突发事件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又能兼顾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体现记者和编辑的道义责任,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王萌 《今传媒》2015,(4):108-109
灾难新闻摄影不仅在灾难新闻报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价值,而且透过灾难的艺术展现、镜头语言背后能折射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批判.要对广大的受众形成强烈的画面冲击感,还要顾全拍摄对象的人文关怀,过分的灾难展示也会破坏受众的正面认识结构,造成人们在灾难面前良知的泯灭,因此用事件镜头来关注灾难中的人,并倾斜于人文关怀应该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本能.在人文关怀的视野下解读图片事件中的人文关怀,把握好灾难新闻图片展示灾难的度,以深刻的人文关怀为主轴,传递人类进步中的重大灾难信息,激发人类良知的社会教育功能.本文从灾难摄影题材中的人文关怀关注出发,试图剖析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分析新闻属性,忠实的记录人文关怀,在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力求展示灾难新闻摄影的积极作用,通过分析,认为灾难题材摄影作品中的大爱、无私、奉献是摄影者传播的理念.对人性的张扬,对人的尊重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要为大众描绘真实、全面的社会图景,就应从宏观上保证反映社会生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卑劣肮脏的。只报道正面的,必然会导致一种内容上的缺失,也很难在宏观上和整体上保证其真实性。灾难,分为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也就是“天灾”与“人祸”。灾难报道,是指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报道。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曾说:“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  相似文献   

20.
《新闻导刊》2005,(5):25-25
灾难新闻是指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目前国内媒体对于灾难新闻存在着审美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