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直接制版(CTP-Computer to P1ate)技术已成为印刷行业最大的热点技术,也是近几年世界各地印刷展览会上的最大亮点之一。今年6月14~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06中国国际全印展上.CTP依然光彩夺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许多CTP厂商.如爱克发、富士、贝斯印等都展出了CTP相关设备和CTP版材.充分展示了CTP发展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2.
一、CTP技术正在兴起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屏幕编辑图文合一的完善,彩色分色和电子挂网技术的完善,使直接制版产品大量涌现出来。95年5月5日-18日于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DRUPA95印刷与纸张国际贸易展览会上,印刷技术的最热门话题是ComputerTo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简称CTP。全场有14家公司推出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加上其相关设备和版材的制造商,共达40多家公司,形成CTP浪潮。在LasVagasNexpro’96上,即使最谨慎的报界人员也同意CTP技术代表将来大多数报纸都会采用的一种生产过程,尽管现在世界上只有少数报…  相似文献   

3.
直接制版系统及技术已做为我国印刷出版事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被列入“九五”规划重点预研计划之中。直接制版也称做CTP(ComputerToPlate,计算机到印版),它包含2种不尽相同的内容,一是使用图文照排输出机(imagesetter),成像于纸基或聚酯片基印版(PolvesterPlate)上,一般纸基印版供单色印刷用,聚酯片基印版供多色印刷用,成像后的印版装在普通胶印机上印刷;另一是使用直接制版机(Platesetter),在铝基或聚酯片基印版上成像,然后装在普通胶印机上印刷。不管是采用图文照排机还是采用直接制版机,其共同之处在于能节省大量…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如今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目前为止市场的选择明确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商业、包装以及直接印刷选择的都是热敏成像技术;报业则是光敏和热敏对半。从全球逐步上升的装机量来看,热敏的增速明显高于光敏。当然光敏CTP由于长期积累以及早期的安装量,仍然占相当市场份额(欧洲为主)。  相似文献   

5.
于方敏 《电子出版》1999,(10):30-31
计算机和现代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已全面进入印刷领域,图文处理系统的开放性及数字化已成为当今印前电子系统的基本特征。CTP浪潮已在全球印刷业掀起,数字化印前时代已经到来,直接制版技术已成为印前工艺的必然发展趋势。它较之SO年代中期兴起的电脑桌面系统(即DTP系统)又有很大进步,可以说,这是印刷技术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直接制版技术是将印前处理系统(CEPS或CTP)中编辑的数字式页而直接转移到印版的制版技术。在材料方面,省去了感光胶片及免冲洗化学;以在上艺方面,省去了胶片曝光冲洗、修版、晒版等环节2H省了胶片曝光…  相似文献   

6.
CTP技术由于制版的高质量、时效性和低成本.已充分体现出竞争优势。CTP的正常使用一方面需要印刷制版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要求CTP系统的操作人员提高素质.不仅要熟练掌握印前制版技术.还要懂得印刷知识.以适应CTP技术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CTP系统的操作技术,不断总结CTP系统的使用经验,已经是我们印刷制版行业必须做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内,高科技对印刷出版领域的渗透表现在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印刷和彩色打样3个方面,它们都被称为CTP技术,具体定义加下:1.ComputerToPldte(计算机直接制版),即脱机直接制版技术;2ComputerToPress(计算机直接到印刷机),即在机直接制版技术;3.ComputerToPaper/Print(计算机直接到纸张或印品),即直接印刷技术;4ComputerToProof(计算机直接出样张),即彩色数字打样。四通印刷系统既有输出胶片、直接制版、直接打样的功能,又具有直接喷墨印刷的某些特点,它的标准组成为:喷墨直接制版机+四通专用印刷软件+…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已日臻成熟,已成为现代印前制版的主流技术。在drupa2008上.历经10余年发展的CTP技术在数码印刷技术的强大攻势下,仍是展会的亮点之一。柯达、富士胶片、爱克发、网屏、海德堡等国际知名公司在drupa2008上仍推出众多新型的CTP制版机。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几年前CTP技术是印刷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发展到今天各种热敏CTP系统都已竞相登场,特别是在商业印刷领域.热敏直接制版技术成为绝对主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热敏CTP有许多光敏CTP无法替代的优势,比如说,告别暗室操作,精确的影像复制、避免环境污染、耐印力高.既节约纸张和油墨,又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春娜 《电子出版》2001,(12):19-20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印刷技术也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印前制版中的CTP技术在逐步推广。以喷墨技术应用在印刷方面为代表的数码打样、喷墨直接制版,是这两年涉足较早、发展较快的领域。许多印刷行业的公司都看到了,作为替代传统打样、传统制版的喷墨数字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 喷墨直接制版和数码打样是计算机技术、高精度喷墨技术和新型耗材,综合应用的结果。高品质大幅面彩色喷绘打印机,在印刷应用上能够快速制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出现虽只有短短一二十年,但其发展速度惊人。随着CTP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它的技术优点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知。越来越多的印刷厂家已经或准备购买CTP制版机。但市场上CTP品牌众多,同一厂商又有不同的类型和型号,印刷厂往往对如何选择无所适从。本文拟从印刷企业角度对CTP制版机的选  相似文献   

12.
《电子出版》2002,(6):22-25
CTP(Computer-to-plate)技术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时期是直接制版技术研究的初期阶段。所以在此期间,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制版质量方面,都不很成熟。到了九十年代。设备制造厂商与印刷厂家密切配合,加速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步伐,并在此期间达到了成熟和工业化应用的程度。于是,在1995年Drupa印刷展览会上,展出了42种CTP系统。  相似文献   

13.
凹印领域是较早采用无胶片电子雕刻制版,即CTP制版技术的。但关于凹印CTP在国内的应用却很少有人提起。目前凹印CTP设备在国内有多少台?凹印CTP以及凹版印刷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维尔特图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仁骁先生。  相似文献   

14.
CTP系统的引入,直接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使印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CTP系统的组成非常简单,只有制版机和冲版机两个设备,分别完成曝光和显影任务。与传统制版工艺相比,CTP制版减少了在胶片输出中的网点变化,提高了套印精度和制版质量。CTP印版的成像质量对印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CTP制版质量是印刷质量控制的关键一步。因此必须对CTP制版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以得到高质量的CTP印版。  相似文献   

15.
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出版物印制中的应用,具有出版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以及印刷质量较好的巨大优势,近年来,被不少出版社使用。新的技术带来新的出版流程的改变,使用CTP技术后,首先是原有出版流程中对于印刷前最后内容的校对流程发生了根本的  相似文献   

16.
说说CTP     
《电子出版》2001,(8):14-14
技术 近几年来,高科技对印刷出版领域的渗透表现在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印刷和彩色打样三个方面,它们都被称为CTP技术,具体定义如下: 1.Computer To 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即脱机直接制版技术; 2、 Computer To Press(计算机直接到印刷机),即在机直接制版技术; 3、 ComputerTo Paper/Print(计算机直接到纸张或印品),即直接印刷技术; 4、 Computer To Proof(计算机直接出样张),即彩色数字打样。 CTP系统既有直接制版、直接打样的功能,又…  相似文献   

17.
如今用“日新月异”来概括当今科技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传统印刷工业和印刷技术在当代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冲击下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传统印刷业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印前、印刷、印后”的整个传统加工过程产生了全新的技术创新和根本性的改变.彩色桌面出版系统CTP直接制版技术,数码打样和数码印刷系统数字化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卷筒纸胶印机采用多机组和多纸路结构,印刷速度高,最大印刷版面达到72页。相对于传统的制版方式,全自动的大幅面CTP系统更适合卷筒纸胶印企业的高速度和高用版量的要求。德国斯塔克印刷集团(以下简称斯塔克)采用CTP系统,配合卷筒纸胶印机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CTP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开始在中国西部印刷业推广应用。最近,四川省印刷制版中心有限公司和四川炬光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联手,采用克里奥全胜800昆腾CTP系统及炬光JPT-1阳图热敏CTP版材,调试成功,印刷效果极佳,受到该地区出版、印刷界人士关注。其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20.
提到CTP(Computer to Plate),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输出胶印印版的直接制版机。其实CTP技术不仅限于胶印,在柔印领域,直接制版技术也迅速发展,在提高柔印印品质量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