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夷款夷”是《海国图志》写作目的之一,也是魏源“夷务”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史学界却鲜有注目。“以夷款夷”作为魏源重要军事外交主张,是他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救亡图存的经世致用思想之高度升华。它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中所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桂芬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他的思想沿着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路线发展,对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源(1794—1857),湖南邵阳人。生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中华民族,也深刻教育了一代有识之士,他们从此开始了不屈不挠、曲折坎坷的救国探索。魏源就是这艰难历程的少数先行者之一。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出发,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政治主张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魏源是中国近代首倡变革的人物之一,他在河工、漕运、盐法、兵制等封建诸大政上,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都有精到的见解。但魏源使用的理论是陈旧的,改革的具体内容也只是枝端末节,不是以改变当时中国内外交困的局面。而使魏源确立自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上的地位的,是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命题,使国门紧闭的近代中国终于打开了一条“睁眼看世界”的缝隙。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是洋务派中比较特殊的人物,有些同志认为他是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者。笔者认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不仅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并且在当时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不少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东西。第一,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制夷”,也不单是为了镇压内乱,而是从十九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中国的形势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提出了主要向西方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后,魏源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表达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其著作中,辩证地阐明了师夷、制夷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魏源经学观继承明清之际的经世学风,既通过诠解圣人作经的经世关怀,凸显圣人与经典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又通过对六经治政内涵的发掘,来贯彻“通经致用”的思想传统。同时,魏源又非全然以经学来诠释其治政思想,而是以经学系统中核心的求实、致用、博通等观念为学,由此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希望借此达成其经世目的。  相似文献   

9.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林则徐发其端,魏源竟其绪,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完整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从这一思想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获得什么启示?这些是颇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湘西南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源是湘西南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魏源(1794~1857)是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宝贵思想。正因为如此,自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民国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与"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国人一直相当重视魏源研究。可以说,魏  相似文献   

11.
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得到延伸和深化,转化为救国救民的"师夷"思想,其内容包括军事上主张学习西方战舰、火器及养兵、练兵之法;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允许私人开矿设厂,并谈及商业保险问题;政治上,介绍西方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并流露出对西方政治的向往."师夷"思想及其学习西方的精神对后世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早期新文化运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海国图志》的重要思想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 10页录用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的一句话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段为人们所熟悉并经常引用的材料是何意 ?从史学界很多研究魏源的文章来看 ,大家较多地重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并一致认为这是魏源的核心思想 ,那么“以夷款夷”作何解释呢 ?课本同页下的注释是“以夷款夷 ,指用外国的礼仪接待外国”。此解释 ,我认为值得仔细商榷。第一 ,从上下文内容来看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三个目的中 ,第一个“以夷攻夷”和第三个“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是打击外国侵略者 ,抵…  相似文献   

14.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历史人物及其他们的公关思想,比如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曾国藩的"驭夷"思想、康有为的变革思想以及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通过几个代表人物的观点,窥视近代中国的公关思想.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曾经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的危机日趋深重.在农民起义和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的推动和影响下,以魏源、龚自珍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力图挽救濒临灭亡的清王朝,批判腐朽的封建政治法律制度,倡导"更法改图",宣传"变法图强".作为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的魏源,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率先摆脱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妄自尊大、闭关自守思想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其思想博大精深,在法治思想方面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艳 《华章》2010,(25)
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强道路的总的指导思想,对我国近代思想启蒙产生重要作用,也对当时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启示,再次分析其思想精髓,特点,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将对我国的建设和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认为,在举国对西方深固闭拒的守旧氛围中开展洋务运动,要从理论上进行论证。湖湘学派"以事功济义理"的传统学风对此有推动作用。王夫之的"道丽于器"的道器观,颠覆了传统的重道轻器的道器观;魏源所主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总对策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曾国藩由"理"到"气"的理学转变,不但使他在精神战胜洪秀全的"上帝",也为他开辟近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曾国藩"以政带工"的模式,又使他成为近代化的延迟者。  相似文献   

18.
邵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有不少的风流才俊,志士仁人从这片古老的土地走出,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作出理性的思考、改写和推进了历史的进程.魏源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作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魏源提出了经世致用、与时俱变、"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主张.他的<海国图志>,"创榛辟莽、前驱先路",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魏源思想形成了湖湘文化的内核,至今仍是我们变革图强所必须遵循的思想文化成果.传承魏源文化,就要思考魏源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魏源"师夷长技"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学习西方的历程."师夷长技"论广泛涉及到军事、经济、科技的现代化,并影响到此后早期现代化意识向教育、政治领域渗透.魏源的民族意识虽然还带有华夏中心观、文化主义的情节,但已显露出冲破"夷夏大防"、"摒弃华夷之辨的理性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作为观念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从根本上说来自实践,更具体地讲来自于武器装备陈旧落后的清军和坚船利炮的英军的不对等的对抗斗争.敌对双方在军事技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而又突然相遇,要在战场上见高低,势必使落后一方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即了解、掌握对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作战方法等.这也是人类社会技术横向扩展、传播乃至深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魏源讲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指向西方国家学习制造船炮等先进技术,组成新式水师,以便与敌人兵舰争战于海洋.不过,“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思想的发明权并不属于魏源,而是属于直接在第一线抗击敌人之人,即以林则徐等为代表的部分军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