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现代教学》2012,(11):8-10
"笃学敦行、立己达人"的校训是上海市大同中学百年文化的积淀与总结。追本溯源,大同中学发展到今日之"名",得益于几代大同人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自觉。学校的文化自觉,表现在对学校办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上,表现在学校与时俱进的品格上,表现在学校坚持改革的责任与勇气上,更表现在学校对"人"的研究和关注上。本期,作为连载五期的收官之作,我们聚焦该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文化的发展,以此祝贺大同中学百岁生日。  相似文献   

2.
董鸫 《教师》2013,(19):45-46
后进生往往表现出"冷漠""悲观""逆反""虚假""低俗",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对学校和老师的敌视……有育人之心的老师是不会熟视无睹的。多年来的育人实践证明老师敢捧"五心"转化后进生是事半功倍的。一、捧"关爱之心"熔化"冷漠"后进生大多在班集体中做"边缘人",心理障碍严重,人格发展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脸上写着"冷漠"。教师以"关爱之心"来熔化这些"冷淡",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将亲近、关怀、理解、尊重、信任、期望等真实地给予后进生,就能使其产生"动情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古典诗歌创作"以无为有"的审美内涵并不局限于言、意关系上的"无辞有意",其审美范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无言而妙"、"无迹而神"和"无理愈佳"。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的重要性上实现了从"落后就要挨打"到"第一要义是发展",在发展要求上实现了从"多快好省"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在发展方法上实现了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到进一步把统筹兼顾提升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在发展目的上实现了从"发展为民"到"以人为本"。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比较教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的17年,我国的比较教育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建制上表现为,《比较教育》课程不复存在,比较教育研究机构尚属初创,比较教育专业刊物未露头角;在研究成果上表现为,研究对象国的"一边倒",研究专题的"两个侧重",研究方法的简化单一.这一状况与总体国际关系的"一边倒"、教育政策的"俄语化"与"留苏热"、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传统的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革。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师需要在这个大环境中转变观念,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努力成为"亲善大使",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相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电影<罗拉快跑>通过对同一事件的三种结局处理,力图表现人类在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和无法把握的命运面前的真实心态,通过变形扭曲的"超物象"来表现"现实的真实",从审美角度讲,这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更高的境界,是社会生活在制作者心中的独特反映.论文从影片制作的视听技术处理上进行分析,以展现电影在"超物象"表现方面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的现实与理性诉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教育交往中,常表现出一些错位的师生关系,我们力求追寻着不同层面不同意义下的师生关系:即存在意义上的"相依关系",人格意义上的"相等关系",过程意义上的"相动关系",情感意义上的"相融关系",发展意义上的"相长关系"。  相似文献   

9.
儒家君子文化由孔子立基,孟、荀各自深化发展。如果先抛开孔孟之间不谈,专就孔荀之间而言,孔子、荀子的君子思想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聚焦于"学"论视域下来看,两者的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君子养成上,都重视"学"的作用;在学习内容上,都注重对"六经"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都强调知行合一和仿效贤者。两者的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学习目标上,孔子认为圣人很难达到,"学为君子斯可矣",而荀子则认为"圣可积而至",主张君子要学为圣人;在学习内容上,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而荀子则主张"学至乎礼而止";在学习方法上,孔子重视君子"为仁由己"的内在自觉,而荀子则强调君子要外求于礼义师法的规范和引导。从"学"论视域来看,孔、荀荀子思想的异同大体如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异同,既反映了孔、荀之间儒家君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也表现了孔、荀对儒家君子文化确立的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8):31-37
晚明时期,文艺美学活动的以"俗"化"雅",甚至以"俗"为"雅",是对个性解放潮流的响应和推动。其时,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小商品生产者明显分化,资本主义萌芽初步产生的时代,以"俗"为"雅",一定程度上是当时新兴阶层思想的微弱反映。泰州学派王艮所提倡的"日用百姓之道",封建"异端"李贽所宣扬的"人必有私""因材""并育",无不是对新兴阶层的支持,对个性自由发展的尊重。这种争取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则鲜明地表现为雅俗审美诉求的转化与互补,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美学精神,感应到时代的律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价值取向变迁。研究发现:分别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两份《意见》,政策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一是从关注"社会价值"走向关注"人的价值";二是从注重效率走向注重公平;三是从关注社会外在需求走向关注教师内在需求;四是从注重知识培训走向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儿童观是教育理念的基础,儿童观的演变必然会导致教育理念的变革。历史上儿童观大致经历了由成人主义儿童观到自然主义儿童观再到人本主义儿童观的发展历程,相应地教育理念也经历了由按照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到教育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再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依据对儿童观发展规律的分析与推论,即将出现并已初见端倪的儿童观是复杂性儿童观,由此应采取丰富的富有弹性的复杂性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先秦汉语的语言实际出发,提出研究先秦判断词的几条原则.第一,先秦判断词的研究必须遵循语法的客观性,密切联系语言实际,对语法现象作出合乎客观情理的解释,不能以翻译代替语法研究.第二,先秦判断词的研究必须遵循语法的社会性,结合实际语言用例,考察语言结构规则运用的普通性.第三,先秦判断词的研究必须遵循语法的继承性,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判断词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朱熹先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复归道德的社会实践性品质,积极践行自身的社会道德观,秉持求真精神,坚持道德的正义性,彰显人格魅力,有助于纠正当前辅导员的学生工作精细化中出现的过于琐碎,偏离政治教育,忽视人性化的弊病。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文选》学最为繁荣的时期,政治上源于清政府的导向,学术上是因为考据学的兴起、李善注的阙失,文化上根源于骈体文的兴盛。清代《文选》学呈现出与往代《文选》学不同的特点:以小学释"选学";运用多种方法,系统综合研究《文选》;运用新思维,与现实相结合来评价研究《文选》。虽然清代《文选》学成为"显学",但是它仍然存在版本受限、严重因袭等不足。  相似文献   

16.
关于如何激发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学习动机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我们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激发学习动机的心理学理论、动机设计模型及其实践研究、动机适应性的理论以及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描述和评价,以期对我国关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可用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上的改革。但二十多年来,由于认识受限,定位不当,我国这一领域的工作偏重于硬件设施建设与服务、教育媒体制作、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且这些活动大部分在战术层面上开展,教育技术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们应关注在战略层面上实施教育技术,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即教育绩效,这是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所要求的。战略优先,战术配合,战略战术互动,促进教育整体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应成为信息化进程中我国教育技术高起点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研究的基本思路。用教育技术引领教育改革,在宏观层面上应重视需要的评估和系统规划,确保“做对的事情”;在中观层面上要推广教学系统设计,在微观层面上要加强对研究成果的运用,确保“把事情做对”。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界电教人员或计算机科学人员的工作仅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技术也是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于促进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并有策略 ,有效率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最终达到会学习的目的 ,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各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在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上,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具体讲,就是在媒介责任担当方面,非常重视"导学支持服务上的平台建设媒介责任担当"、"教学支持服务上的情境创设媒介责任担当"、"助学支持服务上的会话协作媒介责任担当"等职责的履行;在公共责任担当方面,非常重视"项目支持服务上的社会公共责任担当"、"教育支持服务上的社群公共责任担当"、"公共支持服务上的社区公共责任担当"的职责履行。它对于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是:只有立足大众传播媒介,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才能确保我国开放大学成功担当起远程教育的社会责任,并藉此形成自己的校本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关于象似性研究多侧重于对理论的诠释,对象似性本身进行哲学思辨与综述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基于象似性研究现状,以近二十年来国内有关象似性研究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时分析。研究发现,国内象似性研究经历高峰期后开始进入瓶颈期,因受限于哲学基础和语言理论等原因而难以实现有效突破。与此同时,跨学科视域下的象似性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并成为突破象似性研究瓶颈的方法之一。这些发现对于国内象似性研究,尤其是语用象似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