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个体感知角度出发,探讨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心理契约构成维度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和离职倾向的关系。通过对成都地区16家高科技企业的的276名从事研发工作的员工的实证研究得出: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的心理契约包括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三个维度,并且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感知到的心理契约履约程度和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又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员工个体感知角度出发,探讨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及职业承诺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成都和苏州地区16家高科技企业的368名知识员工的实证研究得出: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包括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三个维度,并且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发展型心理契约履约程度和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知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又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职业承诺在知识员工感知到的发展型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科技企业中研发与技术部门员工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契约的规范责任与心理契约的发展责任和人际责任存在正相关关系,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对员工心理资本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同时在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与绩效关系中,心理资本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型员工的心理角度出发,对心理契约、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及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组织承诺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论表明,我国高科技企业需要高度关注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为他们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这些将有利于增加知识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和工作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虚拟团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产物,这种工作模式正广泛地应用于政府部门、非盈利性组织以及大中小型企业中,成为企业充分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敏捷应对激烈竞争、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常用组织形式.以往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虚拟团队成员激励问题较为欠缺,文章在激励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团队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及类型,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虚拟团队五阶段过程激励模型,并根据虚拟团队中心理契约的类型阐述了团队管理中的成员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员工已经逐渐成为目前企业管理以及人力资源资本核心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人才管理以及企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心理契约视角下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分析与研究,对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人才与管理发展进步,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本文中,表述的是结合了知识型员工的内涵和员工特点的心理契约的概念,并从心理契约角度分析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激励策略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构建心理契约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契约的构建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构建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员工的态度行为也产生着作用力。介绍了心理契约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分析了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契约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心理契约已成为影响新生代员工组织行为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企业的组织绩效。文章在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管理角度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员工工作绩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平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知识员工心理资本、心理契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以高科技和新能源企业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员工作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型心理资本、创新型心理资本与关系型心理资本正相关于任务型心理资本,同时知识员工任务型心理资本、关系型心理资本与创新型心理资本对于心理契约形成有积极作用,而心理契约在知识员工心理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这表明,组织需要培养和提升知识员工的心理资本,从而促使知识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知增强,进而提高创造力水平和个体在创新过程中的投入,最终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心理契约角度出发,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弥补法律契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技术市场:功能的局限性与适合交易的技术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技术交易的信息非对称性,信息不完全性,公共物品属性,技术产权的易逝性,技术合约的不完全性,技术市场参与人的有限理性等特性,决定了技术交易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技术价格调节不能使技术市场出清。因而,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决策者必须根据本身的内在特点,决定一项技术是通过内部创新来实现转化,还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本文从渐进型创新-急剧型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两个维度,将技术成果分为四种类型,分析其通过技术市场交易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群共性技术合作创新成功后,群内企业的行动选择有两种:遵守合作契约或采取道德风险行动。本文通过单阶段与多阶段无限博弈分析,得出了企业集群上下游企业纵向共性技术合作创新与竞争企业横向共性技术合作创新后道德风险行动的战略均衡。然后,对此两种不同类型的共性技术合作创新后的道德风险防范,本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各自的最优惩罚契约模型,并从无惩罚契约和惩罚契约完备两种类型的企业集群共性技术合作创新为集群代理机构提供了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引入组织控制变量,对企业发展不同时期情境下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的主效应及组织控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对来自9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初创期和成长期中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契约控制在其中发挥着显著的调节效应,成长期中信任控制的正向调节效应明显,初创期中信任控制的正向调节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赵红梅  王宏起 《科研管理》2013,34(12):143-152
通过引入开放创新能力作中介变量,构建了R&D联盟网络规模、密度以及凝聚子群等结构属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台湾南港软体工业园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经济部工业局辅助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R&D联盟网络规模和密度均能通过开放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R&D联盟网络凝聚子群通过开放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正向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可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效利用R&D联盟网络资源提升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政策以其普惠性和低门槛的特质,在众多科技政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实证分析上海市现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政策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卷、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程度和新的需求,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FDI的视角解释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显著偏低的原因,发现高技术产业FDI比重很大,而且FDI研发投入明显低于内资企业,这当然拉低了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整体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FDI的研发投入水平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即技术水平越高,相对于内资企业的技术势差越大,则研发投入水平越低。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减少对FDI的过度依赖,着力培育本土高技术企业,并策略性地引进FDI,才是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正确策略。  相似文献   

17.
应用序关系分析、物元可拓理论及指标体系法建立以建筑业企业科技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为主线的企业科技水平评价体系;广泛搜集16个评价指标数据,对建筑业上市企业科技水平综合评级,并划分为科技发展初级、起步、一般、良好和优秀型企业,针对其不同企业特性给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时代的需求具有个性化、多触点、交互式、动态化的特征,传统的科层组织难以与用户进行零距离交互,做出快速反应。链群合约是由海尔首创的,在物联网时代以快速满足用户体验迭代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第一的全新激励约束机制。链群合约颠覆了传统的企业与市场分工模式,对传统的企业理论提出了重大挑战。通过对海尔链群合约进行理论分析和案例解剖,揭示了合约执行内部化带来效率提升,以及合约不完全性带来的机会成本及其治理原理,分析了剩余索取权在链群中动态优化配置的重要性。研究以海尔链群合约的管理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企业与市场更复杂的联结形态,并指出了创新不确定性与链群合约效率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知识创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管理背景的角度切入,研究了社会网络中的知识创新机理,探讨了社会资本与知识创新的内在关系,以及社会资本与契约安排、信息技术等的协同对知识创新所起的作用,为社会资本与知识创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建立一个理论框架,并指出,企业应通过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培育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政府和企业相互信任系统的信念临界点和稳定性条件,得出了政府和企业的最优跨期契约,并指出政府提高政策的稳定性,有助于相互信任系统实现的可能性,可提高政府和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