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利用新研制的透射式大气能见度和湍流强度同步光学测量仪记录典型城市(南京)2017年冬夏两季的实验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条件下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之间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夏季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与湍流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即湍流强度越大,相应的能见度越高,冬季亦如此。说明大气湍流对大气中污染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湍流扩散是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该结论为研究不同季节下湍流强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该仪器也为研究边界层湍流与气溶胶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气象观测     
气象观测是研究测量和观测地球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大气现象和观测手段的一门学科。测量和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大气气体成分浓度、气溶胶、温度、湿度、压力、风、大气湍流、蒸发、云、降水、辐射、大气能见度、大气电场、大气电导率以及雷电、虹、晕等。它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大气遥感观测和气象卫星探测等,统称大气探测。由各种手段组成的气象观测系统,能观测从地面到高层、从局部到全球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3.
首先,城市大气污染物比郊区多,含有大量尘粒,凝结物浓度大,雾天多,能见度下降;其次,大气中凝结核多,低空的热力湍流和机械湍流又比较强,阴天日数远比郊区多;第三,大气中污染物和低云量多,使日照数减少,太阳辐射大大削弱。市区大气中含有大量尘粒,使年平均太阳光辐射总量比郊区约少15%~20%,高纬度地区尤其严重,使市区紫外线比郊区甚至少30%,日照时数减少约15%。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半航空无人机电磁探测数据的同步采集,解决GPS同步信号短时间丢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硬件时间流与GPS的同步采集系统,同步精度可达122. 8 ns。通过Ublox-M8N模块获得GPS数据,采用ADS1271芯片实现电磁数据的采集,并利用FPGA内部FIFO将所获得数据缓存与整合最后通过SD卡模块实现数据的存储。实验表明,所设计的基于FPGA硬件时间流与GPS的同步采集系统利用线性插值方法,可获得短时间内丢失的GPS秒脉冲信息,实现半航空无人机电磁探测数据的同步采集。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流式细胞仪数据采集系统多通道高速高精度同步采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结合过采样技术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依据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原理,首先构建了系统荧光采集过程中信号强度与被测微粒位置关系的两种模型。依据该模型,以最不利情况分析推导了系统采样频率及采样精度两个参数与仪器变异系数(C.V.)、最小等量可溶性荧光分子数(MESF)两个核心指标间的关系。进而以其结果作为系统器件选型的判据,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应电路加以设计。通过采样信号示踪和系统噪声实验的评估,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电路可实现8通道16位30MSPS采样速率的同步采集能力。其单通道不闪精度对应76 d B的信噪比值,2.8ns的通道间最大延迟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而在装配了该采集系统的流式细胞仪上进行8峰彩虹球测量后得到320MECY的灵敏度,与方法设计采用的指标相符,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智能家居环境参数协同监控过程中,监控数据同步性差,为解决该问题,设计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家居环境参数协同监控系统。该系统由信息采集层、信息管理控制层、信息输出层组成。在云平台下同步采集智能家居环境参数,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与存储,根据用户指令进行智能决策。结合分区域特征匹配和关联规则调度方法进行环境参数监控的同步转换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数据传输延时低,监控准确率高,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气能见度变化具有突变性以及复杂非线性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对复杂非线性过程拟合能力强且对映射关系变化反应速度快的特点,采用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为算法框架,将某省1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近5年的地面能见度及相关要素数据预处理后形成本地化能见度数据集,通过该数据集对网络进行1~4 h预报时效的训练、测试与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基于GRU神经网络的大气能见度短临预报算法其均衡平均数(F1-score)、准确率(accuracy)和风险评分(TS-score)指标明显优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临近K指数(KNN)与支撑向量机(SVM)大气能见度短临预报算法。  相似文献   

8.
以一类新超混沌系统为例,研究了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的同步与反同步问题,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控制器,实现了它们的同步与反同步,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接触器的动态过程建立数学模型.针对接触器动态过程的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激光位移器的交流接触器动态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对接触器动态过程的位移、速度、弹跳和电压等参量进行同步采集,具有高速和高精度等特点.通过该动态测试系统可得到合闸相角、输入电压与接触器动态过程的关系,为优化接触器动态过程提供依据,可以减小合闸末速度,减少触头弹跳,提高接触器工作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M7的电参数采集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电参数采集系统。采用两片ARM7处理器LPC2134,下位机用LPC2134和高精度16位同步采样芯片AD7657来实现电参数采集计算和状态判断,上位机用LPC2134实现状态显示和数据存储。给出了采样模块的接口电路,同时介绍了系统硬件部分的存储扩展模块、显示模块的结构。最后给出了程序流程图。该平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已作为采集监测模块安装在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Lorenz混沌系统,采用变量Z单向耦合的方法,构建了驱动一响应系统,对系统的同步现象进行了仿真研究。设计了脉冲控制器,实现了正反相同步间的动态切换。通过分别计算正相同步与反相同步的最大横向李雅普诺夫指数来判断其切换前后同步平面的稳定性,并找出了稳定同步平面的耦合强度临界值。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能够达到正相同步或反相同步。系统能否达到这两种同步状态取决于系统初值和耦合强度。数值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正反相同步切换。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基于DSP+ARM的音视频同步压缩存储实时传输系统。该系统融合DSP和ARM以及FPGA芯片对音视频进行处理,通过CCD和麦克风采集的音视频信息经FPGA处理后进入DSP完成基于H. 264/AVC的音视频同步压缩处理,完成后由ARM控制周边电路完成音视频的外接硬盘存储和RTP网络实时传输。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压缩比可达160,传输速度可达50帧/s,同步误差不超过600 ms。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LabVIEW麦克风阵列语音处理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该平台LabVIEW的前面板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语音采集模块、语音分析模块和语音增强模块三部分。采集模块利用PXI设备对语音源信号进行阵列同步实时采集;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语音信号进行语音特征分析,前面板还设置帧长和帧间重叠数等参数调节模块;增强模块采用阵列波束形成算法对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语音信号进行增强处理。该模块采用LabVIEW与Matlab相结合,即利用LabVIEW前面板调用阵列波束形成Matlab程序包来完成,阵列波束形成算法也可以自行修改。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实验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该篇研究超混沌Lü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自适用同步问题。首先,在控制增益参数未知的情况下,设计了一个非线性控制器,提出了相应的参数的自适应律,将系统控制到平衡点;其次,讨论了该超混沌系统自同步,并提出非线性耦合同步方案,在控制增益参数已知时,设计状态控制器实现自同步,在参数未知时,设计自适应控制器实现同步。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使用Matlab数值模拟,结果证明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门陈列的通用中频载波同步系统。该系统通过控制器对载波中心频率以及低通、带通、环路滤波器的系数等参数进行设置即可实现较宽频率范围内的正交和非正交方式下的载波同步。通过软件仿真与实际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舆情信息的迅猛增长为其采集与分析带来挑战。运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有利于对领域海量主题舆情的快速采集与分析。研究主题舆情采集与分析关键技术,包括主题舆情采集技术、领域词典和中文分词,探讨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主题舆情采集与舆情数据分析,并利用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基于开源爬虫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分布式主题舆情采集与分析系统。利用4个爬虫节点进行分布式采集,相比传统采集模式,该系统的平均采集速度提升了2.74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HL-2A实验装置等离子体放电过程图像同步采集以及回放实现的论述,该技术也是在受控热核聚变领域内的托卡马克装置上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可靠而直观的实验诊断手段.本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控制设计两部分构成,采用外部信号触发技术进行等离子体实验放电图像同步采集,为科研人员进行实验物理分析提供直观而可靠的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TMS320DM642(简称DM642)作为主控芯片的多路高速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与设计.通过DM642来实现多路高速视频的采集与回放,I2C总线配置各个音视频芯片,以及音视频采集过程中同步问题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国家精品课程综合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精品课程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不足问题,设计实现基于ASP的国家精品课程综合应用系统,把分布于各地各高校的国家精品课程从系统的统一界面推出,在实现高速检索基础上,自动采集并推送课程相关资源。在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模块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在关系数据库上对精品课程资源的查询、采集、推送的实现技术和方法。该系统上线运行数据表明,系统很受师生欢迎,达到了提高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与应用水平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0.
雾与霾     
齐翔 《老年教育》2014,(1):47-47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霾又称灰霾,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