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渊科学与技术对于人类探索和理解海洋科学甚至地球科学十分重要,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打造世界级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来全力发展前沿深海科学与技术。阐述了深渊科学概念,从海洋强国战略背景和建设目标论述了建立深渊科学工程技术中心的必要性,介绍了深渊中心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研发平台及开放服务的建设方法及成效。探讨了助力中心发展的民间资金与国家支持相结合的新资金模式,以及通过开设"走进深渊"新生研讨课来提高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海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国家实验室是实验室序列中等级最高的,体现国家战略。针对我国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方面的不足,作为唯一试点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探索了适合国情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新机制,实施"大平台、小法人"特色运行模式和"去行政化"管理模式,创新人员管理模式,建立"一总多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探索推出海洋数据共享机制。这些创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效果,青岛在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应用等各方面均高居全国首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在运行模式、人员管理模式、科技成果转化和开放共享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可对其他正在筹建的国家实验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112-115
分析了海洋油气工程的特点和实验室建设的难点,提出了"依托现有、建设特色、虚实结合、功能完善、本硕共享、注重实效"的海洋油气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规划了建设内容,建设了海洋油气工程工艺实践仿真实验室和深水特色实验室——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实验室和深水油气流动保障实验室,构筑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虚实结合的海洋油气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4.
深海工程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世界科学技术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阐述了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的背景和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对我国维护主权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结合本创新实验基地的特点,分析了其主要功能及其能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深海是指水深1 000m以下的海洋,它占据了海洋面积的3/4,其沉积物覆盖了50%以上的地球表层.深海及深海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面临着高压、高温、黑暗及低营养水平等几个主要的极端环境,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片"荒芜的沙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人类曾经难以到达的深海世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征途上树立起一块块不朽的里程碑:100多支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一些国家在南极大陆设立了几十个科学考察站,开展极地科学研究;人类甚至离开地球,从月球上取回极其珍贵的岩石标本……但是,在另一方面,人类研究开发海洋的现状却多少有些令科学界感到难堪。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相当有限,而对深海的研究则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为了尽快摆脱海洋研究的落后局面,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加紧研制一批装备精良的海洋勘探和开采船舶,以期早日开发深海这片地球上最…  相似文献   

7.
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科专业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在进行专业实验室建设中 ,按照我们的新理念对实验室的学术方向、建设模式等方面的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建设理念1.面向市场确定实验室的学术方向。为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建设与推动专业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首先要面向市场 ,服务行业 ,找准发展空间 ,科学确定实验室的学术方向。“面向市场”就是要掌握市场和开拓市场 ,看到市场的挑剔性、严酷性与多变性 ,看准行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找准发展空间”就是要根据学校的性质、层次、服务对象与专…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7,(13):31-32
基于对相关高校海洋科学专业的调研,结合我校航运特色和优势,确定了我校海洋科学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我们应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建设等方面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海洋行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振兴国家沿海产业基地服务。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255-257
针对应用型本科共享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共享实验室建设,从共享实验项目、共享实验室设备、实验安排、实验室建设举措等方面,探索应用型本科的共享实验室建设路径,提出了一系列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对这一类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高校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内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教育要适应科学进步与建立和谐社会之需求,一是应将大气、海洋、地质、地理与生物相关的基础理论开设为必修课,继承、认知与拓宽思路;既使学生了解地球发展史,更要重视地球现代过程的研究与教学,探索未来变化趋势;重视实践教学、建立教学实习与研究基地.二是要讲授海陆过渡带--海岸海洋科学课程系列,填补陆地与海洋科学之问的断缺.三是要组织优秀地学教师轮换,巡回讲学,共享高水平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