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作人对希腊散文家卢奇安的作品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卢奇安对话集》中"非圣无法"的"疾虚妄",对"世相人情"的抒写,以及讽刺的趣味,契合了周作人的文化批判,也契合了周作人的审美趣味,理想状态则是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重视文章的"味",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他对别人文章的评价中,"味"都具有一种突出的文学价值."味"不仅是我们理解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关键,更是我们研究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3.
在周作人的文化和创作实情中,“涩味”和“余情”这两个概念相互关联,并且有深刻的内在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概念来解读周作人的作品和思想,本文认为,这两个概念包括含着闲适享乐,对文化选择和启蒙的怀疑和深刻的苦涩等复杂意味,而所有这些意味折射出周作人为一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的人生品味和文学立场,也使周作人区别于和其他的自由主义作家,这样的解读中,周作人独特的文学史意义或可呈现。  相似文献   

4.
“凌厉”与“平淡”构成了周作人早期散文的两个主导倾向。它们时而各自突出,时而相互牵制、渗透,并表现出由“凌厉”向“平淡”过渡的趋势。在彼此力量的消长中,形成了周作人散文中矛盾而统一的复杂风格。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钱理群等人认为《小河》一诗表达了对于"将来的忧惧",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不同的时期周作人赋予这首诗不同的意旨内涵与价值取向,诗中的"农夫"意识游移不定。对《小河》思想意义的再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中周作人复杂多变的文化心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周作人作为文学领袖之一曾对当时的文学界和思想界起到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周作人没有迎潮流而上,相反走回了一个狭小的自我空间,依然高谈“个人主义”,崇尚“尊重个性”,把个体生命价值放在首位,推崇无功利、无目的的“纯文学”艺术观。周作人的“中庸主义”思想是催发其跳跃性质变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周作人早期思想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他的非暴力思想和"爱之福音"的文学观深刻地影响了周作人早期的文学观和人生观.在以往的研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一直未被重视,本文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以补周作人早期思想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的“新儒学”思想,是在他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的体认中逐渐形成的。由于历史原因和周作人个人思想的局限,他“复兴千年前的旧明”、“化至上主义”、“儒学化中心论”等“新儒学”理论主张,虽然表达了周作人改造社会现实、抵御外来化侵略等主观愿望,但这种在传统知识分子化心态和周作人“历史轮回观”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立论依据是错误的,客观上也没有起到过任何积极作用,而它的负面影响却十分明显。他附逆期间“儒学化中心论”主张,与“曲线救国论”没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喜欢"谈鬼",他用"流氓鬼"和"绅士鬼"为自己矛盾的灵魂画像;因推重民俗文化、喜欢"俗趣"而对民俗鬼"情有独钟".周作人"谈鬼",既为自娱和娱人,也为探究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个人的自大"与周作人的"个人的解放"看似语言相仿,然而,作为精神界战士的鲁迅却始终坚持文化批判的立场,对传统文化中"合群的自大"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他强调的是个体鲜活的生命;而周作人的"个人的解放"则是作叛国的遗民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中多热衷于谈“鬼”,这其中包括对“蛮性鬼”的科学剖析,对“专制鬼”的高度警惕和对“吃人鬼”的猛烈批判,对三种“鬼”的剖析的方法,角度各不相同,但都统一在一种周作人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独特文化思考及其思维方式中,周作人的谈鬼在经历了三个阶段后,由得出的悲观结论转向了“闭户读书”和小品文写作,于是理解了周作人的谈鬼,可以为他后来的人生转向和文风转向提供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五四”前后周作人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为:个人本位的人道主义。自然人性论和个人主义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两大理论支柱。周作人对现实人生是给予了较多的人道主义关怀的,其对妇女及儿童问题尤为关注。而真正体现他的人道主义社会———道德理想的是其对“新村”运动的提倡,随着“新村”理想的破灭,他的人道主义理想也走向了无奈失落。总之,“五四”前后的周作人是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坚持者,他为“人”的觉醒和确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注意从古代随笔资源中获得有益的养分,曾力图使"随笔"概念成为包容更为广泛的文类,但在与"小品文"的区别和联系时,有时却由于审定不严而产生了混淆的现象。他善于从国外的随笔资源中汲取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血液。这就促使他走出传统樊篱,而勇于承担起"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重担。他重视随笔的道德意义、思想建设,这就是现代随笔的精魂。同时,周作人也注意构建现代随笔的文体内涵,提出了所谓"平淡"境界,以及"常识"和"趣味"等富有创意的美学要素。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许多学者从其人格、文学成就等方面都对他作出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们了解周作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周作人晚年的经济状况有据可查,对周作人的收入和开支进行大致的盘底,可以使人们对周作人的晚年生活状况有更直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懂得"日本文化且偏爱日本文化。这一方面表现出日本文化与周作人性格心性的深度契合,同时,日本文化对周作人来说具有更深层的意义:一是日本本土文化对周作人的吸引力;二是周作人在日本文化中看到了古老中国文化的延续;三是周作人在日本文化中看到了一种希腊精神,为其建构"全生活"的理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14年的周作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周作人思想观研究、文学观研究、周作人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周作人作品研究以及史料整理、翻译、批评、影响研究等几个角度。通过对2014年周作人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宏观把握2014年周作人研究领域的方向与动态,从而深入且公正地了解周作人其人、其思想、其作品以及其思想史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对周作人的尊重和理解,对周作人文学成就的肯定以及文本中的具体接受三方面叙述分析了张中行对周作人其人其文的接受和超越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自称“半是儒家半释家”,明白道出其受佛教文化影响,周作人喜爱佛教戒律,因为佛教形式戒律与儒家所讲的“礼”有会通之处,又与周作人艺术的人生观相契合,周作人的“疾虚妄”,周作人的苦乐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佛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佛教文化在周作人的艺术和人生中意义重大,它体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背景上对佛教文化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9.
从周作人的散文观出发,探讨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创作对台湾现代散文理论和创作的影响。指出台湾现代散文理论是对周作人"美文"传统的承续;在台湾散文创作中,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风格等方面,也都明显地借鉴了周作人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是新文学运动中最优秀的小品散文作家之一。周作人虽被归之于论语派,但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与论语派却有诸多不同。笔者以30年代及其前期周作人小品散文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小品散文的幽默特色,认为周作人的幽默风格在30年代初期明显呈现出由辛辣向闲适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由于周作人致力于摆脱政治羁绊,经营“自己园地”的“言志”文学的主观努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