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自从《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以来,中国武术在人们的视线中就一直属于活跃的大众文化一类。这种景象应该说与武侠小说、武术影视对广大民众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世事往往难遂人愿,人们在接受五花八门、新奇古怪的各种武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在自己的意识里构筑起一个虚幻的武功世界。这种几乎全社会迷恋武  相似文献   

2.
孔六荣 《精武》2007,(11):59-59
读完第220期《精武》,我对"我所知道的‘余拳’及余拳高手的功夫"一文,第一印象全篇都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东西,太不可信了!凭我习武三十余年切身体会,中国不可能有如此精奥神秘的武功存在,所谓"游走穴位"高深莫测的武功,在我们习武者身上根本不存在!或许陈公受到古龙武侠小说影响,有如此飘渺神秘的功夫,让我惊叹!忠言逆耳,因为练武,我在武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获省散打擂台赛70Kg亚军,同时还是绍兴市武术队散打教练,故我对神秘至极、空穴来风之武功,只是嗤之以鼻,宣传那种神话武功只能害人害  相似文献   

3.
在我近20年的体育记者生涯中,变换过不少项目,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武术,原因何在呢?不是因为我少年时代就是个武侠小说的嗜好者,曾经被《雍正剑侠图》迷恋得爱不释手;也不是因为我的故乡唐山,风靡中国式摔跤,小时候我曾经是个热心的观众,而是因为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地勇受到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许多外国朋友由于对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感兴趣,而喜欢中国开武术。特别是随着武打影视在全世界的红火,中国武术越发显得神秘和诱人。因此,武术一直是对外传播中国体育的重要内容。还记得1983年我随中国体操队赴布达佩斯采访…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11月26日下午,由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宁波市武术协会、镇海区非遗中心、镇海区武术协会共同举办的南道武功武学推广交流会,在郑氏十七房举行。国内外武术专家、非遗专家和武术爱好者齐聚一堂,深挖南道武功武术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南兵道八刀、短棍、武十段锦、七星拳……交流大会上,表演者们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展示出南道武功的高水准。多位武术专家学者、非遗专家和学校校长围绕“弘扬传统武术与非遗保护的意义”“青少年如何传承传统武术”“如何使非遗产品在保护的基础上,得到‘活态’传承”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5.
许强 《中华武术》2006,(7):46-47
武林旋风小子——听起来好像武侠小说或武侠电视剧里侠客的名字。我为什么要取这个网名呢?这跟我从小喜欢武术有关,我拥有一段关于武术的曲折故事。  相似文献   

6.
王玉林 《武当》2001,(9):18-19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瑰宝,影响遍及海内外。在太极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武术名家。吴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禹廷(1887-1982)先生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杨禹廷先生毕生致力武学,武功精湛,武德堪为大家风范,为武林同道景仰。杨鑫荣老师系杨禹廷先生长孙,自少年时起即随祖父学练拳械,深受杨老精湛武艺的熏陶,尽得杨老追求武术至高至精至妙之境界。杨禹廷先生仙逝后,杨鑫荣老师矢志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淡泊名利,潜心研习拳艺,笃行不倦,敢于突破成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武学方面造诣颇深。杨鑫荣老师虽未正式收徒,但他一直注重培养武学后进,分文不取。以高尚的武德、绝妙的中华武功赢得了学生们的敬重,并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捷径的教学效果,吸引着不同层次的学生们。  相似文献   

7.
武术影视或功夫影视作为世界影视的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功夫"或"武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张闪光名片,她在向世界人民展示东方独特的技击人体运动文化之时,也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章对经典武术影视和电视直播武术赛事以及相关的武术娱乐节目所承载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宏观而概要的分析,对武术影视和武术赛事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武术影视和直播武术赛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载体,对弘扬优秀对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8.
张筑昆 《武当》2000,(7):3-4
1999年3月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武当山.武当山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说起武当山,人们就会联想到武当武术。一般人对武当武术的认识仅限于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在电影《少林寺》中,和尚舞枪弄棒大声呼喝之后,电影《武当》中的道士又转起八卦掌,滚起了石球,总算给了世人一个武当武术不同于少林功夫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武术与电玩     
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对民族的文学、戏剧、舞蹈、美术、影视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电脑已步入寻常百姓家,而电脑娱乐在人们的工作之余也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众多的电脑娱乐软件,你一定会发现以武打为题材的游戏占有绝大部分,这些游戏有的取材历史故事、有的取材民间传说、有的取材武侠小说……主人公多是些智勇双全、武功盖世、行侠仗义、扶正法邪的赤胆英雄。故事情节跌宕曲折,催人泪下,娱乐之后给人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题材,象武术在电脑游戏当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谢永广 《武当》2013,(4):34-36
王芗斋是一代武学巨人,身处中国社会和武术发展的特殊历史转型时期,他的武术体系和武学思想的形成,是与中国武术发展进程,和他自身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对王芗斋武学思想的研究,从侧面也能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武术家的命运沉浮,反映了武术发展的一个历史时代的变迁,解读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轨迹,及其中国武术核心价值的本真存在。王芗斋武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问卷方法,对山西省15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力求全面了解和把握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武术的运动感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是防守自卫和锻炼身体;学生学习武术兴趣度不高主要因为授课环境和对武术内容不感兴趣;对武术的认知基本是通过影视武侠剧和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孙叔容先生(1918-2005年),是我国当代代表性武术名家,孙氏武学中兴之师。孙叔容先生是我国近代武术大师孙禄堂的嫡长孙,幼承庭训,8岁跟爷爷开始习武,终生不辍,38岁起随父亲孙存周在北海公园公益授拳,之后在全国各地授拳无数。孙叔容先生不仅在全国各地授拳,亦在孙氏武学研究方面做了杰出的贡献。1992年出版了《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简注》,2000年此书在中国香港再版。先后在《汴梁武术》《少林武术》《少林与太极》《武魂》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孙氏武学中兴之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武术影视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而且在电影历史出现了一个新领域——武术电影。武术影视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影视事业的发展,而且更对中华传统武术推广传播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有关武术影视与中华传统武术的研究也逐步受到体育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将中国武术影视的发展纳入中华武术发展议题中,对中国武术影视的发展现状进行理性评价和客观反思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武术影视的发展现状,武术影视的现存问题,以及武术影视对中华传统武术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新时期的武术影视能更好地促进中华传统武术事业更好、更快地传播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武术和围棋     
我对武术的印象,恐怕大都来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5.
李阳冉 《精武》2008,(1):35-37
作为在还珠楼主、金庸等人笔下活跃一时的武术流派,青城派曾被众多武侠迷和武术爱好者当做是武侠小说中存在的玄幻构造体。而真实的青城派武术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却一直被滋养它的青城山和青城山道教文化的神秘光环所掩罩。近年来,在媒体、影视、舞台剧、电视吉尼斯等一个个现代气息颇浓的名词关注下,青城武术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一个伴随着青城武术的复兴而声名鹊起的奇人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他就是青城派武术第36代掌门刘绥滨。  相似文献   

16.
李昌 《精武》2009,(9):54-55
《九要论》是一篇武学经典,它不仅从理论的高度上概括了武术的总则,而且系统全面、文字优美,不仅可以指导普遍的武术修炼,更能获得艺术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自然门武功是近代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享誉海内外,为习武者所推崇、仰慕。自然门武功由始祖徐矮师传杜心五,杜心五再传万籁声。三代宗师均文武双全,富有传奇色彩。其中,万籁声先生更是把自然门武功发扬光大,将武术技击中专一挖掘人体内部潜能的内功发展至极,把中国武术干百年来灿烂的内功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后人受益。  相似文献   

18.
无悔的选择     
年少时,曾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像心目中的英雄霍元甲一样,成就一身武学,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后来,进了大学,“武术”仍是我心中一个无法搁置的梦,甚至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一个人生的奋斗目标、生命的理想归宿便悄然地占据了我的心灵,那就是:振兴发扬中华武道事业,挥写创造自我璀璨人生。  相似文献   

19.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3,(8):56-57
本期出场名家梅花桩名家韩建中、八卦掌名家张全亮、意拳名家姚承荣湖北读者朱海问: 韩建中老师曾经在《中华武术》第三期上对中国武术中的点穴功夫做了解答,使我受益匪浅,但是我还有一些问题不明白。韩老师能否对点穴功做详细的解答? 韩建中答武打影视、武侠小说中武林高手在搏杀的关键时刻突然施展出致命  相似文献   

20.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骛近百年的武术文化流派——“马氏通备武学”,它和“兰州牛肉面”、“‘丝路花雨’及续集‘大梦敦煌’”、《读者》杂志共同构成甘肃的四大拳头文化品牌。改革开放以来,马氏通备武学立足西北、辐射全国、远播世界、造福人类,将武术文化的种子传播全球,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奇特的世界武术文化现象。文章以对通备武学的认识和理解为主线,从通备武学的概况入手。对通备武学的发展演变轨迹作了综合、系统、全面阐述,旨在让全社会深层次了解通备武学,挖掘和创新“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俱备”为宗旨的“通备”内涵,使之在和谐社会中更显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