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人问斯多噶学派的创始人芝诺:“谁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个自我。”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一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朋友,有一个可靠的测试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独处,独  相似文献   

2.
自爱和自尊     
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是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是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  相似文献   

3.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谁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个我.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  相似文献   

4.
<正>人生不可缺的两个朋友人生不能没有朋友。在一切朋友中,有两个朋友是最不可缺的:一个朋友就是你自己,是你身上的那个更高的自我。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哲学家称之为理性,但它常常是沉睡着的,你要去把它唤醒,为了使这个更高的自我变得丰富而强大,你还必须有另一个朋友,就是那些好书,活在好书里的那些伟大的灵魂。大师和偶像过去出大师,今天出偶像。但大师并未成为过去,而是永远活在他们的作品中,活在文  相似文献   

5.
独处的充实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相似文献   

6.
独处的充实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独处的充实周国平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相似文献   

8.
1人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  相似文献   

9.
自爱与自尊     
<正>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  相似文献   

10.
为失败而笑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轧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很痛苦。”乙说:“我当然痛苦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另一面,那就是,这个乙倒是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碰到意外,他先检查实际的损失,这是极端小市民的境界。我们再来看看孔夫子。一个地方着了火,孔夫子只问人受伤了没有,不问马受伤了没有,“伤人乎?不问马。”这种境界,是极端大圣人的境界。当然,孔夫子所以有这种境界,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马不是他的。如果马是他的,他也许像小市民愁西装一样愁起自己的马来。还…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 ,朋友来了一封信 ,“……我做了一件傻事 ,当时觉得没什么 ,事后回想起来 ,才觉得幼稚可笑 ,好像不是自己做的一样。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但每每想起 ,心头便会隐隐作痛。如同一个永远的疤痕 ,让人遗憾不已……”。读了朋友的来信 ,我感触很深。仔细想想 :这其中的原因 ,也许有很多。但关键的一点 ,是因为他没有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人来到这个世界上 ,总要做些事情 ,每个人把想做的事情做完 ,这就是人生的目标。如果一个人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 ,就容易做出后悔的事情。也许随时间的流逝 ,这些后悔会淡漠 ,但它如同在一件洁白的衬…  相似文献   

12.
张之阳 《四川教育》2001,(11):30-3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 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 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 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人,与你终生相伴相随,和你同走人生之路。朋友,当你某天蓦然回首时,会发现你人生旅途中留下的遗憾,许多都是由于你没有与这个人好好相处。这个人,就是“我”,也就是你自己。原来,人生在世,最难相处的竟是自己。然而,处世有道,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与“我”相处。相处的基础——认识“我”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曾一语中的:“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人刚出生时是不知道“我”的,直到两三岁才进入“第一自我发现期”,才会说“我”。但这只是找到了外在的自己,并没有找到内在的自己。到了青春期,人进入了“第二自我发现期”,这时,许多青年朋…  相似文献   

14.
为失败而笑     
李敖 《阅读与鉴赏》2002,(10):45-46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说:“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压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痛苦啊。”乙说:“我当然痛苦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另一面,就是,这个乙倒是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碰到意外,他先检查实际的损失,这是极端小市民的境界。一个相对的故事是写孔夫子的,一个地方着了火,孔夫子只问人受伤了没有,不问马受伤了没有,“伤人乎?不问马。”这种境界,是极端大圣人的境界。当然,孔夫子所以有这种境界,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马不是他的。如果马是他的,他也许像小市民愁西装一样愁起自己的马来。  相似文献   

15.
天平的两端     
有一个业余的健美运动员,被查出患有骨癌,医生建议她锯掉右小腿,她不肯。过了半年,医生要求要锯掉右小腿,她依然不肯。又过了半年,她离开人世,有一朋友感叹道:“要是早一点把右小腿锯掉,就没事了.”另一朋友说道:“病魔始终没有夺去她的美。”看见这一则故事,我不禁感叹到人世的变化无常。你喜欢的事情往往就是不能做。在喜欢的东西与生命面前,我们总要做出一个最难的决定。换作是我,我想我会更珍惜生命。一个人一出生,就用自己呱呱的哭叫声来向世界宣布“我诞生了”。这代表着这个生命将成为父母甜蜜的负担。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种种…  相似文献   

16.
舒扬 《中学教育》2006,(1):52-55
初识一位新朋友,怎么对他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记的窍门是不要过多地听这个人的自我表白,而要看他对别人曲评价。“曲径通幽”,从他对自己周围朋友同事的评价中,你能比较准确把握他的人品和性格。[编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高考过后,有朋友送来两篇辽宁省的高考作文《杜绝盲从》和《坚持真理》,要我评改。第一篇题目是“杜绝盲从”。从题目看,这个考生做出了一个论断,也就是他文章的主题——杜绝盲从。但材料明明说,对待这个权威的述说,有几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不动脑筋,“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这是自我麻痹。可以说是“盲从”。另一种即使面对权威,仍然根据自己的感知作出判断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此人明显没有盲从。还有一种,回避和权威冲突。说自己感冒了,表面上是拒绝表态,实际上是委婉地表示保留。要确立论题,起码应该对这三种态度综合分类,  相似文献   

18.
做一个战士     
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问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回答他:“做一个战士。”另一个朋友问我:“怎样对付生活?”我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战士颂》的作者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我如果是一盏灯,这灯的用处便是照彻那多量的黑暗。我如果是海潮,便要鼓起波涛去洗涤海边一切陈腐的积物。这一段话很恰当地写出了战士的心情。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为了强化教师职业的公职性,我坚持应该把教师,至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规定为公务员或国家工作人员,以突出其公务性质,这样我们才可以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职业规范。——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劳凯声人生不能没有朋友。在一切朋友中,有两个朋友是最不可缺的。一个朋友就是你自己,是你身上的那个更高的自我。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更高的自我,但  相似文献   

20.
做一个战士     
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问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回答他:“做一个战士。”另一个朋友问我:“怎样对付生活?”我仍旧答道:“做一个战士。”《战士颂》的作者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我如果是一盏灯,这灯的用处便是照彻那多量的黑暗我如果是海潮,便要鼓起波涛去洗涤海边一切陈腐的积物。这一段话很恰当地写出了战士的心情。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