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生活处处是学问。央视20O5年春节晚会的一大亮点可以说是“新春使者送春联”,这些春联或幽默、或庄严、或直白、或含蓄,溶热情喜庆吉祥和谐于一体,雅俗共赏,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不仅富有美好前景和时代气息,更包含许多文科综合知识。这些春联既是春节晚会中特殊的主持串联词,又为春节晚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猜——试——想——议——做”的方式.努力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不免要看看报、读读书。目的有三个:一是为了获取一些信息,知道在某个时空范围内发生了什么。二是为了得到某些知识,如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等,知晓你要了解的对象“是什么”,以及与它相关的缘由。三是学习与鉴赏,主要是读读小说、散文、诗歌,在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虚幻世界里畅游一番,获得审美感受,或学习创作方法。这  相似文献   

4.
为了挖掘出有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从2005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春联”入手,把春节晚会引入语文课堂。一、寻寻觅觅配春联出示“春晚”上出现过的20来副春联,上下联均已被打乱,让学生找出配对的上下联。学生在寻寻觅觅中体会到了对联的主要特点: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配好对的春联还要确定上下联,这是个难点。我趁机告诉学生: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是平声。找到配对的对联的学生再一起讨论确定上下联,然后模仿“春晚”上全国各地电视台主持人两两配对,展示春联。学生配好的对联有:…  相似文献   

5.
实地参观有利于幼儿获取真实的、直观的相关知识和真切的情感体验,是让幼儿感受生活、感受真实世界的好方式,也是我园《发展幼儿能力课程》的一大特色。下面就大班参观“消防队”一例看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反之”、“相反”和“否则”都有关联作用,一般用在相互对应的两个小句、单句、复句形式、复句或句群之间。它们意义和作用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清代学者袁枚云:“蚕食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学习亦然。”蚕食桑叶,蜂采花,正如人们治学,要不断地吸收知识。吸收是基础,消化是目的,而消化是为了更好地吸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两者只有密切结合,才能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创新。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与“3+2”历史单科考试相比较,文科综合卷历史学科的试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从命题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看,高考文科综合命题均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另一方面,从命题的内容和形式看,综合卷考查的知识,不再顾及知识考查的覆盖面。据统计:综合卷中实际考查的一级标题的覆盖率仅为44%,  相似文献   

9.
清人姚鼐说:“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或称义理、考据、词章)姚鼐提及的“义理、考据、词章”三方面,是我近十余年潜心探究,乐此不疲的所在。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二OO五年度宁波市镇海区语文七年级(七)期末统考试题中,有这么一道题语言积累和运用题:“诸葛”是复姓,其实我们国家还不少复姓,如“上官”、“司马”、“公孙”、“欧阳”等等。  相似文献   

11.
[题目]小红、小玲、小芳、小刚和小明五人,在一次英语竞赛中,得到了互不相同的分数(都是整数分)。小红说:“我得了85分。”小刚说:“我在五人中分数最高。”小玲说:“我的分数是小红和小芳的平均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06,1(10):48-48
中国德育杂志社从2006年6月1日至7月1日面向全国举办了“征集建议,免费赠刊”活动,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杂志社共收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上千名读者的来信,编辑部将陆续选登部分读者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群人归拢在一起,那尚不是一个“组织”;四、五十个学生以简单机械的手段聚于一室,那只能称作一个“组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班级。真正健全的班级应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一个领导核心,有优良的风气,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由“组合”到“班级”是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14.
五月的北京,“科博会”总是个热门的话题。从创立开始,“科博会”就是一个留学人员活跃的展示实力的舞台。今年的“科博会”,无论是举办人才招聘、创业论坛,还是力推创业新锐、创业成果,都浓缩着当今“海归”求职、创业已是艰难百战的现实。而同期由本刊与有关单位联合推出的“留学论坛”活动,仍传递出“海归”们在“去”与“留”之间的艰难抉择。这些,不约而同地汇聚成人们对“留学后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世界杯期间,新闻媒体铺天盖地.对各国球队和著名球星品“头”论“足”。不少报道称乌克兰队和厄瓜多尔队为“黑马”,称法国队为“老枪”,称德国队为“东道主”。那么,这几个词语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在“活动”中学习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要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中,我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例如:在讲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较时,学生4人一组,每组有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还有一个大一些与一个小一些的圆柱和一盆带红颜色的水。每一组同学都拿起圆锥和那3个圆柱,比一比高和底面的圆直径的大小。然后,学生把圆锥装满水倒在自己选择的圆柱里,只许倒3次,看看有怎样的情况。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倒3次刚好倒满圆柱。这堂课,我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探索知识,同学们都感到很愉快、很自豪。我想: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应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是方法。教师要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满足他们好胜、好奇、好表现的心理,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目没志向,二日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那么,什么叫“志”呢?“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和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志  相似文献   

18.
扫墓、踏青、插柳。始于何时? 扫墓:始于战国的“墓祭”,盛于唐代。后称“上坟”、“上墓”。清代上坟从清明前夕起到立夏日止,长达一个月。有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2006,(9):42-42
教师依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运用语言、实物、道具、表演等手段,精心地创设音乐情境;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参与、自我体验、尽情表现的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情境·体验”音乐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设境——体验——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一 )“腐败”一词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 ,即物质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辞海》将“腐败”解释为“腐烂”。《汉书 食货志上》‘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也泛指败坏、堕落。《辞源》将“腐败”解释为“溃烂发臭、陈旧迂陋、腐朽败坏 ,一般用于对食物的描绘。”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概念被引申为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泛指人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腐败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和界定 ,国内目前关于腐败的概念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