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汉语而言,英语中更多使用的是被动语态。由于被动语态很少在汉语中出现,因此很多英语中的被动语态要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语态。事实上,译者也尽可能的试图把英语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但是,译文一定要具有可读性并且通顺。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许多种翻译英语被动语态的方法。这是一门值得关注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隶属不同的语系,语言差异比较大,一个明显的差别体现在被动语态上。英语被动句使用频率很高,而汉语被动句相对使用频率低得多,英汉翻译时需充分考虑具体的语境和汉语表达习惯。文章通过英汉被动语态的差异对比分析,然后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再结合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实例,探讨英语被动句汉译的2大翻译策略,11种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希望对从事被动语态翻译和被动语态翻译教学人士以及自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广泛使用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中被动句型远远超过汉语,翻译时可根据句子的整体结构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英语的被动句.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医学英语被动语态译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琳  宋传国 《内江科技》2006,27(4):63-63
医学英语中经常可以见到被动语态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可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分别用原文中的主语做主语或宾语,也可译成带表语的主动句;另外可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常见的由“被”,“给”,“(遭)受…”,“为(被)……所……”等词或词组来翻译这些句子。本文对此进行一些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邹燕 《科教文汇》2010,(31):136-136,152
被动表达是在各国语言都会表现出来的,我们汉语的一个"被"字就能包罗所有的汉语被动表达吗?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发现日语很多的时候喜欢用被动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相比,有很多被动上的表达都是我们汉语母语学习者难以理解的地方。所以我在本篇文章中想从两国人的思维方式的比较,以及语言实际应用中的被动表达的异同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6.
董丹玲 《科教文汇》2008,(9):180-180
英语的语法和汉语的相比,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当然,我们必须要注意它的不同之处。对比两种语法时最重要的是指出两种语言用同一术语时,其中不同的地方。本文旨在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意义等方面的被动语态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许培真 《科教文汇》2011,(1):124-125
英语被动句历来是语法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ICM和原型范畴理论,文章对英语被动句的认知范畴作了初步探讨,对英语被动句的不同形式和意义做出合理的解释,对理解和使用英语被动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机械工程英语中被动语态占有重要的篇幅。通过对各种例句译法的分析,揭示了被动语态句式翻译的一般规律,有助于使译文通顺流畅,对机械行业的英文翻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语义学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典型的英语be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总结出英语被动句的语义特征包括[+及物性]、[+施动性]、[+承受性]、[+移情]以及[+结果性].而汉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包括[+及物性]、[+施动性]、[+遭受性]、[+灵性]、[+移情]以及[+结果性].而且每一个语义特征在英、汉语被动形式中的表现又各不相同,也就体现了在反映人类普遍经验的共同语义特征下,英、汉语被动句不同的语义区分特征的组合和搭配.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被动表现的使用极为频繁,并且其语法体系与汉语完全不同。基于以上原因,日语被动表现的汉译就成为了日语学习者的难点。本文以日语被动表现形式为切入点,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典型例句,对日语被动表现的汉译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汉译方法上则分为"中日被动句表现一致"、"省略汉语的被动标志"、"翻译成汉语的主动文"、"非被动句式汉译时使用被动式"四种情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尹平 《科教文汇》2007,(4S):65-66
本文基于语义学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典型的英语be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总结出英语被动句的语义特征包括[+及物性]、[+施动性]、[+承受性]、[+移情]以及[+结果性]。而汉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包括[+及物性]、[+施动性]、[+遭受性]、[+灵性]、[+移情]以及[+结果性]。而且每一个语义特征在英、汉语被动形式中的表现又各不相同,也就体现了在反映人类普遍经验的共同语义特征下,英、汉语被动句不同的语义区分特征的组合和搭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本地思维和母语语法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汉语式"英语形式,高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语法知识的学习,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汉语式"英语。本文分析了高中常见的"汉语式"英语表现和避免方法,并探究避免"汉语式"英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为理论基础,旨在研究汉英语言人际意义实现方式的异同。语气和情态是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本文梳理了汉语学界对语气内涵的理解,并将其与英语语气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英语语气主要靠动词的变化表达,而汉语主要通过各种语气词来表达各种语气和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的判断和态度,揭示了汉语比英语有更丰富多彩、复杂细微的情态表义手段。  相似文献   

14.
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本文以此为依托,对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的主要表现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负迁移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与汉语相比,英语有其独有的特征。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的特性,培养语感。本文尝试以英汉对比分析理论为依据,从英语语言的静态和汉语语言的动态特征,英汉的被动、主动语态对小说《苔丝》进行分析,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6.
王志平  史心  李其云 《内江科技》2006,27(3):90-90,101
本文是从比较语法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异同,并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形式、应用场合两方面对二者的异同作了分析与总结.通过比较使英语学习者认清英汉被动句各自的语法特点及形式,有助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7.
李镜 《科教文汇》2008,(20):243-243
与汉语相比,英语有其独着萌特征。揭示英汉两种语告的异同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的特性,培养语感。本文尝试以英汉对比分析理论为依据,从英语语言的静态和汉语语言的动态特征,英汉的被动、主动语态对小说《苔丝》进行分析,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8.
一、出现分化的原因 1.出现开口困难.我们都知道,英语是一门语言,是要进行交流的.刚开始学英语的学生都能大声的朗读出来.由于我们现在初中每周只有几节英语课,最多一天一节,其余的时间很多学生不可能运用英语,学习英语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没有环境慢慢对学英语兴趣逐渐减弱,由开口讲到闭口,由积极主动学到消极被动,如此恶性循环中,特别是大一点的学生怕自己说出来是错误的让人笑话,所以就不敢张口了. 2.记忆词汇出现困难.在七年级学英语时学生读书声音很大,而且学习兴趣很高.随着学习知识的难度,词汇量的增加,部分学生用汉语来学英语,用相近的汉字注释英语,没有按音标规则记单词,并且对一些词汇不记不背不写,导致语言脱节,词不能用,也不会问,慢慢的就失去信心,成绩就下降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国内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语态使用差异,分析国内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并提出改进思路,以助益中文科技期刊提高英文摘要编写质量、提升国际传播效果。【方法】选取34种中外权威科技期刊,从每种期刊中抽取2022年第1期前10篇研究性论文的英文摘要形成小型语料库,统计分析其语态使用情况。【结果】国内、国外期刊的语态使用表现截然相反:国内期刊总体上偏好被动语态,国外期刊则倾向于主动语态;两者在主动句/被动句数量比值以及主、被动句在总句数中的占比方面差距悬殊。【结论】国内中文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编写未跟上国际文体变化新趋势,存在过度使用被动语态问题,相关标准和要求落后、翻译思维惯性顽固、写作教材观念过时是其重要成因。建议根据语步功能,合理使用主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20.
谈谈现代汉语中借自名词的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三大主要量词分类中,存在着另外一群具有独特特征的量词,它们是从名词中临时或永久借用来的量词。本篇论文就讨论这类词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性特征,分别从借用方式分类,认知语言学基础,语法特征以及语用效果等四方面来简单分析这种语言现象,并简要指出本论文对汉语本体研究以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