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09,(12):3-3
傅斯年(1896—1950),江西永丰人,生于山东聊城。字孟真。一九。五年入东昌府立小学堂。一九。九年入天津府立中学堂。一九一三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一几一七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在北大时与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提倡新文学,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一九一九年毕业后赴英留学,先后入伦敦大学、柏林大学攻读历史与哲学。一九二六年回同后,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文及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2.
2017年5月4日,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人民日报》撰文《“五四”,永远的精神标杆>,提到“五四”之所以是“幸运儿”,有一个现象:“事件发生的当月,按理说,尘埃尚未落定,可已经有北大教务长顾孟余、学生领袖罗家伦以及著名政论家张东荪分别在《晨报》{:每周评论》与《时事新报》上撰文,命名此‘运动’,且表彰其‘精神’.”  相似文献   

3.
吴永贵  王静 《出版史料》2004,(2):103-105
1918年岁末,在北京大学红楼图书馆的一个房间里,北京大学的一些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顾颉刚、俞平伯等人,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师长的直接指导与帮助下,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的第一个学生社团——“新潮社”。在“五四”时期蜂起的各种文化社团中,新潮社算得上是创办较早的一家,也是很有影响的一家。它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与师长们的《新青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成犄角之势,与旧势力、旧传统、旧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历史上,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位先驱,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晚年的陈独秀过得非常凄惨.陈独秀刚到江津吃了邓仲纯之妻的闭门羹后,在所住的"郭家公馆",陈独秀宴请特意来江津看望他的高足罗家伦、傅斯年.  相似文献   

5.
1919年5月4日上午10点钟,北京大学外文系学生罗家伦刚从城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回到北京大学新潮社,准备和大家一道去天安门游行,同学狄福鼎推门进来,说:“今天的运动不能没有宣言,北京八校同学推我们北大起稿,你来执笔罢!”罗家伦见时间紧迫,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提及“五四运动”一词,我们不能不说起当年的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罗家伦是五四运动重要的组织者、宣传者之一。他亲笔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句流传广泛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最早解释“五四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家伦是名符其实的五四健将,著名的《五四运动宣言》就出自罗家伦之手。五四一辈文人学者,多已用白话文写作,但因为他们早年有文言的底子,所以一般都是文章高手,特别是"宣传性"的文字,后辈很难写过他们。白话文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教育学家的罗家伦,曾任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校长,在众人眼里他是雷厉风行的革新派,而在女儿眼里他慈祥善良,是一位优秀的父亲。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梅贻琦是人尽皆知的人物,其实,还有一个罗家伦,和梅贻琦并驾齐驱。随着当前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中带来的诸多问题,很多人开始重新认识并发掘罗家伦的价值。罗久芳作为罗家伦的女儿,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长期在美国大学任职,20世纪70年代开始整理父亲译稿,不久前她推出了回忆录《我的父亲罗家伦》。她以亲身回忆为主线,用真挚的感情,客观地展现了罗家伦不平凡的一生:北  相似文献   

9.
1917年北京大学招生期间,参加阅卷的胡适在招生会议上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主持会议的蔡元培表示同意。可当委员们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却发现他的数学是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不出众。由于蔡、胡两人的执意,学校还是破格录取了这名学生。他就是罗家伦。  相似文献   

10.
正罗家伦,"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新潮》杂志的创办者、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的10年掌门人和驻印度大使。在罗家伦漫长而又丰富的一生中,他与张维桢的爱情又是另外一种传奇——柏拉图式的"马拉松长跑"。  相似文献   

11.
罗家伦,字志希,浙江绍兴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文科.在校期间,与友人成立"新潮社",宣传文学革命,并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为五四"三健将"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苏嘉 《出版史料》2004,(4):30-34
张静庐不仅是位出版家,他关心国事, 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他在浙江镇海家乡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热血沸腾,用他自己的话说, 要冲破樊笼,冲破自我,创造新生命。他立即赶到上海,参加了救国十人团联合总会。这时,上海为响应“五四”,在6月3日发动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运动。“六三”运动后又有反对西原借款、取消四路合同、罢免段祺瑞、解散安福系武力边防军, 号召工商学界推举代表入京请愿。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字梦簪、孟真,祖籍江西永丰。1896年3月26日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傅斯年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五四运动时期的北大学生领袖,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历史语  相似文献   

14.
我大学毕业已有十数年,母校南京大学的校训一直记在心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个校训来自民国时期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的演说《中央大学之使命》(1932).在这个演说中,罗家伦说:“我们要养成新的学风,尤须先从矫正时弊着手.本人诚恳地提出‘诚朴雄伟’四字,来和大家互相勉励.”  相似文献   

15.
罗家伦,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民国首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后出任中央大学校长。作为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始终把教育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曾特别提出"学术独立","开清华学术化的滥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罗家伦学术思想的形成轨迹,考察论证了罗家伦的大学生培育观。罗家伦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发展,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舆论学专业化研究传统的发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专业化的舆论学研究传统并不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五四时期,是当时中国“国民舆论大觉醒”的产物。罗家伦、徐宝璜等新式知识分子在西方学术精英的启蒙推动下,将活跃的社会舆论现象与他们所接受的西方现代学术理念相结合起来,对社会舆论现象进行专门研究,实现了传统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方面的现代转型,从而开创了中国专业化的现代舆论学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8.
(二)“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商务印书馆的职工组织起来,参加到工人阶级斗争的行列中去,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斗争。首先是一九一九年的“六三”大罢工。中国工人阶级是在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而且很早就参加过革命斗争,但是在“五四”运动以前,还没有自觉地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和斗争纲领,而只是作为资产阶  相似文献   

19.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已走过了80个年头。4月28日,中国记协在京举行首都青年新闻工作者座谈会,隆重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首都新闻单位负责人、部分老新闻工作者、首都青年新闻工作者和在北京参加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的选手...  相似文献   

20.
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其教育思想充满民族主义色彩。对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做深入研究和全面剖析,对于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