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云南教育》2011,(3):36-37
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或是把自己没有上好学的心愿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规划,让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一转眼,孩子已到了读书上学的年龄,之前,请教了不少前辈,众口一词地告诉我:“孩子一至三年级一定要管得严,抓得紧,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夯实基础,将来有出息。”望子成长的想法人皆有之,所以,对于资深家长的口述实录,我牢记于心,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3.
周秀芹 《考试周刊》2013,(17):182-183
小孩子不懂礼貌有缘可溯。家庭的熏陶、过度的溺爱等都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变得不文明。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好习惯,不能娇惯,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尊重孩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岁,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对着干,睥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  相似文献   

5.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是伴随孩子翻身、坐、爬、走路、跑步、摔跤……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一个连续不断、持续积累、缺一不可、十分自然和不可逾越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调适过程。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周国平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晏红 《家庭教育》2010,(1):10-15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孩子由不成熟开始过渡到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充满了矛盾冲突,渴望独立与自由,但又无法很好地约束自己,行为和想法常常脱节。这个时期的很多家庭也因此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7.
王艳 《今日教育》2010,(9):38-39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孩子成长环境中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不由自主地有所提高,其想法和做法与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因此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头脑中总会装着、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念头,这些念头中,有些是不切实际的,有些是荒诞离奇的,有些则是不正确的、有害的。如何应对孩子们这些不适宜孩子成长的想法,是家长和教师共同面对并急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良好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纲要》指引下,我们将环境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进行实践研究。我们始终以孩子为主体,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创造,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积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偶然在网络中看到一家长专门为孩子写的成长日志,有几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和孩子在一起成长,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何不放平心态,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其中成就的,又何止是孩子?说得真好,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12.
母爱·师爱     
母亲,教师,似无关联。若为师者爱生如子,师者即母亲,师爱即母爱。因承担责任而成长,最具说服力者,非母爱莫属。母爱最初是朴素的。既然把孩子带到世上,就应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为人母者最初的想法。因意识到自己的这份责任,母亲便进入角色,让孩子在母爱中  相似文献   

13.
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因为只有在倾听中才能了解对方的想法,才能和谐地沟通。作为幼儿教师要多倾听孩子,多用心观察、了解孩子,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可是怎样智慧地爱孩子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成长呢?首先要从接纳开始,接纳是指接纳儿童本人,接纳他的感受、个性、想法,并给予儿童尊重和关注。接纳是孩子成长和培养自信的最佳土壤,接纳使爱变得恒定。而接纳是从童年开始建立起来的,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父母如何看待接纳,直接影响亲子互动模式,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5.
爱的维生素A:关心。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学习。爱的维生素B:了解。了解孩子的发展、了解他的喜好和想法。爱的维生素C:尊重。倾听孩子的心声,信任孩子。爱的维生素D:责任。热爱孩子,理解孩子。四种爱的维生素,你家储备了吗  相似文献   

16.
吴国华 《海南教育》2014,(22):89-90
成长,或许有烦恼、有艰辛,也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感恩,是欣喜,是幸福。作为老师——孩子人生路上的最初陪伴者之一的语文教师,应当借助于语文课程的优势,为每个孩子的生命灿烂奉献一份“多彩光谱”,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美好与幻想糅合的梦的童年。笔者引领孩子建立的“成长记录”正是缘于上述初衷。一、心心相印——让孩子在交流中打消“记”的难度这里说的“成长记录”,采取的形式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好一本“成长记录本”,在平时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王琼琼 《新读写》2010,(5):29-29
生活的压力常常让大人们感叹不已,但是孩子们也有成长的烦恼呢。希望快快长大,几乎是每个孩子都曾有过的想法。小作者真实地表现了孩子的心理,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8.
我的孩子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天生瘦小,但却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近两年,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他的小脑袋里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尊重他对事物的看法,尽量做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理解他的思想,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感到,孩子比过去“懂事”多了;大人与他的沟通也变得更加容易。 起初,是一件小事促使我意识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孩子的重要性的。去年夏天,为了让孩子学会游泳;我一有机会就带孩子到海水浴场。说是”游泳”,其实孩子怎么也不敢…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性格反正是天生的,我们后天也做不了什么。许多家长都抱有这种想法,因此只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而忽视了他们的性格培养。其实,孩子健康性格的养成离不开健康的家庭生活,为了使孩子有健康的性格,就让我们一起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20.
走近童心     
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需要和特点,它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和教育的手段,并且其本身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与价值。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就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走近孩子的心灵,蹲下来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引领孩子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