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1988—2009年海南投资率、消费率、净出口率相关数据,把海南投资率、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海南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投资两轮驱动,净出口在海南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明显,经济特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未体现;投资、消费没有对海南经济增长形成长期稳定的拉动作用;当消费率高于投资率时,海南经济增长,而当消费率低于投资率时,海南经济增长不明显直至下降;海南经济增长动力呈现出弱工业下的消费主导型增长、间歇性的投资冲击型增长和乏力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消费与投资比例关系变动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投资与消费间合理比例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从1980~2007年天津市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变动趋势中,可以发现投资率波动呈上升趋势,消费率波动呈下降趋势.在与国际比较中,我们发现天津市的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并且近几年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为了促进天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调整投资与消费间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3.
伴随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再次引起人们对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阐述了研究我国消费投资比例关系不可忽视的经济运行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因素;从多国长期趋势角度对我国较高投资率的合理性给予有力的支持;并从经济运行实践和实证模型两个方面,给出了现阶段我国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合理区间。最后就提高我国消费率和协调消费投资比例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再次引起人们对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阐述了研究我国消费投资比例关系不可忽视的经济运行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因素;从多国长期趋势角度对我国较高投资率的合理性给予有力的支持;并从经济运行实践和实证模型两个方面,给出了现阶段我国消费率与投资率的合理区间。最后就提高我国消费率和协调消费投资比例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的关于消费率问题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大多是站在消费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这一现象,对于消费率的认识和研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低的消费率并不代表消费需求的不足,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率的持续上升,而消费需求的变化并不会决定消费率的变化方向.从生产和投资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低消费率问题会更接近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朱庆武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1):85-89,95
选择1993-2014年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对金融深化的三个指标与经济增长率作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发现: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呈现负的相关关系,从长期来看金融相关率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力在长期内是逐渐减弱的。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不明显,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与消费失衡的表现是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投资率高的首要原因是我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新一轮经济增长又主要以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为主。同时,居民实际工资水平下降、消费物价水平上升造成了消费疲软。针对经济增长的现状,应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梯次升级和全面发展;加快投融资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尽快消除投资迅猛扩张的体制弊端。  相似文献   

8.
对1978-2008年间中国消费率及其变动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消费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且这一趋势由居民消费率下降所主导。影响消费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最终消费支出增长率、经济增长模式、居民收入水平、住宅销售价格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变动对最终消费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和出口。本文利用1986年——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数据对影响最终消费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对当前我国最终消费率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投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协整、VAR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在1981—2006年度经济数据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以G7为代表的世界大国经济波动如何通过中国的FDI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结果表明,中国FDI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存有相关性;世界大国经济波动是中国FDI和中国经济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中国FDI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Granger原因;中国FDI方差分解中由中国经济因素解释的成分远高于世界大国经济因素的解释成分,在G7和中国GDP方差分解中,由对方经济因素解释的成分处于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中国与世界大国之间经济波动的相互影响在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1.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探讨辽宁省经济增长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之间的长短期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文章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金融相关比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安徽省经济增展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在长期内取决于技术进步率,在短期内取决于投资增长率(索洛模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进步率,一方面取决于专利制度保护下的创意生产率(罗默模型),另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者在技能积累上所花费的时间(技术转移模型);但是,无论是企业投资率还是劳动者在技能积累上所花费的时间,最终都要到经济基础因素,即构成经济环境的政府政策和体制的基本变化中去寻找(内生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1978-2005年的经济数据,用协整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性进行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在样本区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长期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第一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产业之间不存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和冲击反应表明第一、二、三产业变动的原因解释力度和冲击强度在产业结构系统中整体趋势是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对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调查统计,1997年,我国人均GDP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只有58.8%,居民消费率则更低,只有47.5%。偏低的消费率不利于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内需条件。我国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不可能再有日、韩、东南亚国家的当初的国际贸易条件,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海外市场来支撑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中国决不可能走“低消费、高外向度”的外需主导型发展之路。中国在长期经济发展中只能是以内需为主,消费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受到严重的国内市场需求约束,进而导致长期增长率下降。因此,消费率偏低已经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VAR模型来考察广西1995-2012年期间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增长对本土创新能力的动态影响,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和本土创新能力尚未形成互为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本土创新能力的Granger原因,而本土创新能力并不是经济增长Granger原因;本土创新能力自身形成了良好的“累积效应”;对外开放水平对本土创新能力起到了短期促进、长期抑制的作用;经济增长为本土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但冲击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再度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和增速过快、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的新矛盾和问题。据此,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今年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将农村经济工业化置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中心地位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德明近两年严重通货膨胀的出现,既有近因,也有远因。近因一是投资率超过了积累率,消费基金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生产增长率;二是价格盲目放开,市场秩序失控;三是没有认真执行中央十三届八中...  相似文献   

19.
广东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6年广东省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者之中就业增长率波动的幅度较小,GDP增长率和就业弹性波动的幅度较大。广东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广东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0.22%。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明广东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的增长,就业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广东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第三产业吸钠就业能力最强,其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0.
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文章通过运用OLS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协整关系分析,对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各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分析,得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其中国内投资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GDP增长率上升0.1237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GDP增长率提高0.998个百分点,但是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