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贺诗歌的情感特征是恨,恨人生不得意,推己及人,也恨天下不公平,为苍生鸣不平.对恨的解脱使李贺对时间特别敏感.恨使李贺的诗歌形式独特,李贺诗歌代表性的意象是"玉石".  相似文献   

2.
中唐李贺冷艳奇诡诗风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同时也给后来人带来解析上的困难.该文试图从时代风气、唐诗发展规律以及李贺自我生命意识等方面进行探析,来打开正确解析李贺诗歌的一扇窗.  相似文献   

3.
形成"虚荒诞幻"的李贺诗风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的黑暗、文坛上追求险怪的风气、家庭的困顿与母亲的溺爱,以及自身孱弱的体质和病态的人格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贺,影响了虚荒诞幻的李贺诗风.  相似文献   

4.
元末诗坛,经杨维桢等人的推崇,掀起了习李贺诗风的高潮.这是因为:一方面,李贺风格独特的诗歌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李贺的诗风切合了元代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元代文人在李贺的诗歌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元末诗人在学习李贺,使很多诗作呈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但也有因过度追求幽邃奇诡而落入歧途的.  相似文献   

5.
在名人辈出的唐代,李贺的名字闪耀其中,多数人们在探讨他时多同情这位短命的天才,李贺用惊叹的文字勾勒出离奇的色彩,编织着独属于他自己的诗歌世界.李贺的诗歌具有构思独特、意象内涵多样、用词用字精巧等特点,他曾师从于多人,风格受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而他又受屈原的作品、汉魏六朝乐府、齐梁宫体诗的影响.李贺的诗歌被后来的诗人学习...  相似文献   

6.
李贺的诗歌因其别具一格,后人颇有非议,贬之"欠理"、"费解"、"无逻辑性".其实这类"令人费解"的诗歌同样生动奇妙,诡幻幽丽.本文试图探究李贺意象诗风格形成深层原因,归纳其意象诗歌的类型,并且总结其李贺意象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李贺歌诗在元朝的风行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诗人对李贺歌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贺体诗歌盛极一时.但元前期与后期诗坛受李贺影响的程度、方式并不相同.这一现象与元朝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知识分子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贺(790——816),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短促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我个人体会,毛主席所称赞的主要是指李贺诗歌的艺术成就.李贺诗歌在艺术上主要继承了《楚辞》、乐府歌谣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受齐梁宫体诗绮靡风气的影响.继承《楚辞》的优良传统,是他作品艺术成就的主要部分,也是最独特精采的地方.李贺继承《楚辞》是自觉的,他说:"楞伽堆案  相似文献   

9.
因时代、出身、个性、遭际等的不同,李白和李贺的诗歌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意象的基本特点、仙意象与鬼意象、意象的疏密度、意象的跳跃性及意象的塑造等方面对李白和李贺的诗歌审美意象进行了比较,并指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审美意象的差异,才造成了李白和李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朱大银 《巢湖学院学报》2005,7(2):111-113,123
中唐诗人李贺,其诗歌中浸透着强烈的生命价值意识,此乃是其诗歌中明亮高亢的一面,而这一点向被研究者所忽略.本文试图通过对李贺诗歌中马诗、剑诗、竹诗及英雄诗的解读来分析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李贺传说故事内容的分类,对其特点作了简要的阐述,分析了传说中的诗人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探讨了李贺传说所表现和反映的士人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李贺诗歌文辞色彩斑斓,意象变化多端,其独特的意象表达广受赞誉,也引来许多批评之声。本文从李贺诗歌的意象构成、意象组合以及意象元素入手探讨李贺诗歌的意象结构特征。意象是李贺诗歌的主要表达手段,它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带有诗人独特的主观感受;李贺诗歌的意象组合并非随意铺陈,而是通过暗合的形式组合成完整的意群,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心理感受。此外,独特意象元素的使用也使李贺诗歌的意象更加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3.
李贺是中唐最具天赋的诗人,却终生未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李贺受传统礼俗的制约,因避父讳未能举进士。笔者认为李贺最终放弃科举考试是因为他不屑于其它科别的考试,再者与李贺体貌特征有关,李贺相貌丑陋、羸弱多病,不能通过吏部释褐试对考生体貌健康状况的严格限制,他最终放弃了科举考试,而选择恩荫入仕的捷径。恩荫入仕在唐代为时俗所轻,职官品级较低,升迁艰难,李贺再次陷入尴尬之境。本文尝试阐释李贺仕途遭遇。  相似文献   

14.
李贺诗歌具有凄艳诡激的美学风格,这一方面是源于李贺偏狭敏感的气质、卓绝不伦的才情、飘零不遇的人生遭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李贺对意象、词彩、修辞、声律的陌生化追求。  相似文献   

15.
李贺写竹     
<正> 李贺的家乡昌谷,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地,其地依山带水,竹林繁茂。与李贺同时的诗人元稹曾写有《连昌宫词》,起首即曰:“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自束。”(李贺故宅就在故连昌宫附近)据中共宜阳县委宣传部《李贺故里调查》曰:“今昌谷村名虽无,但此一带村子有三乡、上庄、下庄、南寨、柏坡、后院等.大都村头相连,绿竹成园,较大之竹园即有一百多亩。”“连昌河谷  相似文献   

16.
自清代姚文燮、王琦疑李贺有妻室以来,近世王礼锡、朱自清、周阆风、钱仲联等学者均持此说不疑,并不断提出新的佐证,遂使这一观点几成学界定论。本文通过对唐代社会文化状况及李贺传记资料和诗歌内容的考索与研究,对上述学者提出的李贺有妻室的论据逐一进行辩驳正误,得出李贺无家室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7.
晚唐大家李贺的诗歌或大量运用小说材料,或吟咏演绎小说故事,或藏传奇故事于诗中,表现出用事隐僻、构思奇特、神怪诡异的特点,这与他喜欢涉猎奇书、爱取传说故事入诗有密切关系.李贺的诗歌创作加深了诗歌与小说间的文体交融,在诗史的演进过程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常人们对文学作品中色彩的认识其实主要停留在色相方面,而实际上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更大更直接的是它的色调.本文运用现代色彩理论对李贺诗歌“艳”与“冷”的用色倾向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屈原、李白诗歌色彩的对比,解读李贺独特的“鬼色”世界.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13,(6):52-52
长吉,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字,李贺的诗在构思、意象、遣词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用“李长吉体”形容李贺所开创的这种冷艳伤感的诗风,后简称“长吉体”。  相似文献   

20.
已有大量论及楚辞对后世的影响及李贺于前人的继承的专著和文章。对李贺与屈骚的关系都有论述,但所涉领域多是艺术的渊源和影响。通过李贺对屈原在思想、抱负、情感上的理解与认同,诗韵诗风的理解和趋同等方面的论述,从精神的深层探析诗人李贺为骚风吸纳的背后存在的某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