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姚宗伟散文具有朴素美、真挚美和旋律美的语言景观。其朴素美是思想美和真实美的化身 ,基于他善于吸收口语中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语汇 ;其真挚美在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熔铸于叙述与描写之中 ,既以情见长 ,又融情入理 ;其旋律美在于语言通达、平和而又富于变化。  相似文献   

2.
吴奔星坚持“诗学是情学”的创作原则,他的诗充满了强烈而真挚的感精。他注意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诗作具有意境美。他的诗具有音韵、节奏和旋律之美。  相似文献   

3.
以“莲塘”为题材的诗,既是人与自然相谐和的产物,又是人性自觉的南朝时代的产物。它由水、花、女子组成的丰富的意象群具备意象美;其环境本身有娇、艳、明等天然美;又因水乡生活气息,具有生活美;因妩媚、蕴藉、缠绵的爱情色彩,具有爱情美。“莲塘”诗因时代和创作主体不同呈现三种形态:民歌纯朴真挚的自然态;贵族文人华贵绮丽的雕琢态;唐人情美、境美、风格多样的精致态。“莲塘”诗美同时是自然美、人间美和诗美。无论在数量、艺术成就和风格等方面,它都堪称江南诗美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体育美的本质和表现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与美,自古以来就紧密相连。体育运动是显现美的沃土,美的矿源,在体育运动中有着大量的美的因素。体育美的本质是体育运动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内部联系。体育美不仅是抽象的概括,而且有其具体的可感形式,具有明显的欣赏性和娱乐性,从而使参与者和观赏者都可以得到美的熏陶。体育美大致可以分为刚性美和柔性美两大类,绝大多数运动项目都是融刚性美和柔性美于一体的。  相似文献   

5.
“美”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音乐美具有物理、生理的客观基础,故音乐审美评价有着相对统一的标准,但音乐美又与人的心理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音乐审美又有极强的主观性,不同人群或个人在音乐审美方面便颇有差异,总体上是“爱者为美、适者为美”。一般人觉得美的音乐,大致上有四种情形。  相似文献   

6.
健美操运动中造型美、节奏美、气质美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阐述了健美操运动中优美动作之造型美,节拍鲜明之节奏美,内外合一之气质美的艺术特征。健美操运动中造型美的艺术特征是主体创造性、生动可视性和形象具体性;节奏美的艺术特征是主体的创造性、创造的动态性、时间的片断性、动作的对称性、节拍的变化性;气质美的艺术特征是主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7.
散文被誉为“美文”。它有三美:一是结构美;二是语言美;三是意境美。因此在散文教学中要抓住这“三美”,教会学生欣赏散文的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个很好的范例。 抓住散文的结构美。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体现。《荷塘月色》的结构是极其严密的。作者写了眼前的荷塘月色,写了荷塘四周的树和山,耳边的蝉声和蛙声,由此又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六朝时代的采莲少女,梁元帝的采莲赋,又唱起《西洲曲》,这一切内容在“神”的统帅下,是那么和谐自然、相得益彰。这个“神”就是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即作者那种淡淡的哀愁…  相似文献   

8.
节奏美是跨栏运动美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容着动作节奏美、速度节奏美和精神节奏美这样一些相互联系又互为作用的内涵。跨拦运动的节奏美,除具有美的价值外,还可提高该项运动的体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提 高 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能弥补德育、智育欠缺的一面,在培养学生既有个性又有社会性的健 全 人格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而美育教育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被语文教育 者所忽视。在教授朱自清的著名美文《春》的时候,我仔细引导学生品赏文中所蕴含的美,开启了学生 感受美的思想火花,收到了良好的美育效果。《春》一文给学生的美是多方面的。一、感受绘画美《春》每一节都包含可以画得出的画面。高尔基 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历史悠久,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具有很好的医疗健身作用,还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内在美。文章通过对太极拳的意气之美、神韵之美、精神之美、套路之美、运动之美、身体之美、节奏之美等七个方面来探究其审美价值,使人们了解太极拳美的各种元素,引导人们从美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太极拳,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练习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1.
本认为语美导式教学不仅是一种创造、一种诱导,更是一种示范、一种熏陶、一种感染。因此进行语美导式教学应有先声夺人的美的导语,推波助澜的美的提问,出神入化的美的评析,画龙点睛的美的结语和赏心悦目的美的板书。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美学和艺术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啦啦操运动本身的一些项目特点从啦啦操美的本质、啦啦操的形式美、与啦啦操的内涵美三个方面对啦啦操运动的“美’’进行探究,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啦啦操运动中各种美的现象,掌握啦啦操运动美的表现规律,为啦啦操运动实践服务。也对完善、丰富和发展啦啦操文化的内容,提高其艺术价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啦啦操更能充分体现热情奔放、青春时尚的独特魅力,也为啦啦操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进化论中,美的本质是强盛的生命力,只要是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体征都是美的。以进化论美学为视角探讨运动美和身体美的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引导人们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期发挥体育美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美感是一种由审美对象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审美主体在接触了客观的审美对象后,感情上产生共鸣,理智上受到启示,精神上引起恰情悦性的效果。体育存在着许多美的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运用生动、形象和真挚的语言,准确、轻松和优美的示范动作,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导到一个可以打动他们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的美的境界,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在身体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是体育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觉体验体育教学中的美感。一、以…  相似文献   

15.
力量的美、肌肉的美、形体的美、协调的美,构成体育美的旋律,推动着当代世界健美运动的蓬勃开展,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美的认识,形成了体育美学思想,成为现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教育和体育活动。在我国最早比较系统地提出体育美学思想的是杨贤江。杨贤江(1895—1931)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他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6.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美、“意”美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两者和谐统一。“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核心。含有攻防含义的“意”是一切“形”美的生命源泉;“形”的姿势美、节奏美、结构美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美键,是多角度反映“意”美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体育舞蹈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琴 《体育师友》2003,(1):40-42
1 体育舞蹈的音乐美 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承,融为一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强烈的感情色彩总是把人们带进一种无形的美的境界,它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  相似文献   

18.
现代体育教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探讨了现代体育教学美的问题.现代体育教学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的需要.现代体育教学美,主要从体育教师的形象美、体育教学过程美、体育教学环境美等美的因素和美的条件,来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创美的观念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心灵道德美,热爱现实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9.
体育美的内容与形式是构成体育美的基本要素。人们在欣赏体育美时,首先感知的是美的形式,而且这种形式往往又大量地表现为人体所完成的各种技术动作。因此,从体育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把握住运动技术的审美特征,防止就技术论技术的审美偏见,乃是提高体育欣赏水平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美学史来看,道德和美丽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本文通过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观点来观察体育和体育人的道德之美。孟子认为,所谓的性善,就是美与善的统一。孟子为了说明这种关系,讨论了人类感觉器官的享受和内在审美性的享受。审美性的享受具有把人类道德作为审美对象的意义。孟子为了解释这种观点,用“充实之谓美”来进行解释。充实之谓美意味着,人本性的善,通过仁义充实地表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美的人。因此,在体育中运用充实之谓美可以为体育人内在价值为何美而提供依据。就像孟子通过讨论人的内在价值从而确定人格美那样,本文讨论为何在体育中出现道德行为时,体育也具有“美”的特征。人格主体是道德主体的个人,因此,体育中关于人格美的讨论不仅使道德行为,也使表达这种行为的主体—体育人得以美。这意味着,体育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善的自觉实践行为”和“善的意志”。因此,对于体育来说,充实之谓美的应用,可以使体育中的对美的讨论从理论发展到实践。不仅如此,关于体育人人格之美的讨论,也将为体育人为什么美丽提供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