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心剧场     
立男 《发明与创新》2010,(11):64-64
区别 生物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大象和小鸟的区别。 第一个学生说:“大象有长鼻子,小鸟没有。” 第二个学生说:“小鸟有翅膀,大象没有。” 第三个学生高声说:“最大的区别是,小鸟可以骑在大象身上,大象不能骑在小鸟身上。”  相似文献   

2.
花文魁 《科教文汇》2007,(12S):76-76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设立了“实践活动”、第二学段设立了“综合应用”、第三学段设立了“课题学习”,便于教师结合不同的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一定  相似文献   

3.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而解答问题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年级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年,难免部分学生会遇到解决问题方面的困难。此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状况,让学生在识好字,理解好题意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应以这一理念来指导数学课程领域的各个环节的建设。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努力履行“以人为本”数学新课程理念,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那么怎样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那,笔者认为:在教学理念理解上渗透科学与人文整合思想,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保持智育与德育的平衡,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联系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评价结果上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力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里·里士满在他的著作<动物园观察>中描绘了一只新生的长颈鹿如何学习它的第一课:长颈鹿母亲低下头,看清小长颈鹿的位置.她等待了大约一分钟,然后抬起长长的腿,踢向她的孩子,让她翻一个跟斗后,四肢摊开.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数学素质,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结合教学工作中点滴体会,谈几点做法:一、自己发现知识波利维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第九册“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商…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兴趣既是学习的先导,又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  相似文献   

8.
杨晓健 《知识窗》2014,(22):24-24
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感性与材料”抽象出数学概念模型,合理利用“知识与经验”寻找理解概念的捷径,使学生能清晰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钱苗娣 《科教文汇》2009,(21):117-117,144
“合理安排时间”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一些优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但是其中“烙饼问题”学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下面笔者以“探究新知”板块为切入点,通过两次教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随着责任信息技术走入课堂,这为我们进行数学实验创造了条件。数学实施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学习过程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的学科,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网络变得复杂,数学启蒙教育突出反映在: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与游戏中体会数量关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与趣味。数学教育无非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时空、数量、形状变化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科学启蒙阶段的数学教育,主要任务是激发认知兴趣,创设条件引导深入探究,因地制宜加深学生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课标下对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为载体,结合自己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提出对数学与生活有效整合的感悟:内容选择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创设情景向学生生活贴近;返璞归真感悟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数学分析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反例可以帮助学生修正理解知识时的错误.走出误区,这里通过实例来说明反例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巩固和具体加深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定理条件,结论的全面理解和正确应用;提高学生辨析制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促进新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数学新课标内容、初中数学竞赛辅导与教学三个层次展开论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是新课标理念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灵响 《科教文汇》2008,(16):83-83
在“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和模拟生活情景,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中,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积累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材料。把数学问题实际化。促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与数学知识的实质和数学规律联系起来,增加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初中现代化数学教学的条件,和学生各个方面的条件改变,学生的求学方式,求学能力也各具特色。初中数学新的教学观关注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教授,而且还应重视初中数学学科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注重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与魅力,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使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设立了"实践活动"、第二学段设立了"综合应用"、第三学段设立了"课题学习",便于教师结合不同的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兔走路是一跳一跳的,小猫、小狗等大多数四肢哺乳动物走路是"左手"与右腿一起向前迈,或者"右手"与左腿一起向前迈。而长颈鹿走路却是"左手"与左腿一起向前迈,长颈鹿是顺拐子。若长颈鹿学着小狗走路,它迈第一步时,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体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学具操作,实质上是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学生的操作,把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具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法则等抽象知识,在中小学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