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戎 《东南传播》2011,(3):128-129
省级地方电视台是地方党委政府和民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主题性报道作为地方台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新闻性.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为背景,就地方台如何精心策划采编制作有地方特色的全国"两会"新闻,探讨如何提升电视新闻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2.
"两会"报道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媒体传播功能的发挥,它在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改革深入、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多年来"两会"报道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模式,但又在不断地追求创新和突破.本文在对"两会"报道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析2011年"两会"传播的新特点,指出"两会"报道的"全媒体"运作方式及其新闻话语的政治学修辞和"公民新闻"等特色,同时还认为"两会"报道正在逐渐推动公共新闻的实践和完善,促进媒体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全方位发展,最后还勾勒了"两会"报道尚待提升的空间,为未来的"两会"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两会年年召开,每年都是一场紧张而又严肃的新闻宣传战,其策划、采写、编排都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有规律可循。但是,如何提高两会报道的"能见度",如何让两会报道更加"三贴近",让受众更加乐于接受,则是一个新课题。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议程设置中提高"能见度" 两会新闻基本分两块:一是议程及会议报道,二是与两会相关话题的报道。议程和会议报道是两会报道的规定动作,但规定动作的到位并不等于放弃自选动作。在两会各种纷繁话题中,抓住那些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议程设置,不仅可以提升传播效果,也是媒体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的体现。 1.在精神的对接点上进行议程设置。在武汉两会报道中,《长江商报》《武汉晚  相似文献   

4.
报纸如何在融合中体现"融"?2017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融两会·讲述"专栏作出了积极探索.该栏目自3月3日起在要闻四版推出,版面上有代表委员讲述履职故事的图文报道,并配有二维码,链接动画、视频呈现新闻,报道话题凸显新闻性,呈现形式注重立体化,为两会报道增添了浓浓的"融"气息.  相似文献   

5.
"特约评论员",是指新闻机构约请有关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重要评论时所使用的称谓.较一般评论更为显著,是新闻机构对外发言的一种灵活方式,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最近,两会报道中,央视新闻节目"杨禹快评"受到了大家关注,这是央视两会报道中首次以"特约评论员"为品牌的节目.随着节目的热播,"特约评论员"重新获得大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新闻中,数字往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数字本身就是新闻,有时候,数字是用来佐证新闻观点的。既然是组成部分,如何运用就大有讲究了,用得好,可以使整篇报道“蓬荜生辉”,用得不好,也可能使整篇报道索然无味,甚至使受众根本没有看下去的耐心。因此,在经济报道中如何合理运用数字,就值得研究与思考了。  相似文献   

7.
报道两会,每个记者都有不同的采访视角和关注重点,如何让自己的报道在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准备环节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上会的"新兵"而言,准备工作越详尽,采访就底气更足些.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中引用的数字,绝大多数都要求准确无误.如新闻"五要素"中涉及的数字,新出台的政策、规定、文件中的数字.涉及职工、家属切身利益的新闻中的数字,一般性报道中的数字等,都要求准确如实报道.通过真实、具体的数字来报道新闻事件,读者觉得可信、有权威性.一旦数字模糊,再好的新闻也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季志良 《青年记者》2007,(18):99-99
在今年4月中旬绍兴市"两会"召开期间,绍兴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率独辟蹊径,首次与网络媒体实现跨媒体合作,在"两会"报道的形式、内容和手段的创新上作了一次有益的探索。操作方式今年两会期间,新闻综合频率主打新闻节目《738早新闻》首次与绍兴本地影响最大的网站"绍兴e网"实行跨媒体合作。合作方式为:频率在e网开设《738"两会论坛"》,邀请网民参与两会;网民通过《738早新闻》子栏目《两会博客》,发表对"两会"的寄语以及各种意见和建议;《738早新闻》再把《两会博客》文字稿和录音音频上载到e网,进一步扩大《738早新闻》"两会报道"在网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接受美学无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以接受美学"文本未定性"及"期待视野"为研究视角,考察了新华社近5年来"两会"对外报道模式的发展变化.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思想对新闻话语、报道基调、议题设置以读者为着眼点的校正,确保了对外报道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并对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终端的转移,人们阅读新闻的习惯逐渐转移到了以智能手机为主.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改变着我们观看"两会"的方式.近两年来,两会演变成新媒体集中亮相的大舞台,同时也成为媒体融合传播成效集中检验的竞技场.在2017年"两会"报道中,从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二维码,到各区县级两会的图文、视频直播,各个媒体拼内容、拼手法,也拼技术.注重体验的新闻呈现方式成为亮点,媒体融合报道方面的表现也颇为抢眼.  相似文献   

12.
对多媒体新闻信息集团来说,"两会"不仅是产品较量的战场,更是对资源整合能力的考验.今年3月,新华社"两会"报道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有效整合资源. 有效整合资源: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媒体之争,早已从单一的新闻采编技巧、采编理念过渡到综合实力的竞争.谁能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谁就可能在媒体市场上抢占先机.对新华社来说,"两会"报道也是探索资源整合有效途径的有利时机.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严肃生硬的两会报道逐渐变得活泼可读,百姓的民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年中重要的新闻大事,在全国两会报道上,各媒体都精心备战,派出最强阵容参与报道.在文字记者奔走委员代表之间,长枪短炮追逐明星奔跑的队伍中,80后记者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在两会报道中,记者年轻化是否会造成报道的幼稚化呢?  相似文献   

14.
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报道自然成为媒体竞争的高地.但是,作为地方媒体必须面对的是,全国两会报道也是一次新闻资源"占有不均"的新闻大战.地方媒体该如何另辟蹊径,在两会盛宴中分一杯羹?该如何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全国"两会"报道是每年一次的重大新闻报道战役,集政治性、社会性、新闻性于一身,成为万众关注的新闻焦点和万众参与的舆论焦点,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社会生活和大众的思想、言行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每年一次的全国"两会"报道也成了各大新闻媒体体现能力、展示风采、服务大众的竞技舞台.本文旨在从"两会"报道内容的构成及其新闻价值分析两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媒介技术的发展冲击传统媒体行业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可预测性较强的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的竞技场,地方媒体也开始借助技术优势在两会报道中崭露头角.地方媒体的"2018年两会AR报道"使得新闻的叙事模式从浅层传达转向了深层内容,运营方式也从各自为战转为跨界融合,受众方面也更加注重沉浸体验.传达两会声音的同时也展现了地方纸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报道常常是每年的第一个报道战役,如何既把握好会议的主题和基调,又努力出新出彩,是对各家媒体的一次考验.  相似文献   

18.
王健 《记者摇篮》2012,(12):33-34
"两会"报道,在地方电视台是两会,国之大事。地方两会,地方之大事。以前,包括媒体人和受众都觉得两会的时政性比较强,表现形式比较硬,不太适合民生新闻。但是现在,这种观念在急速转变。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如何报道两会,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越来越成为民生新闻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否则,两会是好事,但最后的结果就会变成挺好的两会没报好。  相似文献   

19.
"两会"是记者综合新闻素质的考验场,记者想考出"高分"挖掘出好新闻,既需要沉着耐心地倾听和观察,又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调查、验证,使新闻有深度有温度.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挖掘"两会"好新闻.  相似文献   

20.
在财经新闻中,总会有各种数字出现,这些数字能够直观地反映新闻中的诸多要素,因此,数字成为财经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了数字,更要运用好数字,如何让这些数字更好地阐明新闻观点,反映新闻实质,还是很有学问的。《哈尔滨日报.新生活商刊》就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