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训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我们平时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传授感情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感情朗读,可从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它给我们指出了正确朗读的两个要素。但我们也发现:有时候,教师在语调、语速上都指导得不错,但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效果却不地得好呢?究其原因,是缺少了对“停顿”这一技巧的指导.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朗读应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语速的适当、停顿的合理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3.
胡孔银 《教育》2010,(1):55-55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然,这已为我们清楚地指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这三个目标也只能“步步为营”,切不可“跳跃式”发展。因为,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是有顺序、有层次的,于是,我把朗读教学的这三个层次、三个目标称之为“金字塔”。  相似文献   

4.
陈新媛 《科学课》2009,(12):38-38
教学片段 (请学生朗读关于交通工具的诗歌,略。) 师:读得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与第三句诗“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乘上智慧的列车驶向“第一站:我知道”。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呢?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我正充满激情地指导学生朗读老奶奶写在纸条的“我为你骄傲。”这句话:“孩子们,让我们变无声为有声,想象此时老奶奶的表情,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在场的听课老师也沉醉在小朋友们充满激情的朗读声中。可是,在课堂的一角总有一双异样的眼光在盯着我。一个名叫江镇池的小朋友口中一直在嘀咕着什么,而且坐姿也显得不自然。我心里暗暗祈祷:在这种公开场合中,小江同志千万别添乱。我轻轻走到他跟前摸摸他的头想提醒他,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上,我捧起语文书满怀信心地对孩子们说:“老师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大家可要听仔细了!”我有声有色地读着,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孩子们,肯定会听得入了迷吧!”我猜测着孩子们听我朗读时的表现。然而,我却出乎意料地听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声,那笑可不是为我的朗读在喝彩。我顿时懵了。课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听老师的朗读要笑呀?”“老师,我觉得挺好笑的。你把自己当做课文里的小朋友了!”“老师,  相似文献   

8.
一 “景”与“言”——美感的联通 1.走进文本。弄清“事实”。师:课文哪个部分写草原景色美呢?生:第1自然段。师:谁来用朗读把我们带人草原?(指名读第l自然段)师: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生:我看到了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的草原。生:我眼中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似文献   

9.
有位教育家说过:“……朗读,是出声诵读。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0.
修改文章须朗读杜甫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说的是诗写得好不好,最终要用朗读来予以鉴定.那么,文章是否也需要用朗读来修改呢?需要。鲁迅就是这么做的:“我作完文章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党得拗口的就增用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颀口.?我们也都应该这么做.古人...  相似文献   

11.
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每一节阅读课中,我们都在朗读。学生们喜欢朗读,更喜欢融进自己的感悟来有声有色地朗读,当他们朗读完毕,用期盼的眼神望着老师,等待老师给予评论时,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脑海里快速地搜索着得体的评价语。因为学生们朗读后不给予评价或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好”与“还可以”等评价,不但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非常容易挫伤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对朗日匕读的总体要求,为了检测学生的朗读水平,我对2013届毕业班1085个学生进行了朗读测试,测试结果让人瞠目结舌:朗读能达到“正确、流利”的仅有336人,占30.97%;朗读勉强能达到“有感情”的学生,居然寥寥无几。无独有偶,我在外出教研、交流中,发现各地也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朗读是赋予作品的生命。朗读是理解的需要,儿童是靠听力进行思维的。”我又认真拜读了美国著名的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更加认定:读书给孩子听,是最有效的语文学习途径之一。于是,我胸中不由得涌出万般豪情:我要每天朗读给孩子们听!  相似文献   

14.
听、说、读、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几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环节,“说”在这几个环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 叶圣陶认为说话是“产生和发表的总枢纽”.他要求人们抓住这个总的枢纽有效地挈起语言教学的其他几个环节。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学教材也要求我们重视“说”的训练。那么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充分地运用“说”的作用,使“说”发挥更大的效益呢?我认为,应以“说”为枢纽,在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以“说”为先导,进行阅读教学 (一)突出朗读。朱绍禹说:“朗读是说话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读…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1(男生):你会唱歌吗?主持人2(女生):会呀。我不仅会唱,还会用诗词来配歌曲,相当优美。主持人1:那不是既学了音乐,又学习了语文?主持人2:是呀。两全其美。今天我们就以(指黑板)“语文与歌曲”为主题,开展一次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放录音:“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朗读歌词)主持人1:如果将“荡起双桨”的“荡”字改为“划”字,好不好?(同学纷纷作答)主持人2:如果将“推开波浪”的“推”字改为“冲”字,怎么样?(同学纷纷作答)……(放录音:“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学生朗读歌词)…  相似文献   

16.
吴非 《教师博览》2014,(10):12-13
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思考与练习”中,仍然能看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对此我很不解:教学改革这么些年了,怎么还有这个“有表情地朗读”?我教书直到退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有表隋地朗读课文”,面部的“表情”是语文课的组成部分么?以我浅见,中小学生的朗读,做到准确和流畅,很好了。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的朗读指导与训练银川市实验小学刘春荣一、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其作用一: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学会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本文以《我是什么》的教学为例,努力体现“以读为本”,品味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9.
于永正老师说过:“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但是许多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存在着种种误区。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朗读指导的误区,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钟燕 《考试周刊》2012,(80):105-106
小学三四年级的朗读教学,仍处小学的中阶段。我校提出的“自主式”朗读教学模式为:读前提示、尝试朗读、读中点拨、自主活动、读后评价。下面我就所教授的中年级朗读教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