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娜 《考试周刊》2013,(33):183-183
聆听音乐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常常聆听音乐,能改变人的性格及心境。用"静净敬"的方法聆听,与音乐同行,为生命聆听。让聆听音乐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时尚、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2.
音乐聆听彰显着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本质力量,体现着学生的音乐生命实践活动智慧。音乐聆听能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理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建构、创造。音乐聆听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视觉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它是最直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在人一生的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由此可见,注重聆听,感受音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有句名言:"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是的,音乐是声音,它只有通过人的听觉,才能引起人的情绪的反应和情感的体验.这是音乐的特点,也是它最本质的特征.音乐只有在聆听中才能绽放出独特的充满魅力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陈川 《江西教育》2022,(3):80-81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欣赏音乐离不开耳朵。只有通过聆听,我们才能感知音乐中的情绪,感悟音乐的旋律,才能享受音乐的美妙,领略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立足聆听教学,为学生营造聆听氛围,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丰富聆听方式,促进感知体验,丰富聆听内容,授予聆听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聆听经验。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最伟大的、最美的艺术创造,聆听美妙音乐能使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美的气息,因为音乐里蕴含着和人类息息相通的一种审美特质,有诱人的魅力。而中国古典音乐就具有这种审美特质,能使听者的心灵深受震撼。本文主要探索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作用,助力当代音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说过:"光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优秀作品熟悉一下,就够你忙的——即使把你的生命延长一百倍,也还是不够。"古今中外的音乐名曲浩如烟海,学生能演唱和演奏的只是沧海一粟。借助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内存",开阔音乐视野,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多聆听世界名曲,犹如阅读一样,已成为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音乐魅力如何在聆听中绽放?借助生活感受,展开音乐鉴赏;借助背景,领悟音乐内涵;借助故事化繁为简,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与音乐结缘     
在这喧嚣浮华的时代,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用心去聆听那些源自生命的音乐倾诉呢?而我,只要有空,定会戴上耳麦,任凭音乐的浪潮,彻底洗涤我心底的疲惫和彷徨,重新找回灵魂深处的安静与从容。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或因为对教学新理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没有很好地从音乐的本位去挖掘教学资源,导致了音乐课缺乏"音乐味"。音乐课要上出"音乐味",应充分发挥音乐学科所特有的本质,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会聆听,学会唱歌,学会演奏,学会欣赏,敢于表现,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点。本文从"聆听,感受音乐要素;体验,凸显音乐功能;探究,鉴赏音乐魅力"三个方面阐述了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培养合格的听众。"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作为音乐教育者,有义务、有责任通过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聆听习惯,使其真正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2.
大师的对话     
一、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肖邦、李斯特的作品《c小调(革命)练习曲》、《爱之梦》,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2、通过鉴赏两首作品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了解两位音乐家对世界音乐的贡献3、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魅力,初步了解"练习曲"的基础知识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聆听作品,感受乐曲的意境与内涵,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征,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歌人内心世界的情感。难点:对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克罗地亚青年钢琴家马克西姆的钢琴演奏片断,学生聆听感受。  相似文献   

13.
动物音乐家     
赵叶 《下一代》2010,(9):20-20
科学实验证明:音乐不仅会吸引人类,而且对许多动物也具有魅力。它能使动物兴奋,从入迷地聆听到模仿学习,直至情不自禁地“闻乐起舞”。  相似文献   

14.
小学是智力发育、人格发育的巅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学会聆听,才能感受到不同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真谛,提高音乐素养。特以"学会聆听,感受音乐的真谛——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的实践探索"为题,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走进民乐世界》是根据湘艺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八音和鸣》而设计的一堂课,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为"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及其分组,能基本辨别其声音"和"聆听一些著名的民族乐曲片段,感受民乐演奏的韵味和魅力"。教学中涉及对民族管弦乐队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应注重人的发展。有效的音乐教学能引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本文从培养学生仔细地"听",激发学生大胆地"说"、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唱"、鼓励学生积极地"演"、启发学生大胆地"玩"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音乐的聆听     
郝姗姗 《新疆教育》2013,(13):170-170
课堂中我们应多倾听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谈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对音乐作品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看法。也许我们会听到许多全新的理念,让许多古老的、古典的音乐作品穿上时代的新衣。如果我们仍是传统式的教学法,板着面孔对学生,师道尊严的外衣永远脱不去的话,那我们将失去的不只是学生的爱戴,更多的是你得不到学生的时代思想,无法与他们沟通。另外,聆听声音始终是初中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首先需要的就是设置情境,加强聆听的魅力。给学生一个音乐背景,设计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重视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聆听所占的比重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敏 《江西教育》2023,(15):82-8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抓住概念让学生有效聆听,抓住重点让学生选择聆听,抓住情感让学生深入聆听。音乐聆听不仅能让学生“探测到”音乐学科的深度,还能让学生“触摸”到音乐学科的广度。音乐聆听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有的音乐激情澎湃,有的音乐平淡如水,有的音乐娓娓道来,有的音乐简单明了……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它最大的特征便是"听",假如学生没有一双会听的"音乐耳朵",那么再美好、再动听的音乐对他们而言也毫无意义。尊重学生,找准方法,让生命自然、快乐地成长,学会"聆听"。  相似文献   

20.
庄妮璇 《考试周刊》2013,(97):176-177
音乐是以听觉为基本感受方式的艺术。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因为"聆听"是参与音乐教学的关键,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聆听音乐中开阔视野、获得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提高艺术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艺术审美评价能力。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必用手段,学生们只有在聆听的环境中展开想象和分析,才能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音乐,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聆听,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