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终身学习已经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韩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终身学习在韩国的地位。韩国第二个全国性终身学习促进计划确保了民众参与终身学习的权利已经政府的义务,为确立学习型社会打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终身学习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成人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基本特征、学习形式和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成人终身学习的发展趋势,以促进全社会的成人终身学习,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适应科技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终身学习自被提出以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和积极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学习在时间、空间、技术的影响下内涵发生了改变,最终在技术、人的发展、日常活动三者共同建构下衍化为终身全方位学习。终身全方位学习纵向上延续终身学习的一生学习的要求,横向上提倡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在技术的影响下,终身全方位学习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自我导向学习、基于移动终端的不经意学习、基于扩展现实的沉浸式学习、基于云端服务的组合式学习等多形态学习形式,且这些学习形式已经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广泛存在。在未来,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终身全方位学习在价值理念革新、基础设施配套、学习服务支持、专业人士培养等方面还面临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4.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中国独创的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是所有教育形式中与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最为切合的一种。自学考试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开放教育形式,学习机会与学习内容都具有高度开放性。自学考试"个人自学"的基本特点也与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基本主张非常吻合。自学考试能够很好地促进社会助学系统的构建,成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社会助学体系最有力的推动力。自学考试制度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平台,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来更好地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介绍了移动学习研究的内容以及实现形式,尝试将移动学习技术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结合,从而找出更适合终身学习者学习的方式,以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依据我国教育政策文件中涉及“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问题所使用概念的演变轨迹,分析我国教育政策文件所使用的概念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演变过程.使用“终身学习”的概念体现了我国教育政策导向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落实理念,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搭建平台,构建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立足个人,拓宽全民终身学习的形式;接轨国际,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教科文全委会组织倡导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将于今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再度展开。截至2012年,这项活动已经举办了八届。2005年10月15日,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教科文全会发起,北京、上海、天津和福建等10个省市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北京西城区德胜社区教育学校拉开序幕。这次活动的主题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造就人生、振兴中华”,旨在通过学习周这样的形式,大力宣传终身教育思想,提倡树立全民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更多的人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到全民终身学习中来,使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当年10省市共组织了近千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约有2000万民众参与到学习周活动中来。2012年,全国各地认真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促进学习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展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在全国掀起了全民终身学习的热潮。全国共有26个省市,572个县级以上城市(区)举办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整个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参与规模、活动内容、特色创新和社会影响等诸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网络教育,顺应社会的发展,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是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推进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播电视大学以其学制的灵活性、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管理网络的系统性、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为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本文从终身学习的特征、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特点出发,阐述广播电视大学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知识经济和信息文明两个术语概括了学习化社会的社会特征 ,提出与知识经济和信息文明相应的教育与学习是包括一切继续教育形式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不仅是学习化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的动力 ,同时也是教育目的最好的实现形式。远程教育作为变革传统教育的重要因素 ,正是实现学习化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终身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持续进行,构建一种能够推动社会和个体积极参与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十分必要,即促进终身学习的目标激励机制、过程激励机制、结果激励机制。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舆论环境和完备的法律政策环境,不断推进终身学习进程,最终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社会要求全民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与完善。为此,要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以家庭、社区和跨区域的网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党和国家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则是谋划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两重视域和语境。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必须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和教育现代化大局中进行设计谋划,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形成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共识;瞄准教育现代化目标,落实路线图和实施方案;把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要点,明确构建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the findings of a project—‘Lifelong learn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undertaken by the Centre for Lifelong Learning, Australian Catholic University,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Australian Commonwealth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Australian teacher education.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range of existing, innovative practices regarding partnerships between schools and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 that are in keeping with emerging ideas about lifelong learning. Moreover, some of these take the form of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projects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learning occurring in the partnership schools.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current approaches in Australia to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by teacher educators' and their partnership schools and shows how they contribute to lifelong learning. The approaches are then analyzed to suggest ways of advancing lifelong learning within Australian Education Faculties thus helping to make lifelong learning more of a reality for all.  相似文献   

15.
Various conceptualizations of lifelong learning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various practices of lifelong learning have been identifi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recent conceptualizations of lifelong learning before considering the case for Japan, both in general and th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state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a rural prefecture and a case study of one lifelong learning programme in a rural city. While the case for the prefecture as a whole mirrors the literature on lifelong learning in Japan, the case study presents fou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at may direct futur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programmes as well as research: a clearly stated societal objective, a knowledge and skills curriculum, participant accountability, and social visibility and presenc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终身学习的历史逻辑演进的梳理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习化社会是终身学习理论进行可操作性定义时所衍生的逻辑结果,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制度化模式。在其型构过程中,学习化社会作为组织系统的分析框架具有五个侧度:行动主体;物质基础;非物质资源投入;制度安排;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7.
论构建学习型社会过程中成人教育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必须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社会变革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世界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大众终身学习需求为基础,其教育目标是使学习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提升能力。在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终身学习正在逐步从理想变为现实。我们在探讨终身学习战略发展的同时,通过研究世界一些典型开放大学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重申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并坚持认为开放大学应继续在促进终身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还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开放大学都始终在探索服务大众终身学习的方式和渠道。然而,终身学习作为民族振兴的基本国策,还需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其体系构建。开放大学在促进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中,还需不断了解和分析各类学习群体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在资源获取、技术应用和制度建立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要在与普通高校、企业、行业等机构的合作中,逐步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实现学分转换、资格认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通。开放大学要在参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更加成熟的思考,并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9.
In the analysis of poli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hetoric and real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for much debate and concern. Reality is compared with rhetoric and both are found wanting.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such critiques misconceive the significance of rhetoric and we outline the form 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could take. Using the UK government's 1998 Green Paper and 1999 White Paper on lifelong learning as illustrations, we suggest that rhetorical analysis helps to point to the politics of discourse that is at play in policy-making processes. This is a politics - often dismissed as spin-doctoring - with which we need to engage if our own attempts to develop lifelong learning are to be persuas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