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电影,书籍日益发展的今天,灰姑娘的故事类型却能够经久不衰,虽然故事在不停地被改写,但是却没有脱离灰姑娘最终成为王子的新娘的模式,究竟是什么在引导观众与读者的心理使其关注灰姑娘故事,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电影作者,索非亚.科波拉对电影的控制完整且有力,三部作品在主题上互相联系,并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使用的电影语言自成一派,所选择的题材都有一定的"自传"性,并表露出含蓄的女性主义倾向,从而使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刻上了独属于作者的印痕。当下,由于电影工业性和商业性的增强,"电影作者"逐渐变得难以辨认,"女性电影作者"则更为少见,因此,在科波拉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经验,因为总体的匮乏而显得格外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3.
相信大家对童话《灰姑娘》(Cinderella)并不陌生吧。由迪士尼公司打造的2015年最新版电影已确定上映时间为2015年3月13日。这部新版电影《灰姑娘》将由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 Branagh)担当导演,阿兰·布罗什·麦肯娜和克里斯·威茨联袂操刀剧本。在这部影片中,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饰演灰姑娘,理查德·麦登(Richard Madden)饰演王子,海伦娜·伯翰·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文学中,以"灰姑娘"为母题的创作广见于各类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世界文学作品中经典的爱情模式与原型。英国小说自诞生以来,在有关描写爱情与婚姻的文本中,几乎都出现了对"灰姑娘"故事的指涉。从时间维度分析英国女性小说对"灰姑娘"母题的抵制、背离与颠覆,有利于探讨英国女作家对男权文化的继承与突破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影片《深海》和《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看上去截然不同,后者堪称女性主义电影的佳作。实际上,《深海》在貌似“男性电影”的外表之下,隐匿地表达了女性主义。可以说,两部影片外表相异但殊途同归,是台湾电影中女性主义表达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赵娜 《海外英语》2011,(14):273-274
女性主义的话题从来都不局限于女性作家笔下,男性作家也从自身的角度,创作出无数优秀的女性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1850年霍桑在小说《红字》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海丝特这一女性主义先驱的角色,引发了后代多个电影创作者在荧幕上再现小说的女性主义题材的创作热情。文章选择了95版电影为研究对象,从电影编剧的角度,通过电影对小说情节的演绎来分析电影表现这一女性主义先驱的视角和电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女性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女性电影的实践活动。顺应全球女权运动的高涨,当代的女性电影,其中不乏隔靴搔痒的商业电影,但也有真正反映女性主义理论认同标准的成功作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的发展,势必对女性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三种批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迄今为止主要形成了三种批评模式:一是研究电影文本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二是对电影的接受者,即受众进行研究;三是建构女性电影传统。这三种批评模式各有侧萤点,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这种别具特色的电影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9.
"他者"与"解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者”与“解构”作为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关键词,是受拉康精神分析学和德里迭“解构”哲学的启发。前者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提供了参照视角,而后者则使其获得了方法论的启示,二者是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核心概念。同时,从“他者”到“解构”的过程,昭示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在寻求女性自觉意识路途中的思考足迹,即从形象揭示到文化颠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电影《末路狂花》成功地将女性主义这一元素引介到以男性阳刚特质主宰的"公路电影"中。影片中的闺中密友塞尔玛和露易丝,本该开始一场愉快的旅行,却踏上了未知的、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路途。其中塞尔玛的成长体现了女性从女性意识的话语失语、逐渐萌芽、主动抗争到独立自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51-152
席卷全球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中国的电影产生了很大影响。《越光宝盒》是刘镇伟的又一恶搞力作,他就是运用拼贴、戏仿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完成了电影的拍摄。试探讨《越光宝盒》中的后现代元素,并对《越光宝盒》此类中国后现代主义电影形式主义多于深刻内涵的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与美国式西部片相比较,中国式西部片在环境、衣着、马匹,职业工具等方面可以大体对应.但中美西部片的视觉表现则存在较大差异:因美国西部开发较晚,美国西部片表现的是蛮荒的西部、统一的牛仔装束、老式的长枪等视觉元素;而因中国西部开发较早,中国式西部片更多展现的是文明化的西部、不拘一格的衣着和各种冷兵器的大量使用.视觉元素决定了故事的讲述方式,在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人物的情感处理、故事情节艺术化追求等故事的内在处理方面,中美西部片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美国西部片着力表现西方刚性的牛仔文化,而中国式西部片则体现出东方人独有的生存智慧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3.
爱情题材影片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电影类型。霍建起执导的爱情题材影片形式唯美、内涵丰富。与传统"好莱坞"爱情片相比,不再是狭义的"爱情至上"。"爱情"首先表现为一种美,接着释放出一种力,然后转化成一种智慧。凭借这种智慧,世人就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从容面对生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第六代导演陆川所编拍的故事长片《可可西里》(2004)讲述了一位北京记者到玉树去调查野牦牛队和盗猎分子枪战的情形。就导演陆川而言,它不是一部动物倡导或环境保护影片,而是一部探索人在"最原始"的大自然中生存的精神之旅。但是,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符合动物倡导的创作原则,它涵盖了两种近乎是水火不容的生态伦理哲学论述:一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浅层"或"管理环境主义",另外一种是挪威生态学家阿奈.伦斯发展出来的深层生态学说。在《可可西里》里我们看到了综合了浅层生态和深层生态两种论述的可能性。《可可西里》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佛教慈悲精神的动物倡导影片。也就是在这一点上,《可可西里》提供了一个非西方动物倡导电影实践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电影与电视的区别,通常用"梦"与"窗"来形容.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电影与电视的区别,即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和接受层面.技术层面从制作技术、传播技术和呈现技术三个方面来论述;艺术层面从艺术综合、艺术选材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论述;接受层面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和接受心理三个方面来论述.最后指出正是由于电影与电视之间存在的区别,电影才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6.
"文化英雄"的自我指认 --电影《英雄》的泛本文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谋以影片《英雄》诠释了他的英雄观,打造了当下的新概念英雄,即英雄当“胸怀天下”,从而标示出其文化身份,实现了其“文化英雄”的自我指认,使得这个精巧文本具有了泛本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影视作品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出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艺术在现代化语境中走向何方?艺术是否会终结?这是现在争议很大,也是影片《立春》所带给我们的问题。现今艺术在商业、工业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影响下有"沦落"的嫌疑,但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文章以影片的感性赏析为立足点,同时运用理性的高度与理论的支撑对《立春》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初步探讨《Pocahontas》中的东方主义元素。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历史,但迪斯尼站在西方的立场上,用东方主义的偏见来看待这段历史以及故事中双方代表的印第安文化和白人文化。  相似文献   

20.
沉默,无声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已经吸引了很多人对之进行研究和探索。沉默被认为是语言的缺失,它可以表达多种含义,或肯定或否定。有时沉默所表达的意义会胜过言语的意义。作为通用的语言现象,沉默在交际会话中的功能是不能被忽视的。沉默有三种分类,这三种分类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都有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