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门”是一个新兴词缀,它来自英语后缀“-gate”,本义是“政治丑闻”。在引入汉语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其使用范围大为扩展,意义也大大泛化,一般表示“对当事人不利的事件”。现在,名词性或动词性的双音节词或短语加后缀“-门”新造的名词性词族成员越来越多,并出现了进一步发展为普通名词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gate"从"The Watergate Event"中逐渐类化为一个新的类词缀,在汉语中,"-门"也渐渐成为一个新生的类词缀。本文将从转喻和类推角度分析"-门"的类词缀化过程,并从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角度分析,最后对类词缀"门"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周铮 《文教资料》2010,(36):36-38
汉语词缀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语素"老"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作者从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找出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归类,从语法和使用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词缀的使用上,并且从教师传授知识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提出汉语语素"老"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词缀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构词语素,学者多有研究,但其内部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文章主要从现代汉语词缀的特点,关于现代汉语词缀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一些常见词中的词缀问题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词缀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构词语素,学者多有研究,但其内部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文章主要从现代汉语词缀的特点,关于现代汉语词缀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一些常见词中的词缀问题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吴方言中存在着大量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极具方言色彩的词缀,如"搿、仔、里、笃、叫"等,词缀的丰富多彩也是吴方言个性魅力的一个体现。本文选取吴方言中的一个特殊词缀"叫",分析了"叫"作为一个虚词语素充当附加式副词、附加式状态词和拟声词后缀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谭四华 《教师》2011,(8):126-127
一、词缀 词缀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语素虚化的过程,词缀大多是由意义实在的词根演变而成。例如"老"字最初的意义很实在,是年老年长的意思,如《论语》中"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后来"老"的意思逐渐虚化,姓氏前可以加"老"字,如"老张、老赵",  相似文献   

8.
文中从语音、语义、语法等几方面对比了汉语和西班牙语的词缀。文章发现,在音节方面,汉语词缀以单音节为主,西语词缀以双音节为主。二者都没有四个及以上音节的词缀。在语义方面,汉西语词缀都以单义词缀为主,多义词缀的语义功能都最多不超过十个,多义词缀的语义功能少于非词缀多义语素的。汉西语都有大量的贬义词缀,汉语还有很多表示尊敬义的词缀,西语则没有。在语法功能方面,汉语词缀涉及几乎各种词类,西语词缀涉及的词类少,没有虚词词缀。西语词缀改变词类的功能非常显著。在构词能力方面,西语词缀的重派生能力比汉语词缀强。  相似文献   

9.
词缀羡余现象是指词缀语素不参与词义构成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表现明显。从位置角度考察,可以分为前缀羡余和后缀羡余,几乎在各个词类上都有表现。羡余词缀表示高度抽象的范畴意义,不定位、不成词,容易发生轻声化。这些羡余的词缀在构造双音词、辅助成词和促使词根语素语义具体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语词缀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汉语词缀观是照搬的形态语的词缀学说,它忽视了汉语的词及其构成的特点,不能反映汉 语词缀的特征。本文在分析汉语"词缀"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的"词形缀加词符"(Affixing longram)、"构词粘 着语素"(Bound morpheme)和"形态构词词缀"(Morphe affix)这三类不同词缀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去X化"是由"去"加"X化"构成的词语模,从"去"的黏着性、能产性、"去X化"对"X"的选择限制,以及"去"的意义虚化等方面,证明"去"作为词缀或曰类词缀的合理性,辞书编撰者对由"去"构成的复合词应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门”中“门”词义的跨语言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中“门”的意义与汉语中的原意毫不相干,从语源的角度说它来自于英语中的词缀“gate”。它的词义演变经历了政治丑闻、某一方面的丑闻、带有贬义性质的事件、一般事件、双关意义等阶段,有从直译的词缀向兼有汉英双重意义词缀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汉语颜色词"红"的基本释义入手,总结了"红色"在汉语中的多种用法及文化内涵,并分析了中英两种语言中对"红色(red)"一词的使用对比,进而阐述颜色词"红"和文化的联系。本文针对中英语言中对"红"作为颜色词进行的比较,故对"红"作为颜色词之外的其他意义不作考察。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使用《古代汉语》教材过程中,发现课本对"旋"、"以"等词的"旋"有"改变"义."以"通"有",也有"使"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痴男怨女"怨女旷夫"等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往往望文生义,受"怨"字常用义——"哀怨、怨恨"的误导,把"怨女"理解为"哀怨、怨恨的女性",把"怨"读为"yuàn"。其实,"怨女"中的"怨"不是"哀怨、怨恨"之义,而是一个通假字,通"蕴",读为"yùn",是"蕴藏、蓄积"的意思。所以,"怨女"是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女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空间隐喻人手,分析了介词“into”的隐喻意义,发现“into”的空间意义可以映射到时间、状态、数学等领域,表达世界具体或抽象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语义极为丰富,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各种语料中的大量的例证说明,读音为huo等的“和”、“活”、“火”、“豁”、“霍”、“合”等语素的词汇意义在部分词语里已经虚化;在A+huo和V+huo式言语结构中,huo等主要承担语法意义,具有明显的后缀性质。  相似文献   

18.
说“不”     
副词"不"主要表示否定意义,也用于表示非否定意义。宋元以降,"不时"、"不成"、"好不"等短语中"不"意义的变化,反映了汉语语汇发展过程中双音结构短语凝固、虚化为双音节词的规律。现代汉语中"不"表示非否定意义的用例已明显减少。"看我不收拾你"、"弄得不巧,还能夺冠呢"等句式中"不"仍然保留非否定意义用法。  相似文献   

19.
考定"乌龙球"一词是源自英语"own goal"的完全意译词,其中的"乌龙"是以粤方言中的意义来翻译英语原词的。归纳"乌龙球"一词具有三种使用意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指出目前"乌龙球"一词的比喻义还不够稳定,尚属于修辞意义,而非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20.
“跑”字二音二义,阳平pao表兽足刨地,上声pao意为“急走”。音义分别,本不该相混。然今人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见了“虎跑泉”便念“虎pao泉”,此种误读之普遍,反映了我们语音史、词汇史研究在“跑”字上的缺位,以致诸多大型权威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普遍失误。阳平表兽足刨地之“跑”,是早在汉代产生的老词,上声之意为“急走”pao,是晚至元代才出现的一个新词。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也会直接影响到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文学史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