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言有尽而意无穷︽太行山上著巨篇︾评析孟扬河北农大坚持“太行山道路”的长篇通讯《太行山上著巨篇》以及评论《乐把知识献人民》,是人民日报教科文部李新彦采写的。这两篇文章在1996年9月6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刊出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务委员、国家...  相似文献   

3.
发表在今年9月10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怎样治理城市交通阻塞症——武汉市交通改革、整顿纪实》,是篇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立体感”的好作品。这篇通讯具有哪些特色呢? 首先,作者善于  相似文献   

4.
一字之差     
一九六三年八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劳动和革命》,今年一月三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将军和儿子》。这两篇通讯都是人民日报转载别的报纸的。前一篇的原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5日一版头条通讯:《今日“两地书”》,读之令人顿觉新风扑面,精神振奋。一些出生入死的前线战士,能够在硝烟未散的阵地上,议论国家大事,把一个个疑而不解的问题直率地提出来,写信向军委机关干部张立同志请教;而张立同志在自己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废寝忘食查阅资料,坦率地写信回答战士的多种问题,这是何等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这篇通讯,深刻地反映了八十年代战士的精神面貌,深刻地反映了干部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信赖,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民主空气,确实是当代人民政治生活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6.
四月四日和四月九日人民日报登载的《传“绝招”》、《两粒滚珠》两篇千把字的短稿,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传“绝招”》是新华社辽宁分社记者史越峨写的。这篇短通讯发表十几天之内,新华社、人民日报连续收到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十九个省市写来的九十八封读者来信。所有来信都热情地赞扬了老焊  相似文献   

7.
报山有路“准”为径─—谈被《人民日报》刊用两稿的采写体会基层通讯员所写稿件要攀上《人民日报》,实在是一件难事。岂料,我和石忠诚合写的人物小通讯《一身正气的税务局长》,和我写的情况反映《下乡调查少开“空头支票”》,先后被《人民日报》刊用(见去年《人民日...  相似文献   

8.
一组反映农村变革的“中原农村新事”,经新华社国内部精心编辑,并配发编者按于5月中旬、下旬播发后,受到媒体广泛欢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中央电台、河南电台等都纷纷采用。特别是《新华每日电讯》开辟“中原农村新事”专栏连载这组稿件。人民日报采用三篇稿件,还为《抢财神新篇》加了《重视农民财神》的言论。《硕士村长和学士村民》等在报纸刊登后,《文摘报》在显要位置予以转载。这组稿件特别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一些领导同志打电话向记者索要整组稿件。有的基层干部将这组稿子剪辑下来,用作工作参谋。这组短小精悍、小中见大、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稿件,是怎么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9.
贵在深入     
贵在深入易水寒人民日报6月22日一版头条刊登该报驻山西青年记者安洋采写的通讯《路》,是一篇精彩之作。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这样评价:《路》写得很好,可以说是感人肺腑。“七一”前夕推出这样一篇通讯,是对党的生日的献礼,为人民日报增色不少。副总编辑张云声说...  相似文献   

10.
我采写的《清廉“财神”》这篇通讯,被评为陕西省1989年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事后,我扪心自问:这篇通讯究竟算不算成功?从中应汲取些什么经验教训呢? 《清廉“财神”——建行安康扶贫受到交口称赞》,发表在198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陕西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先后转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家建设银行专门打电话给人民日报表示感谢:事过半年之后,习仲勋、马文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  相似文献   

12.
通讯《告别缺水的日子》(原载《河南日报》2003年8月25日一版)获得2003年度河南省好新闻奖一等奖,细细想来,这其实是一篇被“逼”出来的好新闻。原来,2003年夏季《河南日报》在一版开设了一个专栏,名为“潮涌中原———‘三个代表’在河南的生动实践”。报社记者部就此专门给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获第15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记者用自己的心灵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写出的新闻佳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下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上曾有一篇报道河南省光山县积极植树造林的消息,标题是《光山县大治光山》(1979年2月7日),很显然,题中的后一个“光山”,就不是指光山县了,而是指光秃秃的山。这一标题,巧借地名,衍化奇妙,别致形象,令人称绝。又如,《快乐有余乐余乡》(新华日报1985年2月2日),报道的是江苏沙洲县乐余乡人民的多彩生活。题中的“快乐有余”四字中,嵌入了这个乡的名称“乐余”两字,不仅准确地点出了新闻内容,而且含蓄贴切,引人入胜。这类借地名或单位名衍化的标题还有:《逐鹿中原——记中原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人民日报1983年7月6日),《新风厂里说新风——本溪新风机械厂纪事》(《辽宁工人》1982年1期),《喜看昔阳今胜昔》(《半月谈》1986年第20期),《百花村里百花  相似文献   

15.
言人之未言──《广岛旅》评说晓晨1994年7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国际通讯《广岛思旅》,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世界大通讯社路透社、德新社等立即转发了这篇通讯。新加坡的一家报纸在通讯发表的当天晚上就打电话到人民日报,要求得到通讯的中文全文,以便刊用...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增多,深受读者的欢迎。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日,《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其它报纸有什么“破案故事”、“新风故事”等栏目,《人民日报》也从1984年9月起在一版开辟了“凡人新书”专栏,相当多的稿件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新闻故事获奖的不乏其作。故有人称它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枝奇葩。新闻故事从大概念讲属于通讯的范畴,由于它短小精悍,也有人称它为“小通讯”、“微型通讯”。什么叫新闻故事?说完整点,就是:写一人一事为主,篇幅短小(一般五六百字),内容单一的通讯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8月20日五版《党的生活》版《新风赞》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车归原主》的小故事,说的是河南省孟津县农牧局局长、副局长在整党中,把一辆错误调用的北京吉普车送还给县兽医站的事。并说这件事很快在站内外传为“佳话”,而且,兽医站的领导还“激动”地说,“这事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读了这样的“新风赞”,实在是有些想不通。文中明明交待了那辆吉普车本来就  相似文献   

19.
代表作:《用生命播洒阳光———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好支书郭秀明》(2001年4月24、25日人民日报)反响:中组部在审阅这篇通讯时批示:“这是人民日报两位记者写的通讯稿,许多故事和细节是新挖掘的,十分感人”。《新华月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此文荣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全国报告文学征文最高奖———特等奖。  相似文献   

20.
第三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已在全国各地展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浪潮澎湃。为了给这一运动推波助澜,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开得更烂漫,《新华日报》从三月起开辟了《文明新风拂面来大江南北春烂漫》专栏,借以报道全省各地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最新消息,我认为好得很!读罢三月二日与三日该专栏的十一篇小文章,我真感到文明新风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